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与超越》是阿德勒从个体心理学观点出发,阐明人生道路和人生意义的通俗性读物。但通俗中包含着极深的哲理和巨大的学术价值。在《自卑与超越》中,作者提出: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为没有一个人对其现时的地位感到满意;对优越感的追求是所有人的通性。然而,并不是人人都能超越自卑、关键在于正确对待职业、社会和性,在于正确理解生活。那些自幼就有器官缺陷或被娇纵、被忽视的儿童,以后在生活中容易走上错误的道路;家长和教师应培养他们对别人、对社会的兴趣,使他们真正认识“奉献乃是生活的真正意义”。这样,他们就能够从自卑走向超越。
阿德勒(Alfred Adler, 1870-1937),出生于奥地利维也纳,曾为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派的核心成员之一,后因分歧与弗氏告破裂。创立个体心理学,另建立自由精神分析研究会。曾主持召开五次国际个体心理学会议。1934年定居纽约,1937年赴苏格兰亚伯丁做演讲时病逝。主要著作作:《超越自卑》《生活的科学》、《人类面临的挑战》《神经症的性格》《器官缺陷及其心理补偿的研究》《神经症问题》《理解人类本性》等。
不管是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还是个体心理学,他们对个体的发展都持有一个共识:童年时期的社会经验已经决定了个体成年人的行为。我认为这个基本的观点是个体社会心理学的精髓,它指出了个体成长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连续性和早期社会经验对个体成长的绝对影响力。这个说法让人...
评分“除旧布新的工作,舍我其谁!” ——阿德勒 幸福就是能合作 读前问题: 1.剖析:非理性的自卑何以成为可能? 2.如何超越? 解答: 1.根源于“存在主义的焦虑”,在没有发展出足够的合作能力时,因退缩而使得自卑成为可能。 2.合作、常识、理性与责任感。似乎许多家心理学流派...
评分什么是自卑?阿尔弗雷德▪ 阿德勒在此书给出的定义是,“当个人面对一个他无法应付的问题时,他表示他绝对无法解决这个问题,此时出现的情绪便是自卑情绪。” 人类在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我们常常希望我们能对目前的地位进行改进,这种想法可以说是一种广义的自卑感...
评分不管是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还是个体心理学,他们对个体的发展都持有一个共识:童年时期的社会经验已经决定了个体成年人的行为。我认为这个基本的观点是个体社会心理学的精髓,它指出了个体成长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连续性和早期社会经验对个体成长的绝对影响力。这个说法让人...
个体心理学。
评分161022,曹晚红的译本还不错。唯一的收获是“虚无的阴影”以及对教育的一些看法。值得称赞的是书里对婚姻家庭的解释十分平权,八十多年前的书,不容易(虽然很多观点都过时了,包括建议不要婚前性行为)。后面几章很潦草,第九章“犯罪及其预防”真的就是车轱辘来回说,论点和说教育那节简直一模一样。十分烦人。太主观也太牵强。
评分毁誉参半。翻译也有点意思传达不明,要自己联系前后揣摩。至于类似幼儿爱尿床是为了引起母亲的关注,学习成绩不好是为了让老师关心自己,这种论断……小盆友有那么心机重吗?
评分合作,对合作
评分同一个出版社,但是好像不是这个版本。没有看完,目测短时间不会继续了,等下次再重看时再改短评。目前的感觉,前几章的内容在当时可能是很先进和惊喜的,只是经过这么多年,有些基本的心理学知识已经成为一种常识。但是用合作的眼光去看待人生的三大终极问题,还是蛮值得思考的。书友最后分享的一句总结:自律才能使人自由,很是赞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