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宫岁月》详细记录了基辛格作为总统国家安全助理在尼克松政府任职的头四年(1969-1973)。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它是来自尼克松政府最重要的书籍之一。
基辛格这部不朽的回忆录,记载了当时众多国际大事件,包括他本人赴巴黎与北越进行秘密谈判,直至越南战争结束;1970年约旦危机爆发;1971年印度-巴基斯坦战争打响;通过秘密渠道与苏联领导人进行面对面谈判,以限制核武器竞赛;秘密访华,并于1972年在莫斯科与北京召开了历史性的首脑会谈。在书中,基辛格同样记录了该时期的重大争议,包括老挝与柬埔寨事件,“和平在望”记者招待会,以及与北越的会谈崩溃,最终导致了1972年的圣诞节轰炸等等。
纵览全书,基辛格细致地描绘了众多世界领导人的形象,包括尼克松、安瓦尔·萨达特、戈尔达·梅厄、约旦国王胡赛因、列昂尼德·勃列日涅夫、毛泽东与周恩来、维利·勃兰特、夏尔·戴高乐等等,也留下了分量相当、极其坦率的个人评论,时而微妙,时而坦率到近乎无情,精彩纷呈。
《白宫岁月》是1980年美国国家图书奖获奖著作,也是基辛格对这一重大历史时期恒久而宝贵的贡献。
亨利•基辛格(Henry Kissinger),1923年生于德国,当代美国著名外交家、国际问题专家、1973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
基辛格1954年获哈佛大学博士学位。1954年至1969年在哈佛大学政府学系及国际关系中心任教。
1969年起在白宫工作,曾任尼克松政府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国务卿、福特政府国务卿,总统情报委员会委员、国防政策顾问等职位。1971年基辛格作为尼克松总统的先遣代表秘密访华,为中美建交作出卓越贡献。1973年,基辛格在巴黎完成了结束越南战争的谈判,并因此与黎德寿共同获得诺贝尔和平奖。1977年,基辛格获得福特总统授予的总统自由勋章。2016年5月, 获美国国防部卓越公共服务奖章。
基辛格著有多部外交和国际关系论著,《重建的世界》《美国外交政策》《大外交》《论中国》《世界秩序》及回忆录《白宫岁月》《动乱年代》《复兴岁月》等。
写的应该都是很exciting的内容,怎么看着这么累呢,句法也别扭。不知道是翻译的差还是原文就不易读
评分这本近两千页、共4本的回忆录原著写于1979年,是基辛格1979年对1969到1973年担任尼克松总统特别安全助理期间经历的回顾。 这本书是我看过的基辛格写的最长的书,也是我今年读过的60多本书里最精彩的之一,自觉受益良多。自然,书中所写的外交斗争早已时过境迁,但基辛格对政治...
评分大学的时候在北京无意买到了《白宫岁月》,读了一遍就被基辛格博士的思想深度所折服。基辛格的写作有种倾向,即,善于分析行为背后的哲学背景。其次,他对人物性格的分析也堪称经典。从某种程度上而言,改变了我的世界观
评分大学的时候在北京无意买到了《白宫岁月》,读了一遍就被基辛格博士的思想深度所折服。基辛格的写作有种倾向,即,善于分析行为背后的哲学背景。其次,他对人物性格的分析也堪称经典。从某种程度上而言,改变了我的世界观
评分翻完这四册确实过了很久的时间,最有趣的部分还是美国访华和访问俄罗斯的那段故事。简单,轻松,在看似复杂的政治较量中游刃有余,不觉让人泛起一丝微笑。曾经,历史被片断的文字不断还原,如车轮的影子,渐行渐远
这应该是我读过的最长的一本书了。一度到最后觉得有点烦躁和重复。但是越来越多的去了解历史,增加拼图,正是渐渐的看清了我们正生活在的这个时代。
评分美国有一种理想主义的传统,认为外交事务是善恶之争;有一种实用主义的传统,希望就事论事地解决问题;有一种墨守成规的传统,把各种争端当作法律案件;但就是没有地缘政治的传统。—— 亨利·基辛格《白宫岁月》
评分因为站得高度不同,具有的视野、接触的圈子也不同,基辛格从外交角度回顾那段风云诡谲的历史,仿佛让我们看到了纷纷扰扰、沸腾不止的量子泡沫。在看这本书之前,我们只看到一个梗概、一种结果,殊不知,这样的必然的结果背后,有无数的碰撞、纠缠。 当我们愤愤然指点江山的时候,想想这本书带给我们的思考,或许会更理解一些以往无法理解的东西,也会更理智。 看过了他的《论中国》《世界秩序》,追随至此。此书值得一看。
评分部分翻译太不流畅
评分除了有些段落翻译的有些糟糕,其他的还是很真实的,基辛格眼里的尼克松真的是很有意思,带着狭隘,带着决断,也带着人格魅力,是个活生生的人,而不是“历史上最差美帝总统之一”这般愚蠢的脸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