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终结与最后的人

历史的终结与最后的人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美] 弗朗西斯·福山
出品人:理想国
页数:456
译者:陈高华 译
出版时间:2014-9
价格:78.00元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549555291
丛书系列:理想国译丛
图书标签:
  • 政治学
  • 政治哲学
  • 福山
  • 历史
  • 历史哲学
  • 社会学
  • 弗朗西斯·福山
  • 政治
  • 历史哲学
  • 政治思想
  • 自由主义
  • 末世论
  • 人类未来
  • 意识形态
  • 乔治·奥尔特
  • 冷战
  • 文明演进
  • 个人自由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梁文道、刘瑜、熊培云、许知远联袂主编——“理想国译丛”(MIRROR)系列之一(004)——保持开放性的思想和非功利的眼睛,看看世界的丰富性与复杂性。本书有刘瑜专文导读“重读福山之一:历史的漫长终结”。

随着“冷战”结束,狂乱的二十世纪终于趔趔趄趄走到终点,福山重提过去几个世纪来伟大哲学家提出的问题:人类历史是有方向的吗?如果是有方向的,它将通向什么样的终点?相对于“历史的终结”,我们正处身在哪儿?

在本书中,福山提出,有两大力量在共同推动着人类历史的前进,一个是现代自然科学的逻辑,一个是黑格尔—科耶夫所谓的“寻求承认的斗争”:前者驱使人类通过合理的经济过程满足无限扩张的欲望,后者则驱使人类寻求平等的承认。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股力量最终导致各种专制暴政倒台,推动文化各不相同的社会建立起奉行开放市场的自由民主国家。紧随而来的问题是,在“历史的终结处”,政治经济的自由平等,是否能够产生一个稳定的社会,让生活在其内的人得到“完全的满足”,抑或,“最后的人”被剥夺了征服欲的出口,不可避免地导致他们冒险一试,让历史重返混乱与流血状态?

福山对这些终极问题的当代思考,既是引人入胜的历史哲学教育,又是对人类社会及其命运这些最深刻问题的发人深思的探寻。

作者简介

弗朗西斯•福山(Francis Fukuyama):日裔美籍学者,哈佛大学政治学博士,现任美国斯坦福大学弗里曼•斯伯格里国际问题研究所奥利弗•诺梅里尼高级研究员,此前曾任教于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尼兹高等国际研究院、乔治•梅森大学公共政策学院,曾任美国国务院政策企划局副局长、兰德公司研究员。著有《历史的终结与最后的人》、《信任》、《十字路口上的美国》、《政治秩序的起源》等。现居加利福尼亚。

目录信息

导 读 历史漫长的终结 / 刘瑜
新版序 民主依然挺立在“历史的终结”处
代序
第一部分 旧题新问
第1章 我们的悲观主义
第2章 强权国家的缺陷(I)
第3章 强权国家的缺陷(II)或,在月亮上吃菠萝
第4章 世界范围的自由革命
第二部分 人类的古老时代
第5章 普世史观念
第6章 欲望的机制
第7章 大门口没有野蛮人
第8章 无止尽的积累
第9章 录像机的胜利
第10章 在教育的国度
第11章 已然回答的老问题
第12章 不存在没有民主人的民主
第三部分 寻求承认的斗争
第13章 最初,一场为了纯粹名誉的决斗
第14章 最初的人
第15章 保加利亚假期
第16章 红脸颊野兽
第17章 激情的兴衰
第18章 主人与奴隶
第19章 普遍同质的国家
第四部分 越过罗陀斯
第20章 冷酷怪物中的最冷酷者
第21章 工作的激情起源
第22章 不满的帝国与顺从的帝国
第23章 “现实主义”的不现实性
第24章 无权者的权力
第25章 民族利益
第26章 走向太平洋联盟
第五部分 最后的人
第27章 在自由王国里
第28章 没有胸膛的人
第29章 自由与不平等
第30章 十足的权利与非十足的义务
第31章 无边的精神之战
附录:“历史的终结”之后
注释
参考文献
致谢
索引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老实说,这本书三十万字的总字数在其他大部头理论中显得并不是特别显眼,唯一可以吸引眼球的或许就是那像科幻大片一样的书名了。坦诚地说如此大气的书名的确不常见,可惜入坑之后的我在看过半后也不免开始昏昏欲睡脑子发胀,作为政治学著作本身确实不讨好,只是敢在今天这个思...  

评分

也许这里面有很多现象都是尽人皆知,也是我们切身体会过的一些现象,但是我觉得这种书的存在价值就在于:我们需要一种更加严肃而具体,并且系统性的描述的著作。 显然,在威权体制下,看到这类书的全貌是困难的,所以并不是说理想国译从多么优秀和终极,而是这类书被传播到国内...  

评分

历史的终结写于20年前,却并不过时。对了解当下中国及思考其前途还挺有启发意义。此外,福山除了坚定地指明唯一一条出路外,还浓墨重彩地引述黑格尔和尼采这两个死对头的哲学。我很万幸地能读到这么一本书,庖丁解牛般同时向两位哲人致敬---前者是我目前最感兴趣的,而后者是迄...  

评分

我读这本书,是因为受到了两次挫折。 一是在一次聚会的时候,一个朋友问我,“你说我们不自由,可我们在这饭桌上想说什么就可以说什么,这还不是自由吗?”。另一次,是看许知远采访马东的时候,马东说,“你认为时代一定是进步的,但其实历史是遗忘和再重来的循环。”单纯看这...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分析制度优劣却避开社会结构剖析,论据选取只关注结果不进行主因归因,直接从微观局部最优方案得出宏观全局最优解的结论,并且用线性思维思考社会这样的混沌系统,让这本书充满意识形态宣传的味道。低熵社会是民主制度生存的土壤,自由主义的民主制站在历史终点的前提是社会成员最终会消除利益、信仰、民族上的主要分歧,这与共产主义实现的前提是人的私欲被彻底消除一样不切实际

评分

福山通过对历史的考量和哲学交锋,建立起了历史发展逻辑的一种模型。读起来不太轻松,从最初的人到最后的人,他的立论基础是“人之为人”,不时扩展到更大的群体,并且把文化、宗教、技术这样的外力加入模型中。结论其实并不是很重要,而且结论也很简单——自由民主(不是指西方哪一个国家的政体,但至少包含选举和公开辩论)。它未来的名字也不一定由这两个互相牵制的词组合,但必须符合人性。要从根本上反驳福山的观点,就必须先推翻他对人性的探讨,目前并没有看到有力的反对观点。反而,在很多方面,我们很符合“最后的人”的特征,但我们的亲身经验是,资本主义经济改变了现代人(将来可能影响政治),民主政治大概不是“最后的人”出现的先决条件。比起结论,我觉得思考历史于何处终结这一问题的方式(包罗万象)才是最值得读的地方。

评分

标准的美国式傻逼

评分

如同越是学识渊博越谦虚,越是高水平的论著反而易于理解,本书非但没有高不可攀,还在福山的帮助下厘清了常见的哲学政治历史国际关系等诸多议题,甚至解答了伊斯兰教复兴、联合国失败,再无新哲学新的伟大艺术创作的原因,读书过程时有“脑震荡”之感,心情时而五味杂陈,一方面有一道符合普世史的普遍同质化的终结之门,一方面有个具希望又悲观的矛盾终点;同情忧虑批判远远不够,寻求合适的平衡方案,构筑“防止历史重启和向最初的人回归的防护堤”是根本目的

评分

还是主观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