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前夜

辛亥前夜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黄山书社
作者:李刚
出品人:
页数:309
译者:
出版时间:2011-5
价格:36.00元
装帧:
isbn号码:9787546117423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历史
  • 中国近代史
  • 辛亥
  • 晚清
  • 中国
  • 辛亥革命
  • 李刚
  • 确实是最接近清末权力真相的一本好书
  • 辛亥革命
  • 历史
  • 近代中国
  • 前夜
  • 社会变革
  • 政治斗争
  • 思想启蒙
  • 清末
  • 民初
  • 变革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辛亥前夜—大清帝国最后十年》内容简介:仅靠“驱逐鞑虏”就能摧垮延续267年的庞大帝国?清末资政院顶撞摄政王、否决皇族内阁,权力到底有多大?晚清政要在夹缝中辗转腾挪,为何在教科书里成为反动面孔?中国在晚清七十年(1840~1912年)这段漫长的历史阶段到底发生了些什么?

难道真如我们想象的那样简单——帝国的危机发自鸦片战争,然后历经肤浅的洋务运动和胎死腹中的百日维新,尔后一路狂飙至辛亥革命的发生,帝国大厦随即猝然倒塌?《辛亥前夜—大清帝国最后十年》将作谨慎解答。

作者简介

李刚,新锐历史学者,毕业于南开大学世界史专业。他是近年来国内少有的一直坚持对中国历史进行深度思考和严密论证的青年学者。其作品厚重严谨,文风流畅,不仅在国内有稳定的读者群,在海外华人中也渐受关注。曾出版《犁与刀:百年中日问题忧思录》《铁血中日:千年五战》;发表《清末宪政改革中的日本因素》《“琉球交涉”期间中日外交策略考》《试论中日传统复仇文化:以〈赵氏孤儿〉与〈忠臣藏〉比较分析为例》《古代反腐难解兴亡怪圈》《“铁路国有”缘何引发帝国崩溃》《中国历代王朝政治体系的优与劣》等文章,并就“日本农业政策与农村现代化”专题发表系列研究论文。

目录信息

目录:
第一章 顽固派退出政权核心
从玛噶尔尼到“辛丑条约”
义和团运动的失控
第二章 黄沙渐没中堂墓:一个时代在结束
最后的出场
李鸿章其人
“洋务运动”的历史性终结
第三章 “新政”上谕:“变法自强,为国家安危之命脉”
她比康有为走出更远
慈禧太后的“政见”
第四章 张之洞:手握经卷的坚定改革家
张之洞的崛起历程
“会奏三折”足使他名垂千秋
第五章 袁世凯:从朝鲜监国到政坛巨子
豫中豪门走出来的北洋大臣
新政初期的变法举措
他萌生了立宪的愿望
第六章 五大臣出洋考察终成行
政治考察前的国内外大背景
出洋考察对宪政改革的推动作用
第七章 立宪上谕在争论中出笼
激烈的廷辩
哪些人在推动改革?
立宪上谕引发新一轮纷争
第八章 党争纷扰中的官制改革
“责任内阁制”遭遇挫折
没有最终的赢家
第九章 聚焦北京:立宪应否预备?
“九年预备立宪”:一个激进的改革方案
九年里都要做什么?
第十章 皇族少壮派与地方权臣在角逐
摄政王塑造自己的改革形象
中央政府与地方督抚纷争的背后
第十一章 议员们在行动
摄政王向议员们做出让步
立宪派缘何更激进?
……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对于一个坏政府来说,最危险的时刻通常就是他开始改革的时刻。——托克维尔

评分

多为二手资料引用,引用唐德刚先生的太多了,细节的考证和思考性不足,但提供了一种不同于以往教材上扁平化的近代史叙事。

评分

以整顿吏治代替立宪是古已有之的思路,问题是吏部能否切切实实得到整顿。立宪是唯一解吗?喜读西书之人言之凿凿的,也需要和中国传统结合分析。在救亡的大主题之下,必然需要权威出来,不论是高压型权威还是协商型权威,新民主主义暂时放弃,选择社会主义是必然。人的生存离不开环境,国家的生存也离不开国际环境。社会主义救了中国,也发展了中国,现在自然而然的任务当然是如何把社会主义发展好。社会主义的思想是契合于中国传统的,虽是外来的,但也是中国文化传统滋养出来的,是中国人民探索出来的。所以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喜读西书之人爱谈立宪,谈的多是立西方的宪,在中国人的心理基础上立得起来吗?值得深思。

评分

书中对李中堂的描写实在让人感慨万千 时代所趋不改革就会灭亡,但改革过于激进一样会灭亡

评分

对于一个坏政府来说,最危险的时刻通常就是他开始改革的时刻。——托克维尔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