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在国内首次对海外学者关于中国共产党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划分了其主要发展阶段,提出了一个以“控制—制衡”为核心的分析框架,并从党与市场、党与国家、党与社会三个维度对其研究内容进行了阐述,得出如下启示:在从革命党向执政党的历史转型中,中国共产党同时面临着两大根本任务:一是适应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承担中国国家建设的历史重任;二是维持自身的组织存在与政治认同。这两大根本任务之间存在一种辩证关系,同时,与改革开放后中国的政治变迁息息相关。
闫健,政治学博士,副研究员。2012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现任中共中央编译局《国外理论动态》杂志副主编。主要研究领域:海外中国研究、当代中国地方治理、失效国家问题。曾编撰出版《民主是个好东西》和《让民主造福中国》等作品,并翻译《人、国家与恐惧》一书。2005年以来,在各类报刊发表文章30余篇。
革命之后,列宁主义政党的卡里斯玛支配形式的日常化与制度化,导致了本身结构脆弱的列宁主义政党的结构的进一步式微。例如韦伯曾言,卡里斯玛支配类型的日常化会造成组织形式的传统化(组织内卷化)与官僚化。而卡里斯玛型的支配形式则本身与强调纪律性的官僚组织存在一定冲突...
评分更为重要的是,党的“吸纳”政策存在着无法调和的内在冲突。如亨廷顿所言,“现代化在使一党制的领袖们忧于扩大和组织政治参与的同时,却大大增加了试图参与政治的集团的数量,并使它们日益多样化。如果党的领袖试图把这些新集团吸收到这个唯一存在政党的组织架构中来,他们确...
评分革命之后,列宁主义政党的卡里斯玛支配形式的日常化与制度化,导致了本身结构脆弱的列宁主义政党的结构的进一步式微。例如韦伯曾言,卡里斯玛支配类型的日常化会造成组织形式的传统化(组织内卷化)与官僚化。而卡里斯玛型的支配形式则本身与强调纪律性的官僚组织存在一定冲突...
评分更为重要的是,党的“吸纳”政策存在着无法调和的内在冲突。如亨廷顿所言,“现代化在使一党制的领袖们忧于扩大和组织政治参与的同时,却大大增加了试图参与政治的集团的数量,并使它们日益多样化。如果党的领袖试图把这些新集团吸收到这个唯一存在政党的组织架构中来,他们确...
评分革命之后,列宁主义政党的卡里斯玛支配形式的日常化与制度化,导致了本身结构脆弱的列宁主义政党的结构的进一步式微。例如韦伯曾言,卡里斯玛支配类型的日常化会造成组织形式的传统化(组织内卷化)与官僚化。而卡里斯玛型的支配形式则本身与强调纪律性的官僚组织存在一定冲突...
很好的工具书,以后按图索骥。#希望可以每五年出一本
评分以高超的文字技巧完成了学术研究、夹带私货和向派对建言的三重任务,是不错的文献回顾与整理,可作处理海外学者对中国研究的初步指南用。对中国学、中国研究、汉学的讨论,及派对与社会一部分,启发较多。缺点一是所谓乐观派悲观派及相对应现代化—列宁主义分野仍显粗糙,二是英文文献基本止于2010年以前,新研究不算多,尤其是勃兴的定量研究方面甚少涉及,大部停留在历史主义—定性分析—冷战后冷战政治学与分类学窠臼中;三是过分排斥了一些从历史角度论述党问题的汉学/中国学学者的文献而集中于当代研究;四是技术问题,一些海外学者中文名有误,参考文献采用土鳖做法将大量未直接引用的中英文文献列上造成混乱,且无人名索引。对于中国研究与西方社科理论发展的紧张关系,有涉及,不深究,这可能也是当代中国研究发生学的一种特色吧。
评分#对我来说这本书的存在在实用性上就值得赞
评分非常好的梳理和总结,说了很多国内学者不方便说的话,值得一看。
评分这本书应该是二刷了。第一次觉得就是比较好的文献综述。第二次选了部分内容发现,作者内在的功底深厚,将内容与学术话语进行了很好的结合,也有一些内容进行了很巧妙的规避。当然,海外中国研究是比较复杂的内容,要想进行分析就需要进行一定的简化,从而造成一些标签化的成见,这一点,是共性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