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穿越西域前往天竺取经,欧洲中古学者为了意大利修道院的一卷珍本,要横穿英吉利海峡,翻越阿尔卑斯山。如今,网络提供了一种人类无法抗拒的便利,在弹指之间接近无穷的阅读可能。
数码时代,以“书”为载体的人类文明将走向何方?我们找来了这个星球上或许最有资格谈论这一话题的两人: 安贝托•艾柯,让-克洛德•卡里埃尔。一位是耀眼的百科全书式学者,享誉世界的意大利哲学家、符号学家、小说家;一位是电影泰斗、著名编剧、法国国家电影学院创始人。他们同是藏书家和珍本追踪者,对书籍有深刻的理解,对各种文化载体在技术革命中的变局有敏锐的洞察。
当人类的一切视听遗产都消失了,我们还可以在白天读书,在夜里点根蜡烛继续。书是人类的起点和终点,是世界的场景,乃至世界的末日。在过滤和传承中,我们的文化是幸存下来的东西,还是所有从此消失的书的墓园?那些经世流传的书,就是最值得留下来的吗?我们如何为后代做出选择?为什么说人对过去的认知归功于傻子、呆子和敌人?互联网时代我们将如何面临知识的改变?……
若要对人类的奇遇有所领悟,就不仅要通过人类的辉煌,还要通过人类的失败。欧洲两位重量级知识分子,充满奇思异想的渊博对谈,从各种难以弥补的失败、缺陷、遗忘和损失说起,从虚假、错误甚至愚蠢的书籍说起——所有这一切,与我们的杰作一起,成就了人类的记忆。
最新全文校译版,向人类这一半天才、半愚昧的造物致敬。关于书籍的秘密,关于知识的真相。
安贝托•艾柯(Umberto Eco),享誉世界的哲学家、符号学家、文艺批评家和小说家,二十世纪最后一位百科全书式学者,少有的将精深学术与玄奥著作变成畅销书的作家,作品被翻译成三十五种文字之多。
让-克洛德•卡里埃尔(Jean-Claude Carrière),法国电影泰斗、国家电影学院创始人、著名作家,《布拉格之恋》、《铁皮鼓》、《大鼻子情圣》等八十多部经典电影剧本的创作者,电影大师布努埃尔最青睐的编剧,龚古尔文学奖得主。
艾柯,最后一位百科全书式学者,文字迷宫建筑师,书籍世界的活化石,如果为被数字时代宣判死缓的书籍找一位辩护人的话,他无疑是别无他想的不二人选。 早在《玫瑰之名》中他就曾高声颂赞“透过书的历史,我们可以重建文明的历史。书中自有教义.书不仅是容器,储藏所。更是‘伟...
评分一直期待艾柯能棋逢对手,正经八百地展开一场无所不包的谈话,这种期待远胜过看他一人卖弄学识喃喃自语。在西方,谈话录向来是真理与真知滋生的地方,唇枪舌剑之中,思想如电光火石,不管是知识还是智识,认知方式还是思维方式,都有遇合,有碰撞,有互补,加上对谈双方的幽默...
评分艾柯的书都是很有趣的,比如《美的历史》《无限的清单》。这书《别想摆脱书》是他与一位同样爱好藏书的电影导演的对话录。话题都是关于藏书和书的历史。对于喜欢藏书和阅读的朋友来说,这是一本必须推荐的精品。我个人强烈推荐。这两位重量级的人物谈到了关于书的不为我们所关...
评分对我来说这是一本意外之书,不过是听到友人说“它很好”,然后万分激动地从另一个友人手里抢夺下来。甚至,我真的不知道,这两个对话的人是谁。虽然显得愚昧,但这却是全部的事实。要完成既定的阅读任务,于是我读了这本书。 从第一章节《书永远不死》到最后一章节《人死后他的...
评分有人第一次到你家,看见你那极为可观的藏书,肯定会问:你读过全部吗?这曾经是个让我头疼不已的问题,直到我读到本雅明面对同样窘况作出的巧妙回应:你会每天都用到自己收藏的瓷器吗?不过,时间一长这个回答就没有什么意思了,同一个问题每次都有人问,但是我每次同样地作答...
聪明又有趣!觊觎老头的一千二百本珍本书。
评分大多是蜻蜓點水式的對話。切飽晚飯沒事體,聽聽老頭吹牛皮。
评分看得满心欣慰啊~
评分书是好书、但打着精译版的名号、那总得把译者姓名填上来吧、、吴雅凌是非常优秀的译者、但据我所知、此版译文与平装版没什么不同、也没让译者进行过修订、本来译文就很好也不用修订、、吐槽一下同行、还是不要这么忽悠读者吧、、
评分聪明又有趣!觊觎老头的一千二百本珍本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