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日巨塔

末日巨塔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上海译文出版社
作者:[美] 劳伦斯·赖特
出品人:
页数:499
译者:张鲲
出版时间:2014-5
价格:48.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32766376
丛书系列:译文纪实
图书标签:
  • 纪实
  • 美国
  • 基地组织
  • 9.11
  • 普列策奖
  • 历史
  • 宗教
  • 社会学
  • 末日
  • 巨塔
  • 科幻
  • 生存
  • 末世
  • 冒险
  • 建筑
  • 危机
  • 探索
  • 反抗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1996年3月,美国联邦调查局特工谢尔曼驱车前往亚力克站报到。

亚力克站是中央情报局的第一个“虚拟”情报站,在组织结构图上,这个站点被标为“恐怖分子资金链”,隶属于中情局反恐中心。实际上,它的工作就是追踪一个人的活动——奥萨玛•本•拉登。

亚力克情报站已经搜集了35卷有关本•拉登的资料,这35份卷宗描绘了一个以救世者自居的亿万富翁。他出身的家族规模庞大且极具影响力,与沙特王国的统治者关系密切。他自己也因为在阿富汗发动反对苏联入侵的“圣战”而名声大噪。

1996年8月,本•拉登在阿富汗的一个山洞里向美国宣战。之后的时间里,谢尔曼独自一人继续对他进行调查。谢尔曼绘出了基地组织的网络分布图,他发现组织的很多同伙都和美国有关,他断定这是一个以摧毁美国为宗旨的国际恐怖组织。可是,当谢尔曼想与上级讨论此事时,上头却连个电话都不回。

无人理睬的谢尔曼,只能独自思索那些日后每个人都会去想的问题:这个组织从何而来?它为什么单单选择攻击美国?怎样才能阻止它?

他就像是一个观察着载玻片的实验室技术员,那上面是一种前所未见的病毒。在显微镜下,基地组织的致命特性开始显露出来。这个组织很小(当时只有93名成员),但它是更大规模的激进运动的一部分;这种运动遍及伊斯兰世界,尤其是阿拉伯国家。

最可怕的一点是,几乎没有人重视它。它太怪异、太原始,也太遥远。然而,基地组织绝非只是来自7世纪阿拉伯的古董,它已经学会了如何利用现代工具和现代思维。这并不奇怪,因为基地组织的故事,其实是不久前从美国开始的。

作者简介

劳伦斯•赖特(Lawrence Wright),毕业于杜兰大学,曾在埃及开罗的美国大学执教两年。他是《纽约客》杂志的正式撰稿人,也是纽约大学法学院法律与安全中心的会员。著有5部非虚构作品——《城市孩子,乡村夏天》、《在新世界》、《圣人与罪人》、《回忆撒旦》,《双胞胎》;还写有小说《上帝的宠儿》,并与人合著了电影《全面围攻》的剧本。他与妻子长年居住在得克萨斯州奥斯汀。2007年,他因《末日巨塔》一书获普利策奖。

目录信息

读后感

评分

我一直喜欢看一些关于内幕的东西,而911则始终是我浓厚的兴趣点,我记得曾经在我中学的时候就买过911调查报告的书,A4开本的上下册,至今还躺在家里的书柜上,只看了一点点后来也就没时间和精力继续读下去了。 这本《巨塔杀机》是我一直以来的阅读兴趣所在,关注了很久终于买...  

评分

评分

我一直喜欢看一些关于内幕的东西,而911则始终是我浓厚的兴趣点,我记得曾经在我中学的时候就买过911调查报告的书,A4开本的上下册,至今还躺在家里的书柜上,只看了一点点后来也就没时间和精力继续读下去了。 这本《巨塔杀机》是我一直以来的阅读兴趣所在,关注了很久终于买...  

评分

评分

有些事件的爆发就像宇宙诞生的那一次大爆炸一样——忽然之间,世界从此不再是原来那个样子。正因为这种鲜明的分水岭意义,世人在震惊之余,也常常抱有一种强烈的冲动,想通过追根溯源来解释它们因何爆发。珍珠港事变、肯尼迪总统被暗杀、9/11事件都曾激发起人们对真相的极大渴...  

用户评价

评分

讲道理比《黑旗》好很多啊!在平行和垂直两个方向(如作者所说)上把极端伊斯兰教到基地组织到911的进程讲得很清楚,班纳、库特卜、阿扎姆、扎瓦希里、本拉登及美方情报/调查人员的背景描写也没有很喧宾夺主,总的来说,翔实中立。(对金鱼脑也很友好,时不时提醒前面出现消失又出现的人是谁,希望所有中东相关作者向他学习(你谁?!)

评分

与《大而不倒》相似,典型的美式大众纪实文学,构想性的事件描写太多,可读性非常强,但思想深度实在一般。以重点人物经历为主线,梳理了现代宗教极端恐怖主义的起源和基地的兴起及活动,前半部极端思想家和恐怖大亨的思想经历是最大看点,后半部则充满了对美国式官僚主义的抨击。总之,宗教是穷人的鸦片,理想主义则诱惑有头脑的人走向极端。伊斯兰教兼具两者特性,成为宗教极端的温床顺利成章。500页篇幅感觉注水了。

评分

书是好书,但这本就是09年出版的《巨塔杀机》,上译改了个名又买了一遍。

评分

10年前的普利策奖获奖作品,对“911”事件如何产生的分析来到位,采访极扎实。其中,约翰·奥尼尔的人物描述令人心碎。如果不是官僚机构间的倾轧,悲剧本能避免……

评分

基本上是在地铁上和堵车时看完的。这本书让我理解了恐怖分子(包括圣战组织和基地组织)的思想起源与发展过程,尤其是他们的思维逻辑。感觉哪怕未来全世界是他们的了,以他们的习性也会互相残杀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