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文学原理新编

比较文学原理新编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乐黛云
出品人:
页数:0
译者:
出版时间:2014-6
价格: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301241011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比较文学
  • 乐黛云
  • 文学理论
  • 教材
  • 陈跃红
  • 理论
  • 文学
  • 文艺评论
  • 比较文学
  • 文学理论
  • 跨文化研究
  • 文学批评
  • 文本分析
  • 文学史
  • 方法论
  • 学术研究
  • 全球化
  • 文学比较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作者简介

目录信息

序一
序二
第一章 文化转型与比较文学的新发展
第一节 二十世纪与文化转型时期
第二节 世纪转折时期的文化危机
第三节 文化危机呼唤新的人文精神
第四节 比较文学在未来文化发展中的地位
思考题
第二章 历史、现状与学科定们
第一节 比较文学产生的历史条件与学理依据
第二节 发展中的定位与定位中的发展
思考题
第三章 方法论:对话与问题意识
第一节 文学对话与比较文学方法论
第二节 文学对话中的历史联系
第三节 文学对话中的逻辑关联
第四节 文学对话的理维度
思考题
第四章 研究领域:范式的形成及其发展
第一节 方法与范式的互动
第二节 研究类型的建构与流变
第三节 类型化研究的功能模式及其价值取向
第四节 中国比较文学实践与阐发研究类型
第五节 文化语境的转变与研究范式的重组
思考题
第五章 比较诗学:文学理论的跨文化研究
第一节 比较诗学的必然性
第二节 同异关系与二元互动:比较诗学的认识论
第三节 跨文化阐释:比较诗学的方法论基础
第四节 实例分析:中国诗学文本阐释模式的特征
思考题
第六章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疆界与融合
思考题
结语
附录一 比较文学学科发展大事记
附录二 主要参考书目
1998年初版后记
第二版补记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3.5.比较就是个方法。

评分

很长知识很有趣,但是第四章太虐了。

评分

下学期给陈老师开的本科生课做助教,所以先温习一下。虽然这本教材可能真心不适合本科生学习(尤其陈老师新加的第六章,学生们大概不会太感兴趣吧),但至少我貌似更懂了“问题意识”指什么……

评分

王宇根的第二章、第五章以及张辉的第三章可读性强,案例也较亲切,可能第四章写得很高级,但恕我直言我是糊上去的,啰嗦且没案例…以及第六章画风,为啥感觉语调有点诡异?!私以为比较文学本身就是一门(反)意识形态色彩极强的学科领域,而本土学人要紧的事情是反“自我东方化”,大体而言:1.过去视域与当下视域+自身视域与他性视域在对话中融合,历史与历史文本的融合;2.王论比较诗学,中国传统是直觉感悟,例“浑沌凿七窍而七日死”,一看懂,一深思就糊涂,深有同感;3.get一个对Derrida的评价: "a truant world",fearful pleasure(惶惶不安的快感)。人对确定性的迷恋本身也是对权威的迷恋,故会对充满潜能与希望的不确定性产生排斥或恐惧。PS.读到过门德尔松每早要学比较文学,怀疑中

评分

前三章还成,第五章特别好。第四章什么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