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以南方小城石匠甘德家的小儿子尤金从出生到十九岁的成长经历为主线,展现了甘德一家几代人动荡而矛盾重重的生活,铺陈细腻,笔力澎湃,仿佛波浪层层漫涌般以时序推进,众多复杂而鲜明的人物形象纷然杂呈。年岁与学识渐长的尤金感到小城天地的偏狭与庸俗。与他相契的哥哥阿宾去世后,他离开令他爱憎交织的故乡与亲人,去哈佛求学开始新的生活。
在这部自传性小说里,二十九岁的文学天才·沃尔夫以无比的真诚进行着自我曝露与探索,以超越年龄的成熟讲述人世悲欢,讲述青春的困顿与迷惘,如歌如泣,喷薄着生命的激情,影响和感动了无数读者,被许多人引为一生中最重要的书。
托马斯·沃尔夫 (1900-1938),二十世纪上半叶美国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以极尽铺陈、高度抒情的叙事风格著称,孑立于现代主义和现实主义传统之间,作品多为自传性,记录与思考他在闭塞南方小镇的成长以及去哈佛求学后的生活经历,反映出那个时代美国社会的文化和精神风貌。他短暂的一生 里著有长篇小说四部,中短篇小说多篇和剧本若干。四部长篇分别是《天使,望故乡》《时间与河流》《网与石》和《你不能再回家》,其中《天使,望故乡》是他的成名作。
译者 乔志高 (1912-2008),著名编辑、作家和翻译家,原名高克毅,祖籍南京江宁,生于美国,先后任职于《中国评论周刊》、《美国之音》等媒体,退休后与宋淇合办《译丛》,向外介绍华语文学。他著有《纽约客谈》、《金山夜话》等散文集多部,译有《天使,望故乡》、《大亨小传》、《长夜漫漫路迢迢》。其中《天使,望故乡》已被读者公认为目前最佳译本。
一生只写了四部长篇小说又过早死去的托马斯•沃尔夫在中国的知名度,可一点都不及与他同时代那些获得诺贝尔青睐的同胞如福克纳、刘易斯等人。虽然他的《天使望故乡》同样是一本在美国文学史上光芒四射的好书。 去年是沃尔夫逝世70周年,国内出版界出人意料地一片沉寂...
评分他很有勇气,他写起来好像知道自己活不了多久似的。 “-----人人都在等待那个必然时刻的到来,荣耀之路最后只会通向墓地。” “-----快活、快活、快活、快活,人生只是梦一场。” 《天使,望故乡》是目前为止我看到过的写的最好的小说了。它如一个巨大的容器,包含了各种文...
评分 评分拖拖拉拉,一个月终于将47万字的《天使,望故乡》看完了。 已经很久都没有看长篇小说,甚至有时看到长篇小说就头痛,因为时间太零散。这一次,以睡前半小时为主,拖了一个月,终于看完了一本47万字的长篇。再次找回了以前看长篇小说的阅读快感,体会到阅读的快乐。 小说的作...
评分叙述的中间会时不时抽离出来,从整个人生和整个人类历史的角度“望”过去,使得整本书都有一种悲悯的气息。不过有时嫌这种“望”用得太多,削弱了能够产生的宏伟的效果。
评分12年翻开读了几页,搁置,直到4年后,再次拿起,一气读完。时间节点很重要,作为一本成长小说,在成长期阅读会更感同身受,所有的迷惘,挣扎,多年以后将会发现,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是无法逃离的圆。作者的不加节制确实会消减阅读的热情,但是这样的处女作也彰显出天才的基因。
评分在家对着荷花池读,即使是在安逸的环境中,也还是想出走的。(乔志高把法语madame音译成“马丹”一时还真难以接受==)
评分三联版再版,我的文学启蒙书。最经典的乔治高译本,以前只看过这版的节选。过去那个年代的书卷气译文就该配上这样经典的文字,这是托马斯·沃尔夫,是有着铁轨、山脉和天使像的北卡罗莱纳。“一块石头、一片树叶、一扇找不到的门。”
评分南方小镇的美国往事,对英年早逝的沃尔夫而言,一生也同样有两件事难以忘怀,一是兄弟的死,还有你的美丽;“有谁不是一辈子被关在监狱里?有谁不永远是个异乡人,永远孤独?”反反复复哭泣呼喊“我永远不会再回来了”,却用了60万字来将乡愁倾吐;看超长篇真的太苦了,不是因为累,是因为随着时间累积刻在你心里的字也似乎成为了记忆所熟知的一部分,一家细琐日常的涓流一点点汇成辽阔大河,痛其所痛,哀其所哀,切肤剜心排山倒海袭来,我也想念阿什维尔,我也那么想念阿宾,最高级的文学技巧永远都是最深切的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