首度全面揭秘朝鲜战争的真相
硝烟弥漫的20世纪,为什么唯独朝鲜战争让美国人不忍言说却又无法遗忘?这次不再是欲言又止,而是一次全面的检讨。
金日成“想用刺刀去碰一碰南方的土地”,差点点燃“第三次世界大战”的战火;李承晚不堪一击,迫使美国打着联合国的旗号赤裸上阵;斯大林见死不救,让毛泽东不得不豪赌朝鲜……
大卫•哈伯斯塔姆酝酿40多年,耗时10余春秋,完成其生命最后之作——《最寒冷的冬天》。为创作本书,他走访了诸多知名图书馆和研究机构,从浩如烟海的资料中探寻历史的隐秘;他访问了100多位散布在美国各个角落的幸存老兵,在无法承受的生命之重中聆听人性的呼唤。
朝鲜战争对参战各方来说都很残酷。哈伯斯塔姆通过其独特的视角、辛辣的笔触,为我们剖析“二战”之后这场“为平局而死”的战争,不啻为和平年代的警钟。
悲情的记述★偶像的破灭★错位的战争
〔美〕大卫•哈伯斯塔姆(David Halberstam)
最冷静最客观最犀利的战争观察员
两度普利策奖得主大卫•哈伯斯塔姆,美国著名的传播学者、历史学家和战地新闻记者。他是最受美国人尊敬的记者之一,其新闻报导及著作极大地影响了我们生存的时代。
哈伯斯塔姆先后创作了20多本畅销图书,内容涵盖了战争史、媒体史、美国汽车工业衰落史、民权运动史等诸多方面。朝鲜战争、越南战争与伊拉克战争是“二战”后对美国影响巨大的三场战争,哈伯斯塔姆描写越战和朝战的《出类拔萃之辈》与《最寒冷的冬天》相继出炉,均以其客观冷静的分析而赢得世人称赞。
不幸的是,2007年4月23日,哈伯斯塔姆在为下一部作品进行采访的途中,因车祸罹难,其巅峰之作《最寒冷的冬天》也成为了他的遗作。
不能否认的是作者从我们习惯之外的另外一个角度评论一个影响世界格局的大国之战,文章从第一章展现了美军对中国入朝的未曾预料,到叙述朝鲜反复请求苏联南下统一朝鲜,到毛对局势的把握以一己之力决定入朝参战,并在苏联放鸽子的情况下做出了这样的决定,朝韩两国老大的势力壮...
评分朝鲜战争无论对中国还是美国来说都是一场寒冬,哈伯斯塔姆以记者的身份走访老兵,探寻当年战争背后的真相
评分这本《最寒冷的冬天》已经入手颇长一段时间了,却迟迟未开始阅读。原因无他,只因这书看上去实在太厚了点,让人一眼就觉得要读完是多么遥遥无期。不过这似乎是西方纪实类作品的常态,似乎不写成一部砖头一样的著作,就不够格称“纪实作品”。不过真正开始阅读后,才发觉其实本...
评分David Halberstam is famous in US for his serious writing on <The best and the Brightest>, a book about War in Vietnam, once again, his strategic mindset to touch upon the historical event from the grassroots frontline soldiers as well as the high-level poli...
评分朝鲜战争在战争史上本是一场局部战争,无论其规模还是影响力,似乎都无法在历史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也很少被人提及,但是细观这一场战争却又绝非如此简单,这又是一场见微知著,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战争,围绕着朝鲜角力的几个国家均是超级大国,且互相之间有着微妙的制...
主要是换一个视角来看待这场战争的前前后后,哈伯斯塔姆的资料搜集和掌握令人敬佩,视角也还算客观,他对志愿军的战斗素质赞赏有加,对麦克阿瑟的错误指挥无情斥责,同时,也比较犀利地指出了中美双方存在的战略误判,不足之处还是中方资料不足,行文结构也不太利于战役战术维度的分析,对麦克阿瑟的单方面批判,过犹不及。
评分韩战在美国现代文化上的影响不如越战,但其对国际政治的影响却远大于越战,延续至今。作者对人性的总体态度延续自《出类拔萃之辈》,无耻之辈和软弱之徒也许一时侥幸,但最终会葬送自己的荣誉。
评分黑爆麦克阿瑟
评分高三时期买、读的,读完对整个朝鲜战争有了全新的认识。
评分什么叫好看!这就是!花了那么多时间写的,也真是牛。 网上没有全本,自己做了一个。链接: s/1_msN3GkYfCv02qk77zou7g 密码: n3ay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