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社会学 查尔斯·蒂利 历史社会学 美国 蒂利 文化 政治学 社会
发表于2024-11-24
为什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为什么?》是一本关于我们所给定的理由以及这些理由如何给定的书。它考察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给出的理由如何取决于社会关系,并反过来构建社会关系。本书以简易平实的风格探讨了人们如何通过不同的理由来确认、建立、协商、修复或终止与他人的关系。
蒂利考察了人们所给出的大量不同类型的原 因。例如,他描述了一个空中交通管制员如何根据说话对象的转换,以不同方式解释两架飞机的几近失踪:对于在鸡尾酒会上碰到的熟人,他可能以一种无所谓的口吻说“这种事三天两头都会发生”,或对已曝光的事件天马行空、侃侃而谈;对于工作中的同事,他会试着做出一番、更专业的解释;而在给部门领导的正式报告中,他会提供一套细针密缕、字斟句酌的解释。
蒂利指出,理由可以分为四种:
惯例:“不好意思,我把咖啡打翻了;我真是一个傻蛋。”
故事:“我的朋友背叛了我,因为她妒忌我的姐姐。”
专业表述:“点火装置的短路造成了发动机转子的失灵。”
准则:“按照第369条法规,我们不能交出档案。”
为了阐明这一论题,蒂利描述了不同的人如何对九一一袭击给出不同的理由。他还考察了那些给出一种原因的人如何经常将其转换为另一种原因。例如,一个医生可能使用生物化学的专业语言来理解一种病症,但在对生物化学一无所知的病人面前,他会求助于惯例和故事。
全书随处可见关于(包括作者本人的)日常生活体验的精彩轶事。《为什么?》告诉我们,故事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
译者是蒂利正式指导过的最后一位学生。接触虽短,见到为蒂利作品的引进,耗费心血,译文谨严,行事谦退。实可敬重。书稿由前辈编辑编校,老成律则,受益良多。
——————————————————————————
郭于华、沈原、唐世平、汪晖、郑也夫推荐
本书辨析了一个重要却鲜为研究的现象:日常生活中理由的给定。更为重要的是,它令人信服地阐明了微观社会互动如何促成宏观社会结构。
——郭于华(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本书作者蒂利,以研究宏观历史变迁闻名于世,本书却显示出他洞悉微观的功力。
——沈原(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蒂利是过去20-30年间最有影响的社会学家之一。
——唐世平(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教授)
人是行动常常需要理由的动物——作者不仅提出了这一精彩的命题,并且做了出色的解答。
——郑也夫(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作者:查尔斯•蒂利(Charles Tilly)(1929-2008)是20世纪下半叶和21世纪初世界最杰出的社会科学家之一,被誉为“21世纪社会学之父”、“美国最多产、最有趣的社会学家”。蒂利于1950年本科毕业于哈佛大学,1958年获哈佛大学社会学博士学位,并曾求学 于英国牛津大学和法国西部天主教大学。先后任教于特拉华大学、哈佛大学、多伦多大学、密歇根大学、社会研究新学院和哥伦比亚大学,生前为哥伦比亚大学约瑟夫•L. 伯滕威泽社会科学讲席教授,在社会学、政治学与历史学三系同时任教。是美国国家科学院、美国人文与科学院、美国哲学院院士,美国科学促进会、社会学研究学会、比较研究学会特约会员,密歇根大学、多伦多大学、巴黎政治学院、鹿特丹大学、日内瓦大学、斯特拉斯堡大学、魁北克大学、克里特大学等校荣誉博士,并获法国棕榈叶教育骑士勋章、社会科学研究委员会阿尔伯特•O. 赫希曼奖、美国社会学会终身成就奖、国际政治学会卡尔•多伊奇奖以及美国社会学会、社会问题学会和美国政治学会民主化专业委员会的年度最佳著作奖等荣誉。蒂利的研究集中于宏观社会变迁与抗争政治(尤其是1500年以降的欧洲),一生出版了五十多部学术著作,发表了六百多篇学术论文和评论。他的《从动员到革命》被美国社会学会选为1970–1995年最具影响的十七部著作之一,《从动员到革命》和《斗争的动力》均跻身社会学史上引用率最高的著作。蒂利被广泛视为历史社会学和抗争政治研究的奠基人。
