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爵士风味的印象派速写。——《纽约客》
杰克·凯鲁亚克八篇文章回溯大半生重要旅程
《孤独旅者》是《在路上》作者凯鲁亚克一系列旅行主题的文章的合集。
从美国南部到东海岸再到西海岸再到偏远的西北部,他的足迹遍及墨西哥、非洲摩洛哥、巴黎、伦敦,他乘船横渡两大洋:大西洋和太平 洋,遇到各色各样有趣的人和城市。他去铁路上、货船上、深山里工作,在纽约同“垮掉的一代”谈天玩乐,在巴黎巡游教堂和博物馆,生动展现一个独立自主且受过教育但又身无分文、四海为家的浪子的生活状态。
为了这难得一遇的经历!
我心甘情愿付出一万块金币,
帽子头上戴,包袱背身上
还有我的手杖,微风凉爽,皓月当空。
杰克·凯鲁亚克(1922-1969),1922年3月12日出生于马萨诸塞州洛厄尔,父母为法裔美国人,他是家中幼子。他曾在当地天主教和公立学校就读,以橄榄球奖学金入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结识艾伦·金斯堡、威廉·巴勒斯和尼尔·卡萨迪等“垮掉的一代”。 凯鲁亚克大学二年级退学从事文学创作,并辗转于美国海军和商用航运公司等处。1950年,第一部小说《乡镇和城市》出版。1957年的《在路上》问世后,他成为“垮掉的一代”的代言人,跻身二十世纪最有争议的著名作家行列。 他还著有《达摩流浪者》、《地下人》、《孤独旅者》和《荒凉天使》等作品。1969年10月21日,凯鲁亚克在佛罗里达圣彼得堡去世,享年47岁。
看过了在路上以后,似乎嗅到了垮掉一代的味道... 再继续的人生探索中发现了孤独旅者... 突然为不能理解作者而感到伤心.. 我知道自己看上了一本另类的书... 虽然同时失去了读一本大众书的机会.. 不过这不正是我们需要的吗.. 有时候.. 我们不能只看到光明.. 还要...
评分P61-63 一段赶早班火车的情节,切入橄榄球队员拦截、飞扑、进攻的动感描写,对衰老的居民、缺乏思考力的老铁路工人的冷酷直观的静态默想,甚至在即将跌倒的一瞬间内心闪出一些过于敏感的意象和揣摩旁人的主观断想,大段的内心独白只掺入寥寥几句对话……悉心体验这位真正的孤独...
评分 评分比起《在路上》,这部书多少显得编制有些零散,虽然其主题都是在旅行,都是日记形式的整理。 我被这本书所感染的是一个场景: 杰克在独自守山的怅然。 他说他很喜欢这种感觉,这种与佛最接近的敬仰。
评分喜欢守林人那篇
评分一夜看完,泪流满面。
评分非常钦佩那一代人四海为家探寻自己人生意义的生活,哪怕日子再苦再累,精神务必丰富
评分只要能周游世界 对我来说这一切都没啥两样 你不需要知道书的内容 只需要知道他叫杰克凯鲁亚克
评分说起旅行——特别是穷游,少有人比凯鲁亚克更在行。看他的小说,读者仿佛变成了幽灵飘进故事里,看着他背上那个破破烂烂的水手包,展开一段又一段心潮澎湃的伟大旅程,借他的眼睛审视周遭我们忽略的一切,感受所有旅途所有的兴奋和疲惫,听他唠叨这该死的世界。 如果因为那些啰嗦冗长的叙述而匆匆略过,那你就有可能与那些隐藏其中的令人心醉神迷的句子失之交臂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