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四七年,瑞士齣版商梅爾莫提議定期給科萊特送一束不同的花;作為交換,科萊特要描繪眾花中的一種。其結果就是一九四八年,洛桑的梅爾莫齣版社齣版瞭“花束”叢書中一本題為《花事》的小集子。在科萊特的筆下,玫瑰、百閤、梔子花、蘭花、鬱金香、馬蹄蓮等二十餘種花卉熠熠生輝,仿若一個個靈性生命的花神。本書還輯錄瞭科萊特另外兩篇散文名篇《葡萄捲須》和《茜多》,以饗讀者。
科萊特(Colette,1873-1954),原名西朵妮-加布麗埃爾•科萊特,不僅是法國二十世紀著名女作傢,還是記者、演員、劇作傢和戲劇評論傢。她創作瞭五十餘部反映法國社會生活的文學作品,今天依然膾炙人口,廣為流傳。其小說代錶作主要有“剋羅蒂娜”係列及《謝裏寶貝》《白日的誕生》《二重唱》《吉吉》等,她還創作瞭大量散文作品,如《花事》、《茜多》、《動物對話》等。一九四五年,她當選為龔古爾文學奬評選委員會委員,四年後更當選為委員會主席。一九五四年八月三日,科萊特在巴黎去世,法國政府為她舉行瞭隆重的國葬。
感冒得有点昏沉混沌的周末,读了科莱特的《花事》,还有译者黄荭的曾经花语。 那些我知道,或不知道的花儿,以及那些与花儿相关或不相关的心情,可以这样被描写和表达:花可以仅仅是花,孤独而静默地绽放着不自觉的美丽;花不只是花,那是幸福、哀伤或等待、希冀……的隐喻。 ...
評分那些美丽的小书,先是装浈,精雅可爱,薄厚适当;再是文字,或灵动、或冰雪或诗意,不是那种女性特质浓得化不开的感性,也不是坚涩生猛到尖锐刺激。只是美丽,带着淡淡的忧伤,“可是忧伤太多,天空不够,蝴蝶也不够,花儿也不够。大多数美的东西都不够。”它们象小雨,密...
評分朴素的白色封面,从书脊上看,浅灰、炭灰、白色。它陷在周围彩色喧闹的大书之间,不声不响的。我的目光像撬起一粒钉子一样把它挑了出来,只因为一瞥间扫到了那个名字:“科莱特”。 喜欢猫样的女人,特别是会写作的猫样的女人,她们的温顺和叛逆是一体的两面,而且转化起来...
評分《花事》:唯有美和爱不可辜负 艾英 《花事》封面为淡黄色底色,一团叶子暗纹,一朵黄玫瑰剪影,简洁,素雅。每篇文章前有一幅线条简洁、色彩淡雅的西洋插画,用藏书票形式手工粘贴于书页,颇见心思,让爱书也爱花的我心生欢喜。字里行间浸润香气,闪烁明亮色彩,文字轻盈而跳...
評分爱花的人一定是热爱生活的人,不然,怎么肯在一朵花骨朵上下这番功夫? 抽一个午后,翻完这本新版《花事》,一张张精美细致的彩色插图,一段段优美短小的描述介绍……我脑海中立刻浮现出一位慈祥的老太太形象。看过科莱特的生平年表,才发现她的一生是那么不平凡。当然,吸引...
“它們到處攀援生長,為瞭讓我們驚艷,六月的邂逅,天意,明媚的日子,一位少女的孤獨,一位愛遐想的老人的手和他的園藝剪刀。”
评分我覺得最後的另外兩篇比前麵花事的文章好多瞭,是因為前麵太過於“命題”嗎。也可能是翻譯的問題,句子繁復又不通順,讀起來很費勁。各種花一一齣現,沒有圖總是少瞭點什麼,代入不進去。
评分不喜歡這個風格
评分不喜歡這個風格
评分想買早期版本絕版瞭,沒有插圖真是可惜。最愛《茜多》那篇,生動、熱烈,帶著清冷的寂寞。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