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日本人):括号里的日本人》颠覆对日本人的所有思维定势,超越“日本人论”的古典著作《菊与刀》《武士道》,剖析当代日本人的革新之作。
★福音战士、海贼王、酷日本、妈妈党、纯爱与乱交、孤独死、1940年统制经济体制、“失去的二十年”、“桥主义”……《读卖新闻》盛赞推荐:“迄今为止,对日本人最深入全面的剖析!”
★把“日本人”放到括号里,就是抛弃对日本人的旧观念,重新解读当代日本人的国民性,准确把握当下真实的日本和日本人。
★根据多国权威机构联合组织的当代世界价值观调查:
○为了国家你会积极地参加战争吗?仅有15.1%的日本人持积极态度(中国是75.7%);
○你对自己身为日本人而感到自豪?仅有57.4%的日本人持正面态度(中国是78.9%);
○权威或权力应受到极大的尊重吗?仅有3.2%的日本人认为权力应该受到尊重(中国是43.4%)。
这是我们以为的日本人吗? 是时候该重新认识日本了!
★《(日本人):括号里的日本人》真正告诉我们:日本人到底是什么样的人?日本经历着怎样的社会阵痛?继19世纪明治维新、20世纪战后改革之后,21世纪的日本人将如何选择自己的未来?
内容简介:
谈论日本和日本人,美国人类学家本尼迪克特的《菊与刀》是绕不开的经典。然而,时过境迁,这部奠基性著作的时效性、局限性日益显著。
而《(日本人)》颠覆了对日本人的所有思维定势,运用进化心理学、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等最新研究,对日本和日本人进行系统分析。作者橘玲指出,以往强调的所谓“日本人的特性”,或者是人的共通本性,或者是农耕社会的行为准则。日本人唯一不曾改变的是他们的世俗性价值观。从万叶时代以来,历经江户时代的封建制、明治时代的天皇制、战后的民主制,日本人始终认为快乐地度过现世就是一切。他们只认可灵验的神祇和给自己带来好处的权威。
由此入手,《(日本人)》进而分析经历了两次“体制转型”——19世纪的明治维新和20世纪的战后改革——的现代日本社会,富有洞察力地揭示出当今日本的混乱迷失及其深层原因,并对日本该如何重新找到“国家定位”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日本人)》的论述精辟、犀利且引人深思,完全颠覆以往我们对日本的想象。对于任何想认识真实日本和日本人的读者而言,这本书不可或缺。
媒体评价:
迄今为止,对日本人最深入全面的剖析!
——《读卖新闻》盛赞推荐
于国人而言,《(日本人)》的价值究竟在哪里呢?
首先,打破《菊与刀》的神话,将《菊与刀》从“日本文化论”的祭坛上拉下来应是值得我们重视的一个方面。实际上,《(日本人)》的论点并非只针对《菊与刀》,或者反过来说,批驳《菊与刀》只是本书附带的一笔,并非是本书的宗旨,当然更非本书的首创,然而,在《菊与刀》影响巨大的国内,我以为对其论调的批驳是有其意义的。
其次,在日本,有关“日本人论”的话题层出不穷,但本书与学者们撰写的“日本人论”有着较大区别的是,虽然话题沉重,但笔调却很轻盈;虽然旁征博引,但叙述能够深入浅出,充分发挥了小说家的写作手法,故而读来没有丝毫的学究气。
再次,在对日本乃至国际上的社会现象的剖析方面本书有其独到的视角和判断。且不论其判断的正确性与否,仅其独特的视角就足以开阔我们的视野,拓展我们的思维。在汗牛充栋的“日本人论”的论著中,要想获取一个立足之地,没有独特的视角是很难做得到的。
最后,作者给“日本人”加上括号的意图得以充分地实现,换句话说,本书的结论虽不至于惊世骇俗,但也足以颠覆此前我们心目中有关“日本人论”的思维定势,其实这也是将其译介到国内的意义所在。
——周以量(著名“知日派”文化学者、本书译者)
橘玲
日本知名作家,毕业于早稻田大学。2002年出版的经济小说《洗钱》,被评为“惊天动地的合法避税小说”;2006年出版的《永远的旅行者》入围第19届山本周五郎奖;其他作品还包括《在残酷世界里生存下来的唯一方法》《在下雨的星期天思考幸福》等。
译者简介
周以量
著名“知日派”文化学者,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比较文学教研室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日本文化(文学)、中日比较文化和比较文学。主要著译有《富士山与日本人》《导演小津安二郎》《小津安二郎周游》等。
捧着书看的时候,一开始没有看懂,怎么都在扯泰国人和日本人比较,还有全人类的特质呢。后来又仔细看了“写在前面”才知道作者的思路是“我们在成为日本人之前,首先是人。。。人有共通的本性。”。有了这个铺垫,再看前1/3书的时候才能明白为什么会涉及到这些人的本性的内容。...
评分1945年9月27日,麦克阿瑟在美国驻日大使馆官邸会见了昭和天皇,从此也表明麦克阿瑟作为日本“太上皇”的存在,而也是自此开始,盟军最高司令官总司令部接连不断地街道各种来信。在这些来信中,有人希望前往美国留学,有人希望加入美国的军队、甚至充当间谍,还有甚至想与麦克阿...
评分如果,你恰好从一排放有《括号里的日本人》的书架前走过,身为中国人,无论出于何种原因,你大概都会对这三个字盯上几秒。假使你会这样做,你很有必要看看这本书。 因为我们自以为熟悉的邻国,其实非常复杂。看了日本作者橘玲精准的人类学见解后,我甚至相信,很多日本人...
评分一位业务伙伴被派到日本公干,远离家乡,在异国他乡为了排解寂寞不定期在博客上更新在日本的见闻。这是一个从普通中国人的视角观察到的日本社会和日本人民。日本人是出了名的认真,她去游泳,每隔一段时间游池管理人员就要清空泳池,检查池里有无溺水人员。尽管从表面看一切安...
评分捧着书看的时候,一开始没有看懂,怎么都在扯泰国人和日本人比较,还有全人类的特质呢。后来又仔细看了“写在前面”才知道作者的思路是“我们在成为日本人之前,首先是人。。。人有共通的本性。”。有了这个铺垫,再看前1/3书的时候才能明白为什么会涉及到这些人的本性的内容。...
人们很难从概率的角度看待发生的事情
评分霍斯太大,但是細節或者論據這類的東西偏少,所以看完也沒什麽大感覺。沒《“中國化”的日本》好看。
评分很烂的书。絮絮叨叨,逻辑混乱,很多叙述跟日本人论八竿子打不着。说要颠覆《菊与刀》,一个神经质的玩文学的装成哲学家怎么写得过人类学家?
评分信息量很大,对(只)乐于求异的文化研究反思很多,但有些部分与日本的联系不够紧密,大篇幅介绍各学科的理论研究成果。
评分这标题还是有点哗众取宠的吧 日本人和其他人相同、家社会、无责任制度令人颇受启发 但涉及的范围大的惊人 读到后面我都默默觉得应该改名叫地球人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