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有關“中國夢”的討論很熱烈,其實早在80年前,作為近代中國影響最大的一份刊物、創刊近三十年、久負盛名的商務印書館主辦的《東方雜誌》,就曾圍繞此話題發錶過一組文章。
1932年11月1日,雜誌主編鬍愈之嚮全國各界知名人士發函400餘份,提齣兩個問題:
一是“先生夢想中的未來中國是怎樣(請描寫一個輪廓或敘述未來中國的一方麵)?”
二是“先生個人生活中有什麼夢想(這夢想當然不一定是能實現的)?”
由此引發瞭一場前所未有、規模空前的“新年的夢想”。徵“夢”活動激起熱烈迴響,截止到12月5日,共收到160多封答案,其中部分是《東方雜誌》的讀者。
1933年元旦齣版的《東方雜誌》(總第三十捲第一號)以83頁的篇幅一下子刊齣142人的244個“夢想”(不算以漫畫形式做“夢”的豐子愷)。半個月後,第2號又以“夢想補遺”收入瞭梁漱溟、硃自清二人的復函。
這些作者大部分是知識分子,包括柳亞子、徐悲鴻、鄭振鐸、巴金、鬱達夫、老捨、葉聖陶、鬍鞦原、陳翰笙、張申府、嚴靈峰、鄒韜奮、周榖城、陶孟和、俞平伯、何思敬、樓適夷、宋雲彬、章乃器、茅盾、周予同、顧頡剛、施蟄存、周作人、楊杏佛、孫伏園、洪深、傅東華、馬相伯、林語堂等,幾乎網羅瞭當時的文化界名流。
因此,這期專欄“雖然不能代錶四萬萬五韆萬人的"夢",但是至少可以代錶大部分知識分子的夢瞭”,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瞭那個時代中國精英界的思想趨嚮,值得仔細品味。在上述名傢形形色色的夢想中,流露齣來的最迫切願望就是實現民族復興。這是與其身處的曆史背景密切相關的。麵對當時戰亂頻仍、兵燹不斷的時局,有識之士怎會不深深擔憂?本書圖文並茂,首次嚮廣大讀者展現老一輩中國人的熱切夢想。
林語堂、梁漱溟、鬍適、柳亞子、徐悲鴻、鄭振鐸、巴金、鬱達夫、老捨、葉聖陶、鬍鞦原、陳翰笙、張申府、嚴靈峰、鄒韜奮、周榖城、陶孟和、俞平伯、何思敬、樓適夷、宋雲彬、章乃器、茅盾、周予同、顧頡剛、施蟄存、周作人、楊杏佛、孫伏園、洪深、傅東華、馬相伯等。
自十八大习近平总书记把走适合中国特色的道路、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定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核心思想,中国大地上就掀起了关于中国梦的讨论热潮。 古往今来,每一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梦想,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
評分织梦者 ——《1933,聆听民国》,TA们曾有梦 对于每一个学生仔来说,“中国梦”这个词语已经变成了一个头痛而又泛滥的名词。文科生尤甚:政治用上了,思想品德上也在讨论,语文作文更加不用说,材料换了千百遍,题目核心永不变……承认“中国梦”对于一个正在陷入迷茫的...
評分八十年前的中国梦《1933聆听民国》 曾经有人问鲁迅,一百年以后中国会怎么样?鲁迅说一百年以后和现在差不多,看不到中国的希望。鲁迅的眼睛很毒,的确中国今天和民国相比,变化可以说是翻天覆地,就是这三十年的变化也远远超过我们这一代人的预想,可是我们必须承认,我们...
評分织梦者 ——《1933,聆听民国》,TA们曾有梦 对于每一个学生仔来说,“中国梦”这个词语已经变成了一个头痛而又泛滥的名词。文科生尤甚:政治用上了,思想品德上也在讨论,语文作文更加不用说,材料换了千百遍,题目核心永不变……承认“中国梦”对于一个正在陷入迷茫的...
評分花了一天半的功夫读完了《1933,聆听民国》这本书,这是著名的《东方杂志》在1932年岁末策划的“新年的梦想”活动。虽然宣称应征梦想的为140余位文化精英,但实际上并非都是所谓“精英人物”,也有不少普通人。至于所言及的梦想,一方面体现了仁人志士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
太陽底下無新鮮事,曆史總是驚人的重復
评分我之所以討厭這種“百傢言”式的文獻匯編,原因並不在於其質量,而是發行方過於難看的吃相——隨便拉齣這裏麵的一個人都是研究探討的論爭富礦,可梨園也有句老話,“角多瞭不成戲”,文獻亦然
评分不想看下去係列
评分難得的民國資料 書是好書 隻是感覺注釋不夠詳細罷瞭
评分中國嚮來如此,工農階級的脊梁,知識分子的嘴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