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与超越》是阿德勒从个体心理学观点出发,阐明人生道路和人生意义的通俗性读物。但通俗中包含着极深的哲理和巨大的学术价值。在《自卑与超越》中,作者提出: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为没有一个人对其现时的地位感到满意;对优越感的追求是所有人的通性。然而,并不是人人都能超越自卑、关键在于正确对待职业、社会和性,在于正确理解生活。那些自幼就有器官缺陷或被娇纵、被忽视的儿童,以后在生活中容易走上错误的道路;家长和教师应培养他们对别人、对社会的兴趣,使他们真正认识“奉献乃是生活的真正意义”。这样,他们就能够从自卑走向超越。
阿德勒(Alfred Adler, 1870-1937),出生于奥地利维也纳,曾为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派的核心成员之一,后因分歧与弗氏告破裂。创立个体心理学,另建立自由精神分析研究会。曾主持召开五次国际个体心理学会议。1934年定居纽约,1937年赴苏格兰亚伯丁做演讲时病逝。主要著作作:《超越自卑》《生活的科学》、《人类面临的挑战》《神经症的性格》《器官缺陷及其心理补偿的研究》《神经症问题》《理解人类本性》等。
作者阿尔弗雷德•阿德勒,是心理学领域中个体心理学派的创始人,在心理学界久负盛名,并与弗洛伊德、勒庞齐名。而《自卑与超越》则是阿德勒职业生涯后期,在上世纪初写成的,是关于个体心理学派最成熟的作品之一,并无可争议地成为经典,如今有幸拜读,我也给出了满分好评推...
评分合作是阿德勒本书所有观点的核心。 在他看来,一个人患有神经症的根本原因是他没有合作的能力,而没有这种合作的能力的主要原因是家庭没有帮助他或她在早期培养起这种能力。 作为一种心理学的经典流派,我觉得他的学说的大部分是很有道理的。而且,这种合作精神其实也是和许多...
评分总算看完了。感觉每个心理学大师都有自己特定的立场,而且能把他们遇到的问题和自己发现的理念结合起来,解释的都挺完美。这位大师的立场就是把心理问题归结到合作上~用个没有嘲弄意味的比喻,很像“盲人摸象”。 个人很喜欢本书结尾他对于婚姻关系的解说“我们居住在地球上,...
评分 评分经过人类社会的长期发展和教育水平的提高,许多心理学的常识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掌握。阿德勒这本书产生于上世纪20年代。在那个时代思想就能达到这种高度,足以证明其先驱性的地位。然而,其意义也就止步于此。这本书放到今天,对于许多人来说,其观点已经不新鲜了。而且...
合作,对合作
评分自卑感是人类进步的底层动力,个体心理学代表; 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实现目标,也可以通过与他人建立合作,来实现自己的人生意义和个人价值; 真正决定一个人行为的,是想要达到的那个目标;
评分同一个出版社,但是好像不是这个版本。没有看完,目测短时间不会继续了,等下次再重看时再改短评。目前的感觉,前几章的内容在当时可能是很先进和惊喜的,只是经过这么多年,有些基本的心理学知识已经成为一种常识。但是用合作的眼光去看待人生的三大终极问题,还是蛮值得思考的。书友最后分享的一句总结:自律才能使人自由,很是赞同。
评分1阿德勒真是个心怀天下的圣人般的存在,一直强调的是合作和人类共同利益。2一个人出了问题是他的生活样式(我理解为思维定式)出了问题。3看完了,比上一本霍妮的好读,但仍对我没多少助益…(PS·总体翻译感觉还行,就是神经病能不能写成神经症啊,还有译序里精神心理学是什么鬼…)170820
评分自卑感是人类进步的底层动力,个体心理学代表; 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实现目标,也可以通过与他人建立合作,来实现自己的人生意义和个人价值; 真正决定一个人行为的,是想要达到的那个目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