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與無

物與無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江蘇人民齣版社
作者:劉森林
出品人:
頁數:357
译者:
出版時間:2013-10-1
價格:33.00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214103543
叢書系列:鳳凰文庫·馬剋思主義研究係列
圖書標籤:
  • 哲學
  • 虛無主義
  • 馬剋思主義哲學
  • 馬剋思
  • 馬剋思主義及其研究
  • 馬剋思主義
  • 政治哲學
  • *南京·江蘇人民齣版社*
  • 哲學
  • 存在主義
  • 虛無主義
  • 形而上學
  • 思辨
  • 意識
  • 生命
  • 意義
  • 孤獨
  • 現代哲學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有與無,可見物與看不見的社會存在,是從黑格爾到馬剋思哲學構境中看起來最錶層卻實為最內在的思考境域,森林博士在21世紀的中國重新激活瞭這一思的綫索。在日本哲人廣鬆涉之後,本書最有價值的思想努力,就在於對馬剋思關於布爾喬亞世界中的關係性“虛無”的反思—Verdinglichung和Versachlichung批判之思的理論重構。至少在中國的漢譯馬剋思主義經典文獻中,Verdinglichung和Versachlichung的缺席已有太長的時間,本書將是一種全新邏輯探險中重要的思之引領。

著者簡介

劉森林,1965年生,山東昌樂人。現為中山大學哲學係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重點基地中山大學馬剋思主義哲學與中國現代化研究所副所長,《現代哲學》副主編。曾獲霍英東青年教師奬,全國百優博士論文奬,第三、五、六屆中國高校人文社科優秀成果奬。主要代錶作有《追尋主體》(社會科學文獻齣版社2008年版)、《實踐的邏輯》(社會科學文獻齣版社2009年版)、《辯證法的社會空間》(吉林人民齣版社2005年版)、《發展哲學引論》(廣東人民齣版社2000年版)。

圖書目錄

作者的話
導言為什麼要關注虛無主義與物化問題?
一、虛無主義:貫穿於自德國古典哲學至後馬剋思主義哲學的始終
二、虛無主義:哲學話語背後的文化質疑與文化追求
三、虛無主義:從德國、俄國到中國
四、物化與虛無
第一部分物與意義:虛無主義的意蘊
第一章虛無主義:語境與意蘊
一、三個語境、四個類彆
二、第四類虛無主義:尼采虛無主義的再解釋
三、虛無主義與現代性:作為現代性命運的“虛無”
四、小結
第二章以存在替代價值:海德格爾的虛無主義分析
一、存在者作為無:對價值之思的批評
二、存在作為無
三、無:從“畏”之啓示到“死”之啓示
四、多義的“無”
五、結論
第三章物與意義:虛無主義意蘊中隱含著的兩個世界
一、虛無主義的現代誕生:主體性哲學中蘊含著虛無主義的種子
二、現代“物”的發生:主體性
三、物世界對意義世界的奠基:烏托邦的現實化
四、“物質的反叛”:物世界的延展及其與人的世界的關係
五、物的世界衍生何種虛無:兼論虛無主義的層次
第四章馬剋思與屠格涅夫:誰來判定虛無主義?
一、屠格涅夫:貴族氣息麵嚮“新人”資産階級
二、虛無主義:階級論的與文明論的
第二部分馬剋思與虛無主義
第五章虛無主義與馬剋思的兩種關聯
一、馬剋思與靈知主義的關聯
二、內在性、形而上維度的保留與虛無主義的遏製
第六章“無”的虛化與實化:馬剋思對施蒂納的批評
一、引言
二、問題的提齣
三、施蒂納的路嚮
四、馬剋思的批評之一:小資産階級自我的錶達,弱肉強食的社會達爾文主義
五、普遍性的另一維度:超驗理想性
六、“現實的人”與價值內在性
七、“無”之“虛”與“實”:施蒂納的意義與馬剋思的改造
第七章資本與虛無:虛無主義的塑造與超越
一、資本消解神聖:從主體性到上帝之死
二、物的眩暈:經驗神聖的虛無化
三、無産階級與虛無主義
四、四個結論
第八章實踐、辯證法與虛無主義
一、浪漫派、費爾巴哈、施蒂納的思想實驗
二、拒斥上帝,維持辯證法
三、辯證法與虛無主義
四、結論:實踐、辯證法與虛無主義的遏製
第三部分物化、虛無與形上學重建
第九章“物”的意蘊:一種曆史唯物主義分析
一、物自身的逐漸喪失:從主體性到社會性的不斷彰顯
二、作為特殊“物”的身體:如何看待重視身體的費爾巴哈與重視社會的馬剋思?
三、“物”的社會性秘密
四、物象化:對物的關注對準物背後的社會性奧秘
五、物象化之後:符號化與社會分化
第十章物象化與物化:馬剋思物化邏輯的再思考
一、引言
二、“物化”:從泛論到細分
三、區分“物象化”與“物化”的三種立場
四、“物象化”與“物化”的根本區彆:反思與未反思
五、物象化的第一種含義:人被物糾纏住,個性的喪失
六、物象化的第二種含義:促進效率,促進主體的實現
七、物象化社會關係的評價
八、對馬剋思的雙嚮推延:韋伯與盧卡奇
九、簡要結論
第十一章從物化到虛無:關聯與重思
一、事化、物象化是切入問題之關鍵
二、物化、事化:從技術、製度到認知方式
三、從著眼於具體的在到追問“無”
第十二章虛無主義與形而上學:文明論意義上的思考
一、虛無主義與形而上學的內在關聯
二、重新理解馬剋思與海德格爾對形而上學的批判
三、從文明論的角度來看待西方意義上的形而上學
四、立足於中華文明的復興來建構一種中國化的新形而上學
五、與中華文明相適應的“形而上學”
六、中國化形而上學的基本特徵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重復贅餘太多,不過虛無主義的流變,聚焦到現代文明的命運與前途考察不錯,物化——物象化,人的異化,物欲橫流的世界裏,馬剋思,韋伯

评分

這本書很不錯哦

评分

是該迴去瞭,站在廣沃的土地上,仰望璀璨的星空。“隻須深入到豐滿的人生中去!每個人對它都有親身體驗,卻很少去把它領悟,隨您從哪兒落筆,哪兒都充滿瞭情趣。”

评分

寫飛瞭。看不齣和馬剋思有什麼關係。唯一的亮點大概在於對施蒂納的強調

评分

這本書很不錯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