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与信息遭遇的历史由来已久。詹姆斯•格雷克笔下的这段历史出人意料地从非洲的鼓语讲起(第1章)。非洲土著部落在尚未直接跨越到移动电话之前,曾用鼓声来传递讯息,但他们是如何做到的呢?后续章节进而讲述了这段历史上几个影响深远的关键事件,包括文字的发明(第2章)、罗伯特•考德里的第一本英语词典(第3章)、查尔斯•巴贝奇的差分机与爱达•拜伦的程序(第4章)、沙普兄弟的信号塔与摩尔斯电码(第5章)。
但人类开始自觉地理解和利用信息始于克劳德•香农在1948年创立的信息论(第6、7章)。香农的信息论不仅推动了信息技术的发展,也引发了许多学科的信息转向(第8章),改变了人们对于诸如麦克斯韦妖(第9章)、生命的编码(第10章)、模因(第11章)、随机性(第12章)、量子信息论(第13章)等的理解。部分科学家甚至认为,构成世界的基础不是物质,不是能量,而是信息。正如物理学家约翰•惠勒所说,“万物源自比特”。
现如今,信息如洪流般淹没了我们,使我们深陷信息焦虑、信息过载、信息疲劳的困扰。但回顾历史,这并不是件新鲜事,人们也总是能想出应对手段。维基百科(第14章)、Google(第15章)便是我们的应对之一。无论对于信息的未来持何态度,有一点是确定无疑的,即我们人类是信息的造物。
作为《混沌》、《费曼传》、《越来越快》、《牛顿传》等畅销书的作者,格雷克不仅在书中细致还原了历史细节,通俗解释了各种理论,还生动刻画了几位不为大众所知的人物:可编程计算机先驱、超越时代的查尔斯•巴贝奇,第一位程序员、诗人拜伦之女爱达•拜伦,计算机科学之父、天妒英才的阿兰•图灵,以及全书的主人公、信息论之父克劳德•香农。
詹姆斯•格雷克(James Gleick),生于1954年,本科毕业于哈佛学院,曾长期在《纽约时报》担任记者和编辑,并多年为《时代》周刊撰写技术专栏。1987年,他的首部作品《混沌:开创新科学》入围了美国国家图书奖和普利策奖的决赛,并成为畅销书,使得“混沌”、“蝴蝶效应”的说法家喻户晓,现已销售超过百万册。其后他又陆续出版了《费曼传:1000年才出一个的科学鬼才》(1992)、《越来越快:飞奔的时代飞奔的一切》(1999)、《牛顿传》(2003)等书,相继被翻译成了二十多种语言。
他是最早一批投入Internet创业热潮的人。1993年11月,他与合作者联合推出了Pipeline互联网接入服务,率先提供了用户友好的图形界面。十四个月后,Pipeline以一千万美元股票的价格出售。
这是一本关于信息的历史书,有料有趣,作者写了七年,中文版做了两年。这本书是图灵主编武卫东亲自推荐给我的,我问他为什么花了这么久,他说「要对得起原著」。 我花了大概三个周读完,期间查阅了许多相关的资料。我从这本书里收获了太多东西,以至于读后我盯着四五个写着主...
评分作者试图把信息作为一个独立的对象抽象出来。非洲传递信息的鼓声是比较有意思的一种信息。然后就是对文字的历史的简述。书中一半篇幅讲的是计算机的史前史,从第一台机械计算机说起。又聊到电话电报,熵,基因的基本单位和信息。 个人感觉大致可以把这本书看作一部计算机史前史。
评分 评分什么是“信息”?“信息”的本质是什么?“信息”将会带领我们走向何方?在这本书里面,或许你会找到答案。 在不算很久以前,人类是通过各种声音手势来比划沟通的,那时候还没有文字,所有的沟通都是当下的,传达完了就消失了。这种传统在非洲的某些部落里面还保留着,他们...
评分这是一本关于信息的历史书,有料有趣,作者写了七年,中文版做了两年。这本书是图灵主编武卫东亲自推荐给我的,我问他为什么花了这么久,他说「要对得起原著」。 我花了大概三个周读完,期间查阅了许多相关的资料。我从这本书里收获了太多东西,以至于读后我盯着四五个写着主...
人类何以区别于动物?也许根本的区别在于对信息的利用,而非制造和使用工具:)信息的历史,也是人类发展的历史。在读这本书之前,我对“信息”的理解仅限于信息技术(IT)中的“信息”,没想到,随着这本书的追溯,游吟诗人、没有文字的部落、麦克斯韦妖纷沓而至,简单的1和0背后竟有这么多动人的故事!
评分这本书重建了我的世界观,它不是简单地拓宽读者的知识广度,而是在其之上增加一个维度。如果说生命的意义在于汲取秩序、消化负熵,那么看完这本书,读者也小小地为这个可爱的世界减少了一点信息熵。
评分万物源自比特,且比特是免费的;维基也不是纸,任何围绕纸张或者空间的隐喻已死;每句话都被记录在了空气的某处,每幅图像也会在空气的某处留下永恒的印记。
评分都说好,我看着很累,没看下去。跳跃的太快。
评分只是一堆内容的拼凑,没有思考、没有结论,按照信息论的说法评价这本书,就是:“这本书里的熵很高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