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9年到2011年,陈丹青应《华夏地理》之邀,每年赴一地,先后游历了土耳其、俄罗斯、德国和匈牙利四国,并写成长篇游记,极具个人特色地勾画出了彼时彼地的人文、自然景观,牵连出此时此地的所思所想,本书即为这四篇文字的结集。除游记本身外,本书还附有300余幅历史和现场图片,以及陈丹青旅途中所画速写手稿。
陈丹青,1953年生于上海,1970年至1978年辗转赣南与苏北农村插队落户,其间自习绘画。1978年入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深造,1980年毕业留校,1982年定居纽约,自由职业画家。2000年回国,现居北京。早年作《西藏组画》,近十年作并置系列及书籍静物系列。业余写作,出版文集有:《纽约琐记》《多余的素材》《退步集》《退步集续编》《荒废集》《外国音乐在外国》《笑谈大先生》《归国十年》。
以前就看过陈丹青的书,大多是关于美术,博物馆,城市面貌,还有一些有关社会的尖锐批评,读着还是有些酣畅的,毕竟尖锐得指出中国各种问题还能出版的文字不多。可是无知的游历却让我有些失望,全书除了他对艺术(也就是他的领域,油画,壁画等)的描写比较好看外,那些“游记...
评分拜占庭,俄国,布达佩斯,作者用了《无知的旅行》这样的书名,那对于我这种人来说,不了解西方神话,没读过托尔斯泰的作品,理不清西方古典音乐流派,实在不知道比无知再无知的是什么词汇?我该如何形容自己。对于俄国,我想作者大概是太过喜欢,融入了太多的个人感情,夹杂着...
评分 评分慧子/文 什么样的游记才是好游记,是我这两天在阅读过程中浮脑海的一个问题。一般认为,好的游记需要文笔、见识与情怀的完美融合,也需要作者本人的真诚与热情。但是游记之所以吸引人们去写作、去阅读,其核心灵魂又似乎具有一种区别于一般散文的特性。这种特性是什么...
评分并非《无知的游历》 无意中看到这本书,正好京东有活动,就买了,陈丹青一直是我非常喜欢的作家,不仅仅因为我也学过美术,更因为陈丹青的文字很朴实,没有太多的玄虚和术语。书名“无知的游历”当然是一种谦虚,不过现在很多土豪,竞相走出国门,游遍世界,却是真正无知的...
“我再次确认自己远远不了解人类,不了解世界‘,这的确是每一次游历之后的感受。我喜欢他对于建筑、景观的描述(画家的观察力),准确到位,又有文采。《雅斯纳亚·波里亚纳》一章最好,毕竟跟他青年时代最切近,感情也最深厚。《从布达佩斯到拜罗伊特》略散。
评分不是闲散愉快型的游记,对托尔斯泰那大段篇幅印象最深。(雪白的书被我带来带去封面看得黑漆漆的,着实对不起陈丹青呀)
评分陈理解更深的还是俄国~
评分陈丹青的内敛自谦写序都过分矫情,但游记却刚刚好。让人读的时候完全感觉不到叙事者,他退到后面,遥远的国度喧腾而寂静,天际云雾疾走,鼓声渐遥,长笛萧然。
评分几年前暑假归家在《华夏地理》中读到陈丹青写的俄罗斯的游记,真是惊为天人。如今再读,仍然是觉得既沉郁又不乏激昂,令人想重新翻出托尔斯泰一读再读。土耳其的游记也写得不错,但东德和东欧的则明显写得不那么走心,稍逊一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