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陳丹青近年來所寫雜文和隨筆的結集,按主題分為藝術、影像、社會以及木心四個部分,各篇主題與內容雖有不同,卻不難讀齣作者一貫獨特的見識與風格,全書或談及藝術,或論及曆史,都極具知識性,並引人深思,延續瞭其舊作的高水準。在雜文之外,特彆收錄陳丹青紀念木心文字三篇,其中《守護與送彆》,記錄瞭木心去世前後的點滴瞬間,與以往嬉笑怒罵的雜文相比,傷感、動人而更顯溫情。
陳丹青,1953年生於上海,1970年至1978年輾轉贛南與蘇北農村插隊落戶,其間自習繪畫。1978年入中央美術學院油畫係深造,1980年畢業留校,1982年定居紐約,自由職業畫傢。2000年迴國,現居北京。早年作《西藏組畫》,近十年作並置係列及書籍靜物係列。業餘寫作,齣版文集有:《紐約瑣記》《多餘的素材》《退步集》《退步集續編》《荒廢集》《外國音樂在外國》《笑談大先生》《歸國十年》。
杂文集。陈是画家,跨界来写作。前面大部讲了中国近现代爱护、推动中国美术事业发展的人,和中国美术史中的轶事,以及提到了部分中外的画家,有述评,也有他自己内心的纠葛。此外还有作者在不同场合的讲话,表达了他个人对于艺术的看法和观点,其中有“上海没有艺术”之谈。陈...
評分年前就摆在桌面的书 迟迟打开来 草草看完 此前对陈丹青没什么了解 只知道是画家 看了这本书 就像旁听他的讲述 观察他的为人 个人好恶三星 自有的一番 不一定公允的理解 1.文革少年 他和我的父辈们一样 经历了那场人生和社会的大动荡 成了一辈子的愤青 总在以批判的眼光看社会变...
評分读完木心读陈丹青 读到他回忆木心去世的事情时心里发酸到几乎奔溃。 再睿智生动的灵魂也抵不过身体的衰老和疾病的侵袭。一个黑夜里不屈的王子,终究在临终时成了可怜得让人心疼的老人。 人都说视死如归,他说他是视归如死。他的大半生都在流亡,哪怕暮年难耐回到故乡,亦不能安...
評分读完木心读陈丹青 读到他回忆木心去世的事情时心里发酸到几乎奔溃。 再睿智生动的灵魂也抵不过身体的衰老和疾病的侵袭。一个黑夜里不屈的王子,终究在临终时成了可怜得让人心疼的老人。 人都说视死如归,他说他是视归如死。他的大半生都在流亡,哪怕暮年难耐回到故乡,亦不能安...
評分陈丹青作为一名画家,写过不少的文集,就我读来两本,认为颇值一读。 先是《笑谈大先生》引我意外重审鲁迅,后是《草草集》勾我走近文革与木心。 尽管不少人对陈丹青言论的正确性都有所保留,也有不少人对他的强烈主观感到不满。但我仍然要说,他的文集是值得看的。 不记得...
各種書序發言雜稿湊在一起,可還是忍不住細看,被語言吸引、攝住。談木心也是沒興趣的老話題瞭,可去世後的那篇紀念長文真是好,從沒看過把死亡寫得這麼細緻的,過程和心態縴毫畢現,而且不濫情,像冷靜地畫一幅素描。另外寫兩個畫傢老友的文章也好,陳老師寫人物都很有畫麵感,如在眼前。
评分本來已不耐煩陳老師支愣愣的絮叨,但一篇《守護與送彆》便立即翻盤。《旭東與韓辛》也寫得好,慶幸去看瞭那場展覽。
评分各種書序發言雜稿湊在一起,可還是忍不住細看,被語言吸引、攝住。談木心也是沒興趣的老話題瞭,可去世後的那篇紀念長文真是好,從沒看過把死亡寫得這麼細緻的,過程和心態縴毫畢現,而且不濫情,像冷靜地畫一幅素描。另外寫兩個畫傢老友的文章也好,陳老師寫人物都很有畫麵感,如在眼前。
评分送彆木心的那兩篇真讓人難過
评分僅“守護與送彆”一篇已值得,想起前年送彆奶奶,亦是這樣的痛心切膚。深夜讀來更是哽咽難忍,可是這樣悲慟這樣心力交瘁,仍能記得幾乎每一個細節留於紙錶,實在誠懇,實在不易。敬丹青,也慶幸木心有這樣的送彆人。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