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与绿色的中国史

森林与绿色的中国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山东画报出版社
作者:上田信
出品人:
页数:223
译者:朱海滨
出版时间:2013-2-1
价格:28.0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47402917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环境史
  • 森林
  • 上田信
  • 日本汉学
  • 自然
  • 历史人类学
  • 历史
  • 中国
  • 中国史
  • 森林
  • 绿色
  • 生态环境
  • 历史变迁
  • 自然与人类
  • 可持续发展
  • 生态保护
  • 地理变迁
  • 绿色经济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森林和绿色的中国史》主要讲述了:近年来国外汉学著作的编译工作突飞猛进,每年都可以见到一批严肃的学术著作,但其影响力却仅局限于象牙塔内。与之相比,在中国社会经济史、生态环境史研究方面皆卓有建树的日本中坚学者上田信教授的这本著作也许会显得有点另类,但奠学术意义及社会价值并不见得会比严肃的学术经典小。因为它把一个与人类生存、发展息息相关的课题,以古今结合的方式,娓娓道来,发人深思,原来数千年的中国文明史,曾经与森林有过那么多的渊源与纠葛。更为重要的是,它用一种非常轻松的语言,以一位学者的良知、广阔的胸怀、敏锐的知性、哲理的思考,从森林的角度,对数千年中国文明史作了一个高度的审视。

《森林和绿色的中国史》按照构成传统中国文明的三大区域(长江流域、黄土高原、东南山地),以作者本人的学术研究、实地考察、植树等活动为基础。以森林与地域人群的关系为中心,对中国文瞬史作了一番”旅行”,相信哪怕是对中国历史了解不多的人,也会有兴趣认真阅读下去。

作者简介

上田信(ueda makoto)1957年出生于东京,1980年毕业于东京大学文学部,1982年获东京大学人文科学研究科硕士学位。1997年起任立教大学文学部教授,专业为中国社会史、亚洲社会论。主要著作有《传统中国从盆地、宗族考察明清时代》(讲谈社)、《老虎口述的中国史》(山川出版社)、《亚欧大陆东部生态环境史》(山川出版社)、《风水的环境学》(农山渔村文化协会)、《鼠疫与村落》(风响社)、编著《人与人的地域史》(山川出版社),译著《问俗录:福建、台湾的民俗与社会》(平凡社)、《中国的社会》(平凡社)等。

朱海滨,1968年出生于浙江义乌,1990年毕业于中山大学人类学系,1998年获复旦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2003年再获大阪大学文学博士学位。现任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历史文化地理及社会文化史研究。出版专著《祭祀政策与民间信仰变迁近世浙江民间信仰研究》、《近世浙江文化地理研究》,译著《明清江南农村社会与民间信仰》等,在日本《东方学》、《东洋学报》等国内外期刊上发表三十多篇论文。

目录信息

中文版序
前言
消失的森林
生态系统的区域划分
八角金盘芽的文化理论
生态系统间的交易
中国史的分期
长江流域
第一章文化
歌的魅力
南有乔木
“汉广”与植被
视线的交叉
楚的文化
山鬼
离骚
湘君、湘夫人
草木之名所拥有的力量
第二章文明
乔木
森林的内与外
开发森林的文明
虞人
山林薮泽
公元前三世纪的辩论
秦始皇与楚国之林
楚文化的继承者
第三章上游
云梦泽幻觉
司马相如《子虚赋》
斑子
好奇心的培养
玉米与山林
香菇与山林
生态经济学的尝试
照叶树林文化论的功与过
黄河流域
第一章历史
绿化
从河到黄河
卉木萋萋
二处伐木残址
雁北的变化
麻黄
九江龙母
大泉山村
沟壑
第二章合作
小老树
浮石
崩塌的窑洞
杏树
沙棘
咬芯虫
远方的人
注视见不到的森林
第三章生活
游戏歌
土豆的村子
山上的邻村
窗户的光
大槐树
晨音
青年综合农庄
荒谷
神头山
人类生存的大地
东南山地
第一章虎
虎栖息的阴暗
共存的世界
华南虎
开发的开始
瑟柄
越人与森林
山越
生动的蛇
山居赋
村的形成
第二章林业
植树与阔叶树林
风水
棚民
凤凰离开的村子
挑柴棍
宗族与山林
社会主义下的森林破坏
脸无眉毛
绿色和村子
台风
第三章植物
体感
越地的群山
“枫”非槭也
岭里人与岭外人
森林的知识
草药
植被调查
五步蛇
有用植物
结语
咖啡果
从森林破坏的世纪到绿化的世纪
伊格洛特的森林
森林破坏的历史
松树苗
线索
后记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游戏歌和挑柴棍,太亲切了,竟也把我拉回到童年。

评分

不能算是一部学术著作,更多是作者的考察感悟。

评分

1.如果先入为主把它当作学术书来读那就错了。2.脑洞略开。3.原来80-90年代中日竟有如此交流,确实刷新我的认知。4.郑、楼二师都提到过上田信,为啥百度不出来?

评分

1.如果先入为主把它当作学术书来读那就错了。2.脑洞略开。3.原来80-90年代中日竟有如此交流,确实刷新我的认知。4.郑、楼二师都提到过上田信,为啥百度不出来?

评分

以植被特点为基础,对大公鸡进行地理区域划分,并从微观入手,对文本传达出的历史细节条分缕析、对号入座,兼论领土与文明的兼收并蓄,不仅有趣,而且温情脉脉。山林薮泽的自由中断于战国时代,孟夫子与始皇帝同为人本位论支配,汉赋中充满楚文化的悲歌,胡服骑射是赵王向祖先的勇敢靠拢;明初的强制性移民,鸡鸣狗吠的乡村生活,与植物交往的过去与将来……虽仍有脱离文典的臆想在,但不失铺展出可能的诗意图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