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身的中年人若泽先生是民事登记总局的普通职员,工作中负责对各类文件誊写和归档,业余时间唯一的乐趣则是收集名人剪报。偶然的一次,他从局里不小心夹带出一张陌生女子的卡片,没来由地就此对她产生了兴趣,开始采取各种办法搜寻她的生活轨迹,但他不知道自己的生活和观念将由此发生多大的巨变……
编辑推荐
对陌生女子固执的追寻 档案与现实交织的生死
从登记局到墓地 “所有的名字”是唯一墓志铭
若泽•萨拉马戈笔下无名的世界
徐则臣作序推荐
若泽•萨拉马戈(José Saramago,19222010)
葡萄牙作家。1947年出版首部小说《罪孽之地》,1995年获葡萄牙语文学最高奖项卡蒙斯文学奖。1998年,因其“充满想象、同情和讽喻的寓言故事,不断地使我们对虚幻的现实加深理解”,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
萨拉马戈的作品风格独特,内涵深刻,作品主题大多关心的是人类的命运与世界的前途。写作手法上,他创立了一种充满想象、隐喻和讽刺的小说类型,赢得了无数读者的赞誉。
他一生创作了数十部小说和其他文学作品,已经被翻译成30多种语言,总销售超过350万册,主要作品包括《修道院纪事》、《洞穴》、《大象旅行记》、《石筏》等。
小说讲述一个生活单调,工作平庸,怯懦孤单的独居公务员,出于对一份偶然出现的档案的好奇心,进入一场利用僭越的权力,寻找一个陌生女人,并刺探其生命和秘密的冒险活动。 主人公若泽先生,遵循逻辑分析的思考方法,和莫名难解的欲望的共同推动,持续闯入了陌生女子的生命迷宫...
评分在这本书中,除了“若泽先生”,其他所有的角色再次变成了仅代表个人身份的符号,助理书记员,注册官,底楼右边的老太太……一如“失明症”中的医生、戴眼罩姑娘……“复明症”中的总理,内政部长,警督…… 作者多次用浓重的笔墨描写了登记总局亡者档案存放处的曲径幽深,为了...
评分偶然在图书馆的缓存架上看到这本书,大致浏览了一下译者的序文就借了下来,想借来消遣度过清闲的周末。 说是小说,其实是偏向于意识流的小说。故事中的主人公非常平庸,一辈子在小小的民事登记总局里做着小小的助理书记员,上班循规蹈矩,安守制度和命令;下班后...
评分 评分小说讲述一个生活单调,工作平庸,怯懦孤单的独居公务员,出于对一份偶然出现的档案的好奇心,进入一场利用僭越的权力,寻找一个陌生女人,并刺探其生命和秘密的冒险活动。 主人公若泽先生,遵循逻辑分析的思考方法,和莫名难解的欲望的共同推动,持续闯入了陌生女子的生命迷宫...
保持了萨拉马戈一贯的啰嗦、洞察、奇想、深刻、荒诞,还有他的另类幽默,这都是我喜欢的。书中主人公跟天花板的对话特别有意思,而对生死的探讨寓意深邃。这是阅读的第四本萨拉马戈,也是最薄的一本,但是水准如一。还是那句话,不是他笔下的世界太过荒谬,而是我们所谓的“正常”太过不堪一击。萨拉马戈的书是需要回味的,越来越喜欢他的调调了。
评分也许需要挖掘那些隐喻的部分,而我通常是懒得如此,更着迷于萨拉马戈的语感和密度。欣赏它给予我的表象,而不去过多地阐释
评分向来以悲观著称的萨拉马戈,写了一本乐观主义的小说。萨拉马戈又向以逻辑强悍闻名,这次的逻辑却有点“强拧”。本书的主旨——将人从层层叠叠的数字、文牍、官僚主义……中打捞上来,无论生死皆赋以鲜活的生命——可以说,但凡你耐心读下来,都可以体会到这层意思。萨拉马戈可能以为读者太笨,需要指点,于是就将代表数字、文牍、官僚主义……的登记总局注册官(大BOSS)在文末来个大反转,让其不仅发表了一通直白的见解(等于将主旨塞到读者眼皮子底下),还成了主人公的同谋,这个处理实在太生硬,太画蛇添足了。此外,书中另一个副主旨其实跟主旨是矛盾的。主人公调查墓地碰到一个奇怪的牧羊人,此公最爱干的一个恶作剧就是将新近入葬而未及树碑的死者尤其是自杀者的数字牌弄混,理由是并非所有人都想被人纪念,相忘于茫茫人海才是他们的追求。说
评分民政总局只是墓地的简短延伸;官僚主义/命名,代号和真正生活所代表意义的不同往往是被忽略的;没有目标的生活后和天花板的对话/若泽先生真的是一个具有“性格”的人吗?鲜明的不同的才是值得被提起的性格吗?遗忘和归类的重要性。民政总局要与墓地决裂。 不是要来看她是否不在了, 而是要证明她曾经生活过。生与死中间的距离其实被所有纸张归类方式的改变所改变了吗?
评分萨拉马戈的调调,独特,迷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