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正》造就了“一位伟大美国小说家”、一部与《自由》一样“真正好看又伟大的小说” 】
★ 乔纳森•弗兰岑:美国新一代文学大师,十年来唯一登上《时代》杂志封面的作家。
★ 《纠正》:复兴美国文学传统的世纪之书,通过《纠正》,他让小说回归到更有人性、更传统的层面。
★ 英 美文坛顶级文学奖双重认可:美国全国图书奖、 英国詹姆斯•泰特•布莱克小说奖。
★ 权威媒体一致公推:《时代》“1923—2005年英语小说BEST100”;《纽约时报》“2001年TOP10”。
★乔纳森•弗兰岑:“这本书忠实记载了我这个人……我人生目前为止最重要的经验,就是和我父母住在中西部的成长历程。我觉得他们无法为自己发声,我觉得他们的经验——价值、生存的经验,他们所拥有的美国经验——我感觉这是我的一部分,我也是它的一部分。这本书我最重要的主张就是要回忆与体验,给予它真实的生命与形态。”
你会发笑,会颤栗,会抱怨,会哭泣,会离开书桌甚或这个国家,并发誓再也不回来,你也会再次想起你读严肃文学的意义。 ——《纽约书评》
弗兰岑是当今美国最重要的作家,而且可以说是唯一重要的作家。——《GQ》杂志
弗兰岑是一位奇才……《纠正》全面展现了他的技巧和才华。——《大西洋月刊》
这部恢弘的小说,讲述了美国现代家庭的流散……弗兰岑用一部悲喜剧给我们描绘了一个有缺陷的国家,以及同样有缺陷的关于完美的观念。 ——《纽约客》
乔纳森•弗兰岑用一桩婚姻、一个家族涌动的意识,以及一整个文明——我们的文明,写就了一部惊人的小说。——唐•德里罗
伊妮德•兰伯特,当了五十年的妻子和母亲之后,准备让自己享受一下快乐。不幸的是,她的丈夫,艾尔弗雷德罹患帕金森症,逐渐精神失常。他们的孩子也早已飞出了家庭的小巢,奔向各自生活的悲剧。
大儿子加里,银行的投资经理、居家男人,正努力说服自己和家人他没有临床抑郁症——尽管各方面证据相反;二儿子奇普,因性丑闻失去了高校的稳定工作,处于半失业状态,指望着靠手头的剧本赚钱;三女儿丹妮丝年轻美貌,逃离了惨淡的婚姻,成了纽约高级餐厅的主厨,却与一位已婚男性有染——至少她母亲如此怀疑。
尽管情势看起来无比绝望,伊妮德却意志坚定,她要纠正一切的错误,享受全家人的最后一次圣诞欢聚。
乔纳森•弗兰岑(1959— )
Jonathan Franzen
美国当代最有活力、最出色的小说家之一,十年来唯一登上美国《时代》封面的作家。代表作有小说《纠正》(2001)、《自由》(2010),散文集《更远》(2012)等。
小说《纠正》2001年获得美国全国图书奖、美国全国书评家协会奖提名和普利策小说奖提名,2002年获得英国最古老、最具声望的文学奖詹姆斯•泰特•布莱克奖,奠定了弗兰岑英语文学界的大师地位。
这是一本据说在美国影响颇大的一本小说,在很多电影电视中都能看到它是主人公的最爱。但整整一年中,我把这本书拿起又放下,阅读就是无法持续。认真反思,总的一条,翻译太不好,生硬不说,还语义不清,根本不知所云!书的版面设计也很差,一眼看过去,文字稀稀拉拉就像没有几...
评分四十二岁出版一部虚构的家族编年史,对于一位年轻的小说家来说是极富有勇气的事。弗兰岑的小说简洁而精确,对家庭关系与社会关系的透视尤为出色,这并非来源于学术训练与阅读能够带给人的老练,而更多来源于生活予人切身的感触。 大段的描写削弱了主题与篇章、人物与家庭之间...
评分是我人生活到现在读过的最好的两本书之一,另一本是(百年孤独)。 典型的美国西部的故事,年迈的父母和3个长大成人的孩子,生活中,你想要的,不想要的,期望的,被期望的,向往的,后悔的,痛恨的,迷失的。大量的心理的描写和琐碎的生活情节,使看书的人心理并不轻松,...
评分当意识到自己已经浪费了太多时间浏览(甚至只是刷新)网页,我(仍然是通过点击)买来了kindle阅览器,而入账的第一本书,是乔纳森•弗兰岑(Jonathan Franzen)的《如何孤独》(How to Be Alone, 2002)。弗兰岑以抨击传媒时代、宣扬文以载道著称,我想我有必要接受他的再教...
评分2014-11-05 发表于“腾讯·大家”专栏 终于用iPad上的kindle看完了《纠正》(当然是中文的,不过翻译得相当不自然)。 两儿一女的一对老夫妻,丈夫艾尔得了帕金森和阿兹海默病,妻子伊妮德既竭力照顾又心生怨气,对许多事(比如,丈夫的专利被别的公司以5000元买走,丈夫还要分...
看不下去。。。
评分【201954】弗兰岑真是一流的人类观察员,这一本我觉得比《自由》好看。焦点仍然是美国中产阶级家庭的鸡毛蒜皮、琐碎纷争,以及琐事之下传统家庭的分崩离析。两代人,两个核心家庭(艾尔弗雷德&伊妮德、加里&卡罗琳)的溃败,若干组父子、母子、兄妹、兄弟关系的复杂以及每个角色自身的困境。 到底是如何走到这一步的?读者可以会替每一个角色如此发问。而“纠正”二字时时出现在文本中间,提醒读者这是小说的标题,也是母亲伊妮德的执念。弗兰岑说这本书是“我人生目前为止最重要的经验,就是和我父母住在中西部的成长历程”,可见其也带有自传性质。把能见人和不能见人的一切全部铺陈而出,还写得这么好(虽然我不会写小说,但能读出这本小说的写作难度之高),也真需要相当的胆量及写作技巧。
评分【201954】弗兰岑真是一流的人类观察员,这一本我觉得比《自由》好看。焦点仍然是美国中产阶级家庭的鸡毛蒜皮、琐碎纷争,以及琐事之下传统家庭的分崩离析。两代人,两个核心家庭(艾尔弗雷德&伊妮德、加里&卡罗琳)的溃败,若干组父子、母子、兄妹、兄弟关系的复杂以及每个角色自身的困境。 到底是如何走到这一步的?读者可以会替每一个角色如此发问。而“纠正”二字时时出现在文本中间,提醒读者这是小说的标题,也是母亲伊妮德的执念。弗兰岑说这本书是“我人生目前为止最重要的经验,就是和我父母住在中西部的成长历程”,可见其也带有自传性质。把能见人和不能见人的一切全部铺陈而出,还写得这么好(虽然我不会写小说,但能读出这本小说的写作难度之高),也真需要相当的胆量及写作技巧。
评分狗屎一样的翻译。译者还是高校教授。体制内的中国高校就是搞笑来的。
评分越看越揪心,最后慢慢释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