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正》造就了“一位伟大美国小说家”、一部与《自由》一样“真正好看又伟大的小说” 】
★ 乔纳森•弗兰岑:美国新一代文学大师,十年来唯一登上《时代》杂志封面的作家。
★ 《纠正》:复兴美国文学传统的世纪之书,通过《纠正》,他让小说回归到更有人性、更传统的层面。
★ 英 美文坛顶级文学奖双重认可:美国全国图书奖、 英国詹姆斯•泰特•布莱克小说奖。
★ 权威媒体一致公推:《时代》“1923—2005年英语小说BEST100”;《纽约时报》“2001年TOP10”。
★乔纳森•弗兰岑:“这本书忠实记载了我这个人……我人生目前为止最重要的经验,就是和我父母住在中西部的成长历程。我觉得他们无法为自己发声,我觉得他们的经验——价值、生存的经验,他们所拥有的美国经验——我感觉这是我的一部分,我也是它的一部分。这本书我最重要的主张就是要回忆与体验,给予它真实的生命与形态。”
你会发笑,会颤栗,会抱怨,会哭泣,会离开书桌甚或这个国家,并发誓再也不回来,你也会再次想起你读严肃文学的意义。 ——《纽约书评》
弗兰岑是当今美国最重要的作家,而且可以说是唯一重要的作家。——《GQ》杂志
弗兰岑是一位奇才……《纠正》全面展现了他的技巧和才华。——《大西洋月刊》
这部恢弘的小说,讲述了美国现代家庭的流散……弗兰岑用一部悲喜剧给我们描绘了一个有缺陷的国家,以及同样有缺陷的关于完美的观念。 ——《纽约客》
乔纳森•弗兰岑用一桩婚姻、一个家族涌动的意识,以及一整个文明——我们的文明,写就了一部惊人的小说。——唐•德里罗
伊妮德•兰伯特,当了五十年的妻子和母亲之后,准备让自己享受一下快乐。不幸的是,她的丈夫,艾尔弗雷德罹患帕金森症,逐渐精神失常。他们的孩子也早已飞出了家庭的小巢,奔向各自生活的悲剧。
大儿子加里,银行的投资经理、居家男人,正努力说服自己和家人他没有临床抑郁症——尽管各方面证据相反;二儿子奇普,因性丑闻失去了高校的稳定工作,处于半失业状态,指望着靠手头的剧本赚钱;三女儿丹妮丝年轻美貌,逃离了惨淡的婚姻,成了纽约高级餐厅的主厨,却与一位已婚男性有染——至少她母亲如此怀疑。
尽管情势看起来无比绝望,伊妮德却意志坚定,她要纠正一切的错误,享受全家人的最后一次圣诞欢聚。
乔纳森•弗兰岑(1959— )
Jonathan Franzen
美国当代最有活力、最出色的小说家之一,十年来唯一登上美国《时代》封面的作家。代表作有小说《纠正》(2001)、《自由》(2010),散文集《更远》(2012)等。
小说《纠正》2001年获得美国全国图书奖、美国全国书评家协会奖提名和普利策小说奖提名,2002年获得英国最古老、最具声望的文学奖詹姆斯•泰特•布莱克奖,奠定了弗兰岑英语文学界的大师地位。
当意识到自己已经浪费了太多时间浏览(甚至只是刷新)网页,我(仍然是通过点击)买来了kindle阅览器,而入账的第一本书,是乔纳森•弗兰岑(Jonathan Franzen)的《如何孤独》(How to Be Alone, 2002)。弗兰岑以抨击传媒时代、宣扬文以载道著称,我想我有必要接受他的再教...
评分摘自《周末画报》 作者:钟 蓓 弗兰岑偏偏就和些“海獭式作家”站在一个队伍,写那种大视野、全景式的家族小说。他热爱包罗万象的生活题材,描写当下 人们的生活方式。他的人物既不是珠宝大盗,也不是人类天才,他们不过是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芸芸众生——无法解决自我的困...
评分乔纳森•弗兰岑说:“这本书忠实地记载了我这个人。” 2001年《纠正》出版之时,他的父亲已于1995年过世,母亲也在前几年过世,他十四年的婚姻也早已崩解。这时候,他自己,是他唯一的“家”。 他出生于1959年,工程师父亲,家庭主妇母亲。他是个老来子,家里还有两个大很多...
评分乔纳森•弗兰岑说:“这本书忠实地记载了我这个人。” 2001年《纠正》出版之时,他的父亲已于1995年过世,母亲也在前几年过世,他十四年的婚姻也早已崩解。这时候,他自己,是他唯一的“家”。 他出生于1959年,工程师父亲,家庭主妇母亲。他是个老来子,家里还有两个大很多...
评分全书613页总共出现过“纠正”这个词七次(如果我没漏掉几个的话)。总体分析看来,这些“纠正”都是有意设置的。 【1】P51,第二行。“过了五星期,纠正了共计一万或五千个错误之后,在万圣节那个刮风的夜晚,他依然在批改论文。” 这里写的是奇普还是教授的时候,孜孜不倦地...
阅读弗兰岑总是这样酣畅淋漓,他的作品很好读、轻逸,但委实有一种质感。与《自由》一样,内容瞄准了中产者琐碎的家庭生活,通过每个成员的复线式叙述、巨细无遗的心理叙写、纯熟的进程把握,将所有细流在圣裘德汇集,并析出更大更庞杂的忧虑:所有“纠正”都建立在已经坍塌的废墟上。《纠正》用子女的眼光观察父母辈,许多细节能够跨越意识形态和阶级差异,在每个人身上找到投射。
评分或许是因为《自由》的起点实在太高,这本书花了一年多读读放放,最终还是没能看完,尽管对于中年危机的主题相当喜欢,但说实在的,这本书实在是太繁琐了。20141021
评分狗屎一样的翻译。译者还是高校教授。体制内的中国高校就是搞笑来的。
评分很久没有这种阅读快感了,可以开心一年了。对白简直就是凛冽,框架堪称傲慢与偏见了。受电影技艺影响,画面感超强。作者的控制能力太强,看完就觉得华语大部分写作者都是智障的。
评分直到最后一页,依然没有任何问题得到解决。。人生就是不断的不断的失去一切,死亡是唯一的灯塔。。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