译者:李钧鹏,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学系博士候选人。曾任《社会力》(Social Forces)副主编,现任《民族与民族主义研究》(Studies in Ethnicity and Nationalism)编委会委员。主要研究领域为抗争政治、知识分子和历史社会科学。曾获国际社会学会世界青年社会学家奖,中英文文章刊于《社会学研究》、《读书》、Politics and Religion等刊物。
有些术语拗口,总体上深入浅出。人们给出理由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善意的撒谎、心照不宣的借口都是约定俗成的社会润滑剂,情商不是特别高的人有时会感到头疼。但从社会学的角度看立刻焕发出崭新的色彩,连我这样的门外汉都受益匪浅。代译序也写得非常好。ps:感谢河南姐,让我得缘拜读本书。
评分2014-07-10读毕,以社会学的视角研究理由的不同形式:故事、准则、惯例、专业表述,每一种形式中都:(1)内涵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也即社会机制;(2)从理由角度解读医患关系,强调循证决策。
评分有些术语拗口,总体上深入浅出。人们给出理由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善意的撒谎、心照不宣的借口都是约定俗成的社会润滑剂,情商不是特别高的人有时会感到头疼。但从社会学的角度看立刻焕发出崭新的色彩,连我这样的门外汉都受益匪浅。代译序也写得非常好。ps:感谢河南姐,让我得缘拜读本书。
评分译得不错,但原书很难说写得有趣,虽然视角有趣。
评分水平太高,最伟大的社会科学家真是名符其实……
第一次接触社会学方面的著作,这部《为什么?》作者查尔斯 蒂利,系美国社会学家,译者李钧鹏先生是蒂利指导的最后一位学生,机缘巧合有幸获赠著作一本,我也班门弄斧地拿出笔记本开始一次跋涉。不懂之处均借鉴网络资料。本以为作品相当晦涩难懂,其实不然,所揭示之社...
评分我们不仅为事物的存在赋予意义和价值,还要为自己的行为寻找理由。渴望理由似乎是人类的一个本性。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伯特·西奥迪尼在他的那本广为人知的《影响力》中,就有这样一个实验说明我们的“亲理由”本性: “哈佛大学社会心理学家艾伦·蓝格和她的同事采用了一个巧...
评分2003年,李钧鹏刚到美国读书,偶然读到查尔斯·蒂利的书,从此深深为这位“21世纪社会学之父”所吸引。几年后,在学业陷入瓶颈时,他意外地收到蒂利鼓励他申请哥大的邮件。受到鼓舞的李钧鹏,于2007年秋季进入哥大学习,到蒂利2008年4月底因癌症去世,成为他正式指导过的最后一...
评分2003年,李钧鹏刚到美国读书,偶然读到查尔斯·蒂利的书,从此深深为这位“21世纪社会学之父”所吸引。几年后,在学业陷入瓶颈时,他意外地收到蒂利鼓励他申请哥大的邮件。受到鼓舞的李钧鹏,于2007年秋季进入哥大学习,到蒂利2008年4月底因癌症去世,成为他正式指导过的最后一...
评分2003年,李钧鹏刚到美国读书,偶然读到查尔斯·蒂利的书,从此深深为这位“21世纪社会学之父”所吸引。几年后,在学业陷入瓶颈时,他意外地收到蒂利鼓励他申请哥大的邮件。受到鼓舞的李钧鹏,于2007年秋季进入哥大学习,到蒂利2008年4月底因癌症去世,成为他正式指导过的最后一...
为什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