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文道、刘瑜、熊培云、许知远联袂主编——“理想国译丛”(MIRROR)系列之一(004)——保持开放性的思想和非功利的眼睛,看看世界的丰富性与复杂性。本书有刘瑜专文导读“重读福山之一:历史的漫长终结”。
随着“冷战”结束,狂乱的二十世纪终于趔趔趄趄走到终点,福山重提过去几个世纪来伟大哲学家提出的问题:人类历史是有方向的吗?如果是有方向的,它将通向什么样的终点?相对于“历史的终结”,我们正处身在哪儿?
在本书中,福山提出,有两大力量在共同推动着人类历史的前进,一个是现代自然科学的逻辑,一个是黑格尔—科耶夫所谓的“寻求承认的斗争”:前者驱使人类通过合理的经济过程满足无限扩张的欲望,后者则驱使人类寻求平等的承认。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股力量最终导致各种专制暴政倒台,推动文化各不相同的社会建立起奉行开放市场的自由民主国家。紧随而来的问题是,在“历史的终结处”,政治经济的自由平等,是否能够产生一个稳定的社会,让生活在其内的人得到“完全的满足”,抑或,“最后的人”被剥夺了征服欲的出口,不可避免地导致他们冒险一试,让历史重返混乱与流血状态?
福山对这些终极问题的当代思考,既是引人入胜的历史哲学教育,又是对人类社会及其命运这些最深刻问题的发人深思的探寻。
弗朗西斯•福山(Francis Fukuyama):日裔美籍学者,哈佛大学政治学博士,现任美国斯坦福大学弗里曼•斯伯格里国际问题研究所奥利弗•诺梅里尼高级研究员,此前曾任教于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尼兹高等国际研究院、乔治•梅森大学公共政策学院,曾任美国国务院政策企划局副局长、兰德公司研究员。著有《历史的终结与最后的人》、《信任》、《十字路口上的美国》、《政治秩序的起源》等。现居加利福尼亚。
也许这里面有很多现象都是尽人皆知,也是我们切身体会过的一些现象,但是我觉得这种书的存在价值就在于:我们需要一种更加严肃而具体,并且系统性的描述的著作。 显然,在威权体制下,看到这类书的全貌是困难的,所以并不是说理想国译从多么优秀和终极,而是这类书被传播到国内...
评分历史的终结写于20年前,却并不过时。对了解当下中国及思考其前途还挺有启发意义。此外,福山除了坚定地指明唯一一条出路外,还浓墨重彩地引述黑格尔和尼采这两个死对头的哲学。我很万幸地能读到这么一本书,庖丁解牛般同时向两位哲人致敬---前者是我目前最感兴趣的,而后者是迄...
评分本书于1992年出版,当时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正掀起一股新的自由民主化浪潮,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作者在1989夏写的《历史的总结》一文的基础上出版了该书。 福山在《历史的终结及最后之人》中试图论证的是自由民主制度是“人类意识形态发展的终点”和“最后一种统治形式...
评分作者秉承康德黑格尔的哲学思路, 批判的继承了马克思理论, 从人性,历史和世界现实政治经济方面入手,论证了一个主题. 就是人类社会的政治社会制度演进的终极目标是LIBERAL DEMOCRACY, 就是自由主义的民主制度. 作者的论证其实是对于马克思的反思,因为马克思从工业革命后的经济方...
评分还是主观
评分弗朗西斯福山,在冷战前夕撰写历史终结的论文,从而“成功”地预言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垮台,从而暴得大名。然后,在此论文的基础上,他继续将他的观点与当下的政治社会学的研究结合起来,试图用亨廷顿在第三波中民主化的材料来论证黑格尔-科耶夫的论题,即现代政治是承认政治,而奴隶造反产生的民主政治,则是历史的必然。在冷战前后,将欧美政体美化成为平等政治,从而印证了对手可鄙的道德属性。所以,后来政治理论研究者都会将福山视作投机主义者,即为现实服务的政治理论家,虽然他的理论是依靠无数实证的政治社会学材料堆砌而成的。不过,我们回过头看,福山对于民主制的判断,认为地区性的民主制溃败,对于肯定民主制没有影响。那么,我们是否也可以说,苏东剧变,并不说明社会主义的失败呢?所以,在这点上,我们不得不说福山还是双标了。
评分标准的美国式傻逼
评分如果我们在以自由民主为基的国度里有可能成为尼采所说的“末人”,在威权体制下也有可能实现。而权力垄断等级体制恰恰也提供了巨大的超越意识,即黑格尔所认定的主人意识。如果只看经济发展与教育技术的普及化就能走向普世的民主自由,我认为福山可能低估了威权主义的韧性。
评分整个过程都让我在同意和不同意他中纠结。哪怕有对中国等共产主义社会的大量偏见,他的分析和预判还是很牛逼的。看了这本书让我有种过去的阅读经历为零的体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