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性破坏”是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最著名的理论,当一个产业在革新之时,都需要大规模地淘汰旧的技术与生产体系,并建立起新的生产体系。电器之于火器、汽车之于马车、个人计算机之于照排系统,都是一次又一次的“创造性破坏”,旧的体系完全不复存在,新的体系随之取代。
“创造性破坏”已经深深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在这个数字时代,我们身边的一切都被“数字化”了。只有一处,也许是由于其本身的根深蒂固,也许是由于它天然的排斥新鲜事物,医学,却从未被数字化浪潮所影响。
这本书所谈的,就是一个即将被“创造性破坏”的产业,一个即将被颠覆的产业。iPhone、云计算、3D打印、基因测序、无线传感器、超级计算机,这些改变了我们生活的事物,将再一次地融合在一起,对医学进行一次“创造性破坏”。在这超级融合之下,权力第一次交回到我们自己手中,而只有我们自己,才能真正将这场医学革命进行下去,颠覆医疗。
埃里克·托普(Eric J. Topol)是美国心脏病学家,基因组学家、学者。他毕业于美国约翰霍金斯大学(Johns Hopkins University),他曾是克利夫兰医学中心(Cleveland Clinic)的心血管科主任,现任加州斯克里普斯转化科学研究所(Scripps Translational Science Institute)的创新药物研究教授兼主任。他在克里夫兰医学中心创办了世界上第一家基因银行。他还是 Medscape 与 theheart.org 的主编。
东西文库
东西文库(West & East Library)致力于“第三种文化”(TTC)的思考、传播与交流;注重在互联网、科技、商业、媒体、电子阅读等领域的互动;包括但不限于:纸质、电子出版,版权引进、策划,文化论坛等。
现已出版《失控》《技术元素》《掘金黑客》《比特素养》《数字乌托邦》《变革的力量》《字体故事》等图书。
本书大部分篇幅在介绍与大数据有关或者沾边的医疗方面的信息:需要使用大样本做测试的临床试验的困难,基因测序,针对特定基因起效的药物(因而也可以看作个性化的药物),等等。作者是专业的医学工作者,内容相当专业。 比较小的篇幅谈到了目前的IT应用给医学带来的变革:便...
评分“医生们开着自己不太熟悉的药,诊治着自己不甚了解的病情,评判着自己一无所知的人体。”颠覆医疗这本书开篇就引申了250年托尔泰抛出的问题,简单的说就是现在的医疗水平还不足提供个性、精准的医疗服务。该书就是作者通过对已经发生的或者即将发生的具有革命思维的产品描述来...
评分一、 尽管医生尽量用平实的语言写了这本书,但对没有研究基础的读者,很多内容是难以理解的。 实际上开篇作者抨击医疗体系缺陷以及药品实验的问题时,尽管大部分人应该都能理解作者的大意,但其中细节问题,统计学学的很差人读起来是无法理解的。 也许“细节...
评分没意思的一本书,对现代技术过于yy了,不推荐,浪费时间,讲基因那块说到基因技术都是没有流行起来的测序技术,说的都是个例,不具备普遍意义
评分本书大部分篇幅在介绍与大数据有关或者沾边的医疗方面的信息:需要使用大样本做测试的临床试验的困难,基因测序,针对特定基因起效的药物(因而也可以看作个性化的药物),等等。作者是专业的医学工作者,内容相当专业。 比较小的篇幅谈到了目前的IT应用给医学带来的变革:便...
能有谁比你自己更关心自己的身体,全面的传感监控、基因分析、基于大数据的智能判断应当更早的用到医疗行业。
评分能有谁比你自己更关心自己的身体,全面的传感监控、基因分析、基于大数据的智能判断应当更早的用到医疗行业。
评分解释了传统医学的弊端及未来医疗可能的发展方向(个人不完全认同数据处理能够替代医生,但望闻问切是不是要退休呢?),大数据还有很长的路啊。好了,问题来了,哪里能找到强生对Velcade的无效患者不收取费用的消息呢?
评分能有谁比你自己更关心自己的身体,全面的传感监控、基因分析、基于大数据的智能判断应当更早的用到医疗行业。
评分互联网、科技设备、大数据等的发展与医疗的结合。随着科技的发展,人获得了获取医疗相关信息的机会,同时医疗也想着针对每个个体进行监测和分析的方向发展。书中主要提到了基因解码方面针对个人的应用,结合最近火热的iPS细胞和刚刚出来的STAP万能细胞的研究,真的是又觉得震撼又觉得担心,不知道未来会被科技的发展带去何方。(不过能生在这个科技快速跃进发展的时代还是感觉很幸运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