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奴十二年》是那种距离我们非常遥远,但只要一读,那种莫名的熟悉感就会扑面而来的故事。这也是为什么它写的是一段美国的历史,但却在今年撼动了整个世界电影圈的原因。因为《为奴十二年》中那些关于坚守生命、自由、尊严和信念的决心和执著,让人无法回避。它在奋力地为爱与亲情、为回家而抗争,它让冰冷的现代人潸然泪下。世界名著《汤姆叔叔的小屋》中的许多情节取材于这个故事,一个受过良好教育、会拉小提琴的自由黑人,被欺骗绑架贩卖为奴隶,他历经了十二年的非人生活,最终回到了家园。原来,在回家的漫漫长路上,无论时间,无论岁月,也无论地点,你、我、他都是一样的……
所罗门·诺瑟普(1808-1864),是一个天生自由的非洲裔美国人。1841年,他在纽约被人绑架,贩卖成为一名奴隶,直到1853年逃跑后,他成了一个废奴主义者,并写作出版了他的回忆录《为奴十二年》。这是他以自身亲生经历为蓝本创造的自传体小说,一经上市便引起了美国社会的震动。在美国再版了数十次,这是首次在中国出版。
在强调“人人生而平等”的准则之下,漠视并允许种族制度的存在无疑是巨大的讽刺。这也许是揭穿某些国家两套价值标准两种价值体系得以堂而皇之存在的有力证据。“天赋人权”这一信条如果只存在于某个人种、某个阶层,他们自然不会相信与他们不同的人也会发自心底地喊出这样...
评分这更像是一本尘封已久的日记,在某个跳蚤市场偶然被我得到。即使日记的主人早已作古,却也不能消除我翻开它那一刹那产生的偷窥的紧张感。 不容否认,回忆录《为奴十二年》本身是小格局的产物,它属于十九世纪一位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人。然而,小格局的回忆录是有血肉的历史,...
评分中国很多读者对《汤姆叔叔的小屋》并不陌生,这部斯托夫人发表于1852年的关于奴隶制的小说,第一次出版就备受关注,甚至被认为在某种程度上刺激了美国南北方矛盾的加剧。但是《汤姆叔叔的小屋》也因小说虚构的特点被拥护奴隶制度的读者质疑。1853年斯托夫人发表《汤姆叔叔小屋...
评分真实性十足,文学性一般
评分The land of freedom,呵呵呵。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呵呵呵。
评分跟我男人讨论了半天,若遭遇到主人公那种状况能怎么办,他的说法跟我一样:隐藏自己,别出头。
评分十二年在内心自由与肉身奴役的矛盾中煎熬,鞭子抽打下的条条伤痕触目惊心更蜿蜒入心。看到的是肤色的迥异,看不到的却是灵魂的相似。看到的是救赎的自由,看不到的却是更多的奴役和人性的沦丧。救赎究竟是上帝的专利还是自己的特权?
评分带着口述自传味儿,黑奴制度素材:奴隶交易和管控方法、奴隶生活侧面(含婚姻和X生活,但作者是否禁欲12年?未涉及)、种植园耕作情形(棉花、甘蔗、伐木…)…总有点儿作者自我美化的赶脚…两位老爷对《圣经》的阐释一节有趣,一是文教与有限善行合一,一是申明奴隶制之合法性,无法不联想到非洲自由运动中耶教的角色…沦落为奴和重获自由过程对法律程序的倚赖令人印象亦深刻,奴隶是合法的奴隶,自由民是合法的自由民,公民自由权与奴隶主财产权由此解决矛盾…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