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按照长时段理论,研究的时间段从元末农民大起义一直到场20世纪三十年代的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研究的地域集中在湖北麻城。这种“长时段”和小地域的结合使得这本书能挑战一般著作的历史分期,从宏观上透视中国政治社会变迁,并暗示暴力超越朝代和政权的恒久。作者对麻城地方史的细致研究,还使得本书深化了前人对地方社会的认识,在叙事中凸显各阶层对暴力的感知,在极具张力的氛围中给读者展示出精彩的历史画卷。
罗威廉(William T.Rowe),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历史系教授,东亚研究中心主任,当代美国最有影响的汉学家之一。主要研究方向为东亚史、城市社会史。代表作有《救世——陈宏谋与十八世纪中国的精英意识 》、《红雨——一个中国县域七个世纪的暴力史》。
本书讨论的问题是:麻城暴力文化的形成与作用机制,以及它何以成为七个世纪之间中国暴力发生的中心之一。 从“正统”的视角看,“儒家文化”虽然反对暴力,却又在“维持秩序”的层面赋予一些暴力行为的正义性。这就是“魔鬼学范式”,也就是武雅士和田海所谓的神灵对应国家、祖...
评分作者选择的麻县在中国境内可以说是默默无闻了吧?不靠近任何一个重要的经济文化或者政治中心,甚至也不能说靠近次中心。各色理念几乎完全是输入的,都不是本地人的课题。但最后引发冲突,造成的流血却是实实在在地多。整本书最多的描写似乎就是杀戮,动不动就挂起人头来。七百...
评分用了一天时间读完这本人类学著作,可以说作者完成了我一直想做却没有能力和方法完成的事业。当然我的立意并非是麻城,而是沿海的某个小小的社区变迁。 人类学或文化研究的断面所截取的主题是“暴力”,并始终贯穿全书。作者恰到好处地点出了每一章内在的 motivation ,那就是...
评分 评分【2017004】按照豆瓣的标记,2015.12.16我在读本书,不过只是前两章。而今重读,并已读毕。 晒目录比自己蹩脚的总结靠谱很多: 《红雨:一个中国县域七个世纪的暴力史》,作者罗威廉。阅读时间:01.30-02.02。本书属于海外中国研究文库,获得深圳读书月2014年度...
1.5-2.5之间游离,盛名之下其实难副的一部作品。1.非常多难以忍受的小错误,虽然对结论并无太大影响但汉语拼音认错以及意译错误让我对作者中文水平产生怀疑(这也是我放弃看英文原版的原因);2.太碎,与其说是暴力史倒不如说是单纯列出世家人物传记,与我想看的有相悖。过分集中世家子弟的描写对其因产生也并无详细描述;3.有删节,不过这点不如前两点致命,毕竟也不是作者和译者的错。
评分作为地道的黄冈人,这些年的黄冈地方乡土考察后,看此书触动莫过于作者死读书的依赖地志文本解读的历史,与现实乡土历史疏离存在质的差距,本书核心问题有三:1.作者只做元明清以来的地方研究,而非从麻城历史完整性研究,黄冈自东汉以来是五水蛮后裔,自古民风彪悍,属于南北对立的中间地带,长期的三不管地区。本地宗族长期无法得到政府认同,为何会有人后来去考进士,是地方宗族需要得到政府认可,从而维护宗族势力的地方统治,而非儒家文化在此遭遇长期暴力运动产生思考2.作者不懂历史地理,麻城自唐宋以来是连接南北交通的重要枢纽,麻城南边的黄州和蕲州是长江中游的重要港口,由此交通发达,商贸继而发达。宗族为扩大势力也会控制商业。3.所谓的暴力主要是地方宗族势力大,外来势力为了控制此地必须用暴力运动镇压才能维护统治。
评分飞机上翻完。还挺有意思的。当然学科的(坏)习性总让我忍不住去找叙事过程中的“暴力”和“记忆”这两个导论中提到的主题,即使地方精英家族网络奴变匪乱的长时段故事也足够吸引人。
评分重读加一星。漫漫长卷,导论抱负宏大,结论语不惊人,彷佛一部需要人写影评来点明的文艺闷片——哪怕主题是暴力。暴力、长时段、小地域、叙事、生态视角……都不是问题。但特殊性究竟在哪?可与淮北、豫南对比。走马灯式的戏码让读者审美或曰审暴力疲劳。译者用心纠正许多原作小误
评分像黄仁宇的《中国大历史》一样历史视角高远独到,虽有不少小瑕疵,仍然瑕不掩瑜,如此见微知著、深入浅出的境界极少学者能达到,开头还提到麻城当地一种三角小戏,貌似东路花鼓戏,有待实地探访……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