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寒冷的冬天

最寒冷的冬天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重庆出版社
作者:美〕大卫•哈伯斯塔姆(David Halberstam)
出品人:
页数:632
译者:王祖宁 刘寅龙
出版时间:2014-11
价格:78.00元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229085278
丛书系列:最寒冷的冬天
图书标签:
  • 朝鲜战争
  • 历史
  • 战争
  • 最寒冷的冬天
  • 麦克阿瑟
  • 重庆出版社
  • audiobook
  • 2018
  • 寒冷
  • 冬天
  • 生存
  • 探险
  • 极地
  • 冒险
  • 自然
  • 气候
  • 故事
  • 希望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首度全面揭秘朝鲜战争的真相

硝烟弥漫的20世纪,为什么唯独朝鲜战争让美国人不忍言说却又无法遗忘?这次不再是欲言又止,而是一次全面的检讨。

金日成“想用刺刀去碰一碰南方的土地”,差点点燃“第三次世界大战”的战火;李承晚不堪一击,迫使美国打着联合国的旗号赤裸上阵;斯大林见死不救,让毛泽东不得不豪赌朝鲜……

大卫•哈伯斯塔姆酝酿40多年,耗时10余春秋,完成其生命最后之作——《最寒冷的冬天》。为创作本书,他走访了诸多知名图书馆和研究机构,从浩如烟海的资料中探寻历史的隐秘;他访问了100多位散布在美国各个角落的幸存老兵,在无法承受的生命之重中聆听人性的呼唤。

朝鲜战争对参战各方来说都很残酷。哈伯斯塔姆通过其独特的视角、辛辣的笔触,为我们剖析“二战”之后这场“为平局而死”的战争,不啻为和平年代的警钟。

悲情的记述★偶像的破灭★错位的战争

作者简介

〔美〕大卫•哈伯斯塔姆(David Halberstam)

最冷静最客观最犀利的战争观察员

两度普利策奖得主大卫•哈伯斯塔姆,美国著名的传播学者、历史学家和战地新闻记者。他是最受美国人尊敬的记者之一,其新闻报导及著作极大地影响了我们生存的时代。

哈伯斯塔姆先后创作了20多本畅销图书,内容涵盖了战争史、媒体史、美国汽车工业衰落史、民权运动史等诸多方面。朝鲜战争、越南战争与伊拉克战争是“二战”后对美国影响巨大的三场战争,哈伯斯塔姆描写越战和朝战的《出类拔萃之辈》与《最寒冷的冬天》相继出炉,均以其客观冷静的分析而赢得世人称赞。

