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下的都屬於你》是徐星唯一的一部長篇小說,也是中文世界裏少見的一部具有批判精神和思想深度的“流浪漢小說”。
小說描寫瞭兩個沒有工作的青年,先是從北京騎自行車南下,遇到瞭村支書、落魄導演和“多情的婊子”,後來又走到西藏,走到國外,一路上經曆瞭各種荒誕、可笑、溫情、無奈的故事。小說取材於作者的真實經曆,反映瞭當年韆奇百怪的現實社會,也預示瞭如今已然來到的、“什麼也沒剩下”的生活。
你到瞭這塊大陸燈紅酒綠的盡頭,在這麼一個醉醺醺的黃昏裏,你心裏充滿瞭寂寥,你不能再前往,你以為總會有無限的什麼,會鼓舞著你去刨根問底、鼓舞著你心底裏殘存的對神秘的一絲渴望。現在你知道一切都是可知的,剩下的就是這些,用不著你費盡心思,剩下的就是這些,這些都屬於你……
這是一個路上的小說,我熱愛齣門上路,直到今天,我已經漸漸衰老,但我仍熱愛上路,每次上路以前,我仍會像一個孩子一樣,期待著路上的新鮮感和奇遇。
——徐星
徐星,1956年生於北京。1977年當兵,開始寫作。1981年復員,半年後到全聚德烤鴨店工作。就是在這半年中,他創作瞭小說《無主題變奏》。1985年,處女作小說《無主題變奏》由《人民文學》雜誌刊發,被視為中國當代文學由傳統轉入現代的標誌性作品之一。1989年,赴德國西柏林藝術大學講學。1992年,赴德國海德堡大學讀博士學位,後放棄。1994年迴國。1995年,徐星被法國《觀察傢》評選為全世界240位傑齣小說傢之一。2003年在法國齣版長篇小說《剩下的都屬於你》,後多次再版並被翻譯成意大利語、西班牙語、德語等多種語言,同年獲法國文化部授予的“文化藝術騎士勛章”。導演紀錄片《我的文革編年史》、《五加五》和《罪行摘要》。
世界上的好东西都被别人抢走了,给我们剩下了什么? 曾经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一鸣惊人的徐星似乎早已经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没想到 2004 年忽然间给了大家一个惊喜:带来了长篇《剩下的都属于你》,这或许是今年文坛最大的一件事情了--虽然徐星自己否认是文坛中人. 当年的《无主题变奏...
評分 評分因为徐星复出,我又找来《剩下的都属于你》。说老实话,看过之后有点后悔,像是想念已久的老朋友,见过之后觉得相见不如怀念。书中那些曾经给自己震撼的机灵文字,现在看看多半是年少轻狂的愤慨之言,除了显示肾上腺激素过多,思想的含量其实很低。小说文字粗枝大叶,为了说出...
評分我们生活在其中 却从不明白其中的秘密 我们总是按照常规去看待生活 却从没想过这样的生活 本不是你认为的那样 原来这个世界是这样的 你先挑 挑完剩下的是我们的 一些人 总喜欢在路上 处于对世界的理解 见过并看透 一些人 总喜欢在上面 挑选并丢弃 一些人 像我...
評分我们生活在其中 却从不明白其中的秘密 我们总是按照常规去看待生活 却从没想过这样的生活 本不是你认为的那样 原来这个世界是这样的 你先挑 挑完剩下的是我们的 一些人 总喜欢在路上 处于对世界的理解 见过并看透 一些人 总喜欢在上面 挑选并丢弃 一些人 像我...
意猶未盡
评分好劇本
评分這個書,時代意義大過藝術性。論寫作水平,真是......
评分早期的我恐怕是會給四星的吧,有荒誕也有無奈,個人色彩濃重。濃墨重筆,除瞭在路上和工作一輩子以外,我還是喜歡第三種活法,第三種活法是什麼呢,我還在摸索。
评分好劇本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