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一出版就被认为开辟了英国历史学研究的新时期。作者克拉克在这部著作中,首次把1660-1832年定义为“漫长的18世纪”,并全面阐述了他对于漫长的18世纪的英国社会的看法,1660-1832年间英国社会具有突出的一致性和完整性,英国正是在这一时期通过君主、贵族、教会的 密切配合使现代意义上的国家形成。
它将极大地修正我们大多数现有的关于18世纪的看法……《英国社会》能够很好地展现出比刘易斯•B•纳米尔的《乔治三世在位时期的政治结构》更大的影响,而且其涉及的领域更为广泛。
——约翰•凯尼恩,《现代历史杂志》
对任何关于处在“光荣革命”与《大改革法案》期间的英国社会性质的讨论而言,这本书都将是至关重要的……
——W.A.斯佩克,《教会史杂志》
由于其惊人的学识……《英国社会》将使得其他学者不得不重新调整他们对于18世纪英国政治的看法……我完全认同他最重要的观点,即很多史家错误地以世俗化的眼光来看待18世纪,没有人认识到宗教的重要性、深受欢迎的英国国教的影响力以及教会-国家关系的重要意义,就不能正确理解这一时期的政治。
——H.T.狄金森,《英国历史评论》
乔纳森•克拉克(J.C.D.Clark),长于宗教史和政治史研究,著有《变迁的动力:18世纪50年代危机与英国政党制度》(1982年)、《革命与反叛:17世纪和18世纪的英国国家与社会》(1986年)、《自由的语言,1660-1832年,盎格鲁-美洲世界的政治论战和社会动力》(1994年)、《塞缪尔•约翰逊》(1995年)等著作。
姜德福,1963年10月生,历史学博士。现任大连大学历史学院教授,辽宁省历史学会副理事长。著述有:《社会变迁中的贵族》(专著)、《现代早期英国社会的变迁》(合著)、《欧洲贵族1400-1800》(译著)等。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我的阅读主要关注从王政复辟到乔治三世上台之前的历史,尤其是英国不奉国教各派与国教之间的论争和这一时期的历史的关系。背景知识还是不熟,虽然一些人名并不陌生,但看的还是一头雾水。不过作者对漫长的18世纪的界定,找出这一时期制度的延续性都挺有启发。
评分全书内容主要是对17-18世纪英国的思想变化的把握,尤其是政治思想,对于思想和社会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几乎所有我们熟悉的18世纪关键词这本书里都有提及和讨论,但是需要有一定的相关知识才能更好地理解内容。有机会还可以重新细读一遍。
评分全书内容主要是对17-18世纪英国的思想变化的把握,尤其是政治思想,对于思想和社会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几乎所有我们熟悉的18世纪关键词这本书里都有提及和讨论,但是需要有一定的相关知识才能更好地理解内容。有机会还可以重新细读一遍。
评分以宗教为中心的视角,为英国近代史重新断代,提出漫长的十八世纪一说。在他看来,18世纪的英国不是世俗化、现代化的英国,而是宗教色彩浓重的贵族制老英国。
评分圣书一本,戳烂了白左歪曲大英帝国的又一个谎言。在以前进步主义占主流的欧美历史学界,所达成的历史共识是:斯图亚特王朝末期、汉诺威王朝初期,英国冲破了中世纪的基督神学统治的封建思想束缚,英国逐渐世俗化,在“精神解放”中完成了先进的工业革命。但就像拉塞尔·柯克的《美国秩序的根基》证明对天主的信仰成为了构筑美国强大的精神支柱一样,作为美国的母国、小政府起源的大英帝国,崛起的基础怎么可能没有对天主的信仰?事实上正是因为英国人没有放弃对天主的信仰,才会有大英帝国的崛起;才会有埃德蒙·柏克、亚当·斯密、大卫·休谟的诞生;才会没有法国大革命那种炼狱发生。物质流的白左想打造一个虚幻的历史图景的企图是一定会永远破产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