不幸的是,2007年4月23日,哈伯斯塔姆在为下一部作品进行采访的途中,因车祸罹难,其巅峰之作《最寒冷的冬天》也成为了他的遗作。

目录信息

专 家 推 荐 从越战的角度回望朝鲜战争 1
权 威 推 荐 1
军事术语表 1
序 言 棕色的记忆 1
第一章 云山惊兆: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
1950年10月20日,美军攻占平壤。一直以精通所谓东方心理学自诩的麦克阿瑟断言,中国一定不会参战。因此,他不顾天气、地形等不利因素,要求各部队迅速北上,准备在圣诞节前到达鸭绿江畔。中国人民志愿军在云山一带设伏待机,于11月1日对行进至此的美第1骑兵师发起猛攻,全歼一部并将其击溃。
1.云山伏击战
第二章 愁云惨雾:朝鲜人民军南下
1950年4月,金日成说服斯大林允许他统一朝鲜半岛。6月25日,朝鲜人民军近10万大军越过三八线,挥师南下,连战连捷,将美、韩军队压缩在洛东江以东、釜山附近一个狭小的防御圈里。
2.金日成的决心与麦克阿瑟的狂妄
3.李承晚与近代朝鲜
4.金日成的革命历程
5.南弱北强
第三章 战争升级 华盛顿介入
未经国会授权,杜鲁门擅自决定出兵,并纠集多国部队以联合国军名义参战。然而,美国正值战后裁军之际,各项军事准备工作严重不足,而且桀骜不驯、刚愎自用的麦克阿瑟也令人头痛不已。沃克将军率第8集团军死守釜山,与时同时,麦克阿瑟却在东京考虑实施仁川登陆。
6.杜鲁门决定出兵
7.将门虎子
8.舔犊情深
9.人无完人
10.初战不利
11.两将斗法
第四章 洲际政治 复杂的多边关系
乔治•凯南的一封“长电报”拉开了冷战的序幕,但“冷战之父”却在国务院败于尼采。继传奇的罗斯福之后出任总统的是学历不高却能力过人的杜鲁门。朝鲜战争的爆发再一次让蒋介石和国民党成为美国政坛瞩目的焦点。虽然在国会和民间支持者众,但白宫对蒋介石和他的国民党实在提不起好感。
12.两党政治
13.凯南与尼采
14.杜鲁门的总统之路
15.台湾问题的政治学
16.国共两党之争
17.是谁丢了中国
第五章 孤注一掷 朝鲜人民军挺进釜山
朝鲜人民军孤注一掷,向洛东江边的美、韩军队全面进攻,力图突破对手防线,一战而胜。一时间釜山周边大军云集,黑云压城城欲摧的压抑气氛逼面而来。两军在洛东江突出部展开激烈的拉锯战,大大小小打了上千次战斗,美军步兵第23 团团长弗里曼率部力敌万军,为自己多年的军事生涯再添惊艳的一笔。
18.决战洛东江
第六章 扭转乾坤 麦克阿瑟仁川登陆
朝鲜半岛犹如一盘厮杀正酣的棋局,联合国军在总司令麦克阿瑟的主导下竟然落子仁川!这个原本被认为根本不可能进行两栖登陆作战的地点意外地成为了朝鲜的罩门,随着联军的大量登陆,汉城易手……
19.激辩仁川登陆
20.登陆仁川,攻克汉城
21.台湾问题
第七章 跨越三八线 向北挺进
美军跨越三八线,将战火烧到朝鲜境内。麦克阿瑟命令各部队迅速北进,直抵鸭绿江。美国政府也被胜利冲错了头脑,不顾中国的强烈警告,放手让麦克阿瑟一搏。毛泽东深思熟虑,决定出兵朝鲜,并由彭德怀担任志愿军总司令。麦克阿瑟及手下蓄意忽略或掩盖中国出兵朝鲜的情报,执意北进。
22.止步三八线还是跨过三八线
23.中国发出警告
24.斯大林、毛泽东与彭德怀
25.威克岛会晤与威洛比的误判
26.麦卡锡主义与冲向鸭绿江
第八章 志愿军猛击:长津湖与军隅里
长津湖,一个永载战争史册的名字,一场名副其实的地狱之战。如果美国陆军第2 师在清川江的溃败还只能算是被打了冷枪,那么长津湖一战则让交锋的两军真正认识了彼此。冰天雪地,枪炮嘶吼,一直以来所向无敌的陆战一师险些全军覆没……
27.待君入瓮
28.谨慎的弗里曼
29.兵溃清川江
30.拙劣的指挥
31.军隅里与“长手套”
32.第23团与第2工兵营成功突围
33.陆战第1师逃离长津湖
34.谁之罪
35.李奇微出场
36.李奇微重整旗鼓
第九章 与志愿军作战:双联隧道、原州和砥平里
李奇微迅速整顿部队、振奋士气、调整战术。中美双方在双联隧道、原州和砥平里展开激战。美军充分发挥火力优势,不仅解救了陷入重围的部队,而且还击退了志愿军的进攻。朝鲜战争至此逐渐转入阵地战。双方都失去了全面胜利的可能性。
37.彭德怀的忧虑
38.从原州到砥平里
39.“双联隧道”惊魂
40.第23团坚守砥平里
41.“围捕行动”与原州之战
42.麦吉与“弗里曼”
43.柯罗姆贝茨救援队
44.坚守到底
45. 转折点
第十章 将帅失和 麦克阿瑟的去职风波
骄纵的麦克阿瑟越来越不把杜鲁门放在眼里,不但违抗政府的命令,搅乱政府与中国的和谈政策,而且还与反杜鲁门的共和党人勾结,大有从政之势。杜鲁门忍无可忍,终于将其解职。解职后的麦克阿瑟一度风格无限,而杜鲁门却四面楚歌。不过,等国会听证会召开后,麦克阿瑟的光环就逐渐消褪了。
46.麦克阿瑟“逼宫”
47.杜鲁门下定决心
48.麦克阿瑟听证会
49. 暗淡与辉煌
第十一章 战争后果 结局与未来
麦克阿瑟终因从政失败而退出历史舞台,艾森豪威尔却意外崛起当选总统。朝鲜战争陷入阵地战僵局,双方在1953年7月27日停火。中国、朝鲜、韩国、美国在随后几十年里的发展变化或多或少地与这场战争有关。冷战结束了,人类已经穿越意识形态的隔阂。老兵们向世人祈祷,但愿永远不再有战争。
50.可知的结局与不可知的后果
51.反思
52. 尾声
后 记 624
致 谢 627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不能否认的是作者从我们习惯之外的另外一个角度评论一个影响世界格局的大国之战,文章从第一章展现了美军对中国入朝的未曾预料,到叙述朝鲜反复请求苏联南下统一朝鲜,到毛对局势的把握以一己之力决定入朝参战,并在苏联放鸽子的情况下做出了这样的决定,朝韩两国老大的势力壮...  

