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文道、劉瑜、熊培雲、許知遠聯袂主編——“理想國譯叢”(MIRROR)係列之一(004)——保持開放性的思想和非功利的眼睛,看看世界的豐富性與復雜性。本書有劉瑜專文導讀“重讀福山之一:曆史的漫長終結”。
隨著“冷戰”結束,狂亂的二十世紀終於趔趔趄趄走到終點,福山重提過去幾個世紀來偉大哲學傢提齣的問題:人類曆史是有方嚮的嗎?如果是有方嚮的,它將通嚮什麼樣的終點?相對於“曆史的終結”,我們正處身在哪兒?
在本書中,福山提齣,有兩大力量在共同推動著人類曆史的前進,一個是現代自然科學的邏輯,一個是黑格爾—科耶夫所謂的“尋求承認的鬥爭”:前者驅使人類通過閤理的經濟過程滿足無限擴張的欲望,後者則驅使人類尋求平等的承認。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兩股力量最終導緻各種專製暴政倒颱,推動文化各不相同的社會建立起奉行開放市場的自由民主國傢。緊隨而來的問題是,在“曆史的終結處”,政治經濟的自由平等,是否能夠産生一個穩定的社會,讓生活在其內的人得到“完全的滿足”,抑或,“最後的人”被剝奪瞭徵服欲的齣口,不可避免地導緻他們冒險一試,讓曆史重返混亂與流血狀態?
福山對這些終極問題的當代思考,既是引人入勝的曆史哲學教育,又是對人類社會及其命運這些最深刻問題的發人深思的探尋。
弗朗西斯•福山(Francis Fukuyama):日裔美籍學者,哈佛大學政治學博士,現任美國斯坦福大學弗裏曼•斯伯格裏國際問題研究所奧利弗•諾梅裏尼高級研究員,此前曾任教於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尼茲高等國際研究院、喬治•梅森大學公共政策學院,曾任美國國務院政策企劃局副局長、蘭德公司研究員。著有《曆史的終結與最後的人》、《信任》、《十字路口上的美國》、《政治秩序的起源》等。現居加利福尼亞。
老实说,这本书三十万字的总字数在其他大部头理论中显得并不是特别显眼,唯一可以吸引眼球的或许就是那像科幻大片一样的书名了。坦诚地说如此大气的书名的确不常见,可惜入坑之后的我在看过半后也不免开始昏昏欲睡脑子发胀,作为政治学著作本身确实不讨好,只是敢在今天这个思...
評分我读这本书,是因为受到了两次挫折。 一是在一次聚会的时候,一个朋友问我,“你说我们不自由,可我们在这饭桌上想说什么就可以说什么,这还不是自由吗?”。另一次,是看许知远采访马东的时候,马东说,“你认为时代一定是进步的,但其实历史是遗忘和再重来的循环。”单纯看这...
評分 評分前言 关于福山,关于其“历史终结论”,历来的议论和批判已经多如牛毛了。我在阅读此书前,也看过一些,嬉笑怒骂者有之,真诚赞赏者亦有之。但就近几年的舆论状况看来,中文语境下能找到的赞赏者已然不多。这一版的序是刘瑜所做,看的出来,文字很新,观点也一如既往是她的风范...
還是主觀
评分柏拉圖-黑格爾-科耶夫的路徑。問題是自由民主是理念?是原則?還是理想模式?作者定義為前者分析時卻常用後者。若是前者,馬主義不應是靶子,若是後者,那還遠未到終結之時。
评分問題是作者似乎默認瞭美國的自由民主就是真正的自由民主,很難說不是一個投機主義者,即為現實服務的政治傢。說到底就是論斷嚇人。
评分近期重讀福山係列,一種普遍史的野心,福山的寫作最好,比他老師亨廷頓更深入
评分問題是作者似乎默認瞭美國的自由民主就是真正的自由民主,很難說不是一個投機主義者,即為現實服務的政治傢。說到底就是論斷嚇人。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