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丽心灵:纳什传》这本感人至深的生动传记中,西尔维娅·娜萨逼真地再现了一个数学天才的一生。他的生涯被精神分裂症所打断,但是在经受30年毁灭性的精神疾病困扰后,竟奇迹般地康复,并因年轻时在博弈论方面的奠基性工作,获得199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本书追溯了小约翰·福布斯·纳什(John Forbes Nash,Jr.,1928―)在30岁以前短暂而辉煌的传奇生活,他解决了一系列数学界公认的难题,成为一颗璀璨的明星。
在盛名的顶峰,纳什遭受了灾难性的精神崩溃,陷入可怕的精神错乱。他辞去在麻省理工学院的教职,沉浸在一系列奇怪的幻想之中,最后成为普林斯顿一个在黑板上乱涂数字命理学疯话的梦幻般幽灵人物。他几乎被世界所遗忘――直到他从癫狂中苏醒并重新获得世界的关注。本书作为一本出色的传记,同时引人入胜地描述了天才们杰出而又脆弱的本性。
本书获1998年美国书评界传记奖,2000年美国数学联合政策委员会传播奖。
本书已译成6种语言出版,并被改编成同名获奖影片《美丽心灵》。
西尔维娅·娜萨,曾任《财富》杂志和《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记者,现任《纽约时报》经济记者,本书是她的处女作。1991-1999年任《纽约时报》经济记者,1999-2000年为普林斯顿大学访问学者,2000年为剑桥大学金斯学院和丘吉尔学院访问研究员,2001年起任哥伦比业大学新闻学院商务新闻奈特教授。
小说更详尽更客观,几乎是事无巨细地描述了纳什的生平以及同时代的学术圈,没有同名电影的戏剧化,悬念和煽情(不禁再次佩服朗·霍华德的导演功力)。忽略掉各种学术词汇也能把情节大概看明白。书中纳什偶尔展现的幽默感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其自大与自负起来和谢耳朵有得一拼...
评分电影不知看过多少遍,终于在图书馆面对这本书的时候,还是犹豫了一下:这么厚。接回来,随着书页一张张翻过,一个不同于电影的纳什,以及他周围的一切渐渐鲜活了起来。 总是不自觉把书和电影相比。记得从前把电影推荐给朋友的时候,他看完给我一句:“合着他什么也没干,光得病...
评分《美丽心灵》一书已经有无数的书评、影评珠玉在前了。作为一个蹩脚的经济学PhD,我读完以后,除了惊叹纳什的天才,感慨艾西利亚的坚持,羡慕学术界的宽容,还有一种全新的感觉:不擅长数学,并不是那么糟糕的事情。 现代(主流)经济学无疑是充满了数学的,而且相对于其他理工...
评分我一直对数学家NASH非常感兴趣,因此得到他的传记时一口气读了300页,然后休息一会,在家里散步。到了凌晨三点的时候,我读完了全书。当然,是按照我的个人次序。在我看来,数学是纯粹的科学,和它相比医学都显得粗糙。因此它在形式上已经达到了纯粹的理性,完全按照符号和公式...
评分电影不知看过多少遍,终于在图书馆面对这本书的时候,还是犹豫了一下:这么厚。接回来,随着书页一张张翻过,一个不同于电影的纳什,以及他周围的一切渐渐鲜活了起来。 总是不自觉把书和电影相比。记得从前把电影推荐给朋友的时候,他看完给我一句:“合着他什么也没干,光得病...
很全面地述说了纳什先生的经历
评分经济学奖更适合他,more practical than pure.我很怀疑他是为了自保装疯卖傻,毕竟对于当权者来说,科学家就是有用的时候用低薪逼着爱国绑着苦干的问责用劳动力,没用的时候一脚踢开,宁可杀掉也不愿其落入敌对国手中的工具人。
评分得到APP每天听本书分享:纳什生平最重要的学术贡献:博弈论。有趣的是,这个对后来经济领域非常重要的工作,在当时的数学家眼里却并不值得一提,所以在纳什生前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很少有人提到这个贡献。纳什患上精神分裂症的经过:在他30岁那年,接连发生了好几件事情,特别是职业上面临的危机感,很可能就导致了他的精神崩溃。后来的岁月里,纳什又奇迹般地慢慢复原。这和他自己的努力,还有普林斯顿给予的宽容都是分不开的。当然,最重要的还是他的妻子艾丽西亚,没有她的照顾,纳什也许没有办法撑过那段艰难时期,也不会登上诺贝尔奖的领奖台。
评分相比电影要真实得多
评分忧伤的故事,坚强的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