评分

朝鲜战争无论对中国还是美国来说都是一场寒冬,哈伯斯塔姆以记者的身份走访老兵,探寻当年战争背后的真相  

评分

这本《最寒冷的冬天》已经入手颇长一段时间了,却迟迟未开始阅读。原因无他,只因这书看上去实在太厚了点,让人一眼就觉得要读完是多么遥遥无期。不过这似乎是西方纪实类作品的常态,似乎不写成一部砖头一样的著作,就不够格称“纪实作品”。不过真正开始阅读后,才发觉其实本...  

评分

David Halberstam is famous in US for his serious writing on <The best and the Brightest>, a book about War in Vietnam, once again, his strategic mindset to touch upon the historical event from the grassroots frontline soldiers as well as the high-level poli...  

评分

朝鲜战争在战争史上本是一场局部战争,无论其规模还是影响力,似乎都无法在历史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也很少被人提及,但是细观这一场战争却又绝非如此简单,这又是一场见微知著,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战争,围绕着朝鲜角力的几个国家均是超级大国,且互相之间有着微妙的制...  

用户评价

评分

主要是换一个视角来看待这场战争的前前后后,哈伯斯塔姆的资料搜集和掌握令人敬佩,视角也还算客观,他对志愿军的战斗素质赞赏有加,对麦克阿瑟的错误指挥无情斥责,同时,也比较犀利地指出了中美双方存在的战略误判,不足之处还是中方资料不足,行文结构也不太利于战役战术维度的分析,对麦克阿瑟的单方面批判,过犹不及。

评分

韩战在美国现代文化上的影响不如越战,但其对国际政治的影响却远大于越战,延续至今。作者对人性的总体态度延续自《出类拔萃之辈》,无耻之辈和软弱之徒也许一时侥幸,但最终会葬送自己的荣誉。

评分

黑爆麦克阿瑟

评分

高三时期买、读的,读完对整个朝鲜战争有了全新的认识。

评分

什么叫好看!这就是!花了那么多时间写的,也真是牛。 网上没有全本,自己做了一个。链接: s/1_msN3GkYfCv02qk77zou7g 密码: n3ay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