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爵士风味的印象派速写。——《纽约客》
杰克·凯鲁亚克八篇文章回溯大半生重要旅程
《孤独旅者》是《在路上》作者凯鲁亚克一系列旅行主题的文章的合集。
从美国南部到东海岸再到西海岸再到偏远的西北部,他的足迹遍及墨西哥、非洲摩洛哥、巴黎、伦敦,他乘船横渡两大洋:大西洋和太平 洋,遇到各色各样有趣的人和城市。他去铁路上、货船上、深山里工作,在纽约同“垮掉的一代”谈天玩乐,在巴黎巡游教堂和博物馆,生动展现一个独立自主且受过教育但又身无分文、四海为家的浪子的生活状态。
为了这难得一遇的经历!
我心甘情愿付出一万块金币,
帽子头上戴,包袱背身上
还有我的手杖,微风凉爽,皓月当空。
杰克·凯鲁亚克(1922-1969),1922年3月12日出生于马萨诸塞州洛厄尔,父母为法裔美国人,他是家中幼子。他曾在当地天主教和公立学校就读,以橄榄球奖学金入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结识艾伦·金斯堡、威廉·巴勒斯和尼尔·卡萨迪等“垮掉的一代”。 凯鲁亚克大学二年级退学从事文学创作,并辗转于美国海军和商用航运公司等处。1950年,第一部小说《乡镇和城市》出版。1957年的《在路上》问世后,他成为“垮掉的一代”的代言人,跻身二十世纪最有争议的著名作家行列。 他还著有《达摩流浪者》、《地下人》、《孤独旅者》和《荒凉天使》等作品。1969年10月21日,凯鲁亚克在佛罗里达圣彼得堡去世,享年47岁。
此生最大的幸运,不是声名赫赫,不是美眷良缘,只是漂泊流浪。一脸倦容、行囊空空,漫无目的地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 旅者如浮云,绝不为眼前一时的景色所迷惑。乌鸦虽被诅咒,却是城市赶不走的寄居者。落日的余晖将城市涂抹得闪闪发亮,身披黑色礼服的乌鸦,为即...
评分P61-63 一段赶早班火车的情节,切入橄榄球队员拦截、飞扑、进攻的动感描写,对衰老的居民、缺乏思考力的老铁路工人的冷酷直观的静态默想,甚至在即将跌倒的一瞬间内心闪出一些过于敏感的意象和揣摩旁人的主观断想,大段的内心独白只掺入寥寥几句对话……悉心体验这位真正的孤独...
评分 评分要怎么说呢,孤独,出行,在路上,每一个都已经太被概念化文艺化了,“心和身体,总有一个要在路上”,这句话让我审美疲劳到想要当面爆粗口的地步。 对自己的生活很不满意,每天都想着逃跑,离开,怀着“难道我就要这样生活下去”的深切恐惧。但其实从来没有走出自己心理的安全...
评分在鼓浪屿一间忘了名字的咖啡馆买了这本书。 是一本小小的纪录旅行时光的册子,凯鲁亚克的生前未刊稿。 这是“一种由一个独立的受过教育的一无所有的随意流浪的放荡者所过的生活的大杂烩。” 回程的火车上,时下时停的焦灼的雨,昏暗摇曳的灯光,一边睡得沉迷,一边读完了这...
喜欢守林人那篇
评分零碎~
评分喜欢守林人那篇
评分零碎~
评分服了。凯鲁亚克大部分书评分咋都这么低。这个世上容不下纯洁之人的絮絮叨了吗!!!(虽然这本我读得慢读得有点累,但还是要打五星平衡一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