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治史(卷二):中世纪的帝国统治和代议制的兴起 ——从拜占庭到威尼斯

统治史(卷二):中世纪的帝国统治和代议制的兴起 ——从拜占庭到威尼斯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六点分社
作者:[英]塞缪尔•E•芬纳
出品人:
页数:492
译者:王震
出版时间:2014-8
价格:98.00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567511156
丛书系列:统治史
图书标签:
  • 政治学
  • 历史
  • 政治史
  • 政治
  • 世界史
  • 政治社会学
  • 历史学
  • 社会学
  • 中世纪
  • 帝国统治
  • 拜占庭
  • 威尼斯
  • 代议制
  • 欧洲历史
  • 政治制度
  • 帝国衰亡
  • 城市共和国
  • 历史演变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20世纪西方政治学领军人物芬纳的传世巨著,芝加哥大学教授赵鼎新亲为中译本作序,甘阳、张维为、刘军宁、汪晖倾力推荐!

甘阳:一部《资治通鉴》式的政治史。

张维为:本书揭示了代议制民主成为当代政治神话的偶然性,也指出中国传统政治文明对人类社会的 巨大贡献。

汪晖:鉴前世政体之兴衰,考当今统治之得失。

刘军宁:《统治史》是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以来我首次读到如此详细研究古今中外政体的史书。

赵鼎新:《经济学家》杂志说如果政治学有诺贝尔奖的话,芬纳的三部曲就肯定会赢得此殊荣。我个人认为这一评价仍然低估了芬纳的卓越工作。

作为西方政治学领军人物塞缪尔•E•芬纳的三卷本《统治史》是20世纪西方政治学的传世巨著。《统治史》的主要关注点是世界历史中政府形态的发展,以各个国家的政府形态、统治方式和国家社会关系为核心,大致依照时间顺序,先把我们带入世界文明中最为古老的苏美尔城邦,述及萨尔贡、埃及、亚述、犹太、波斯、希腊、中国、罗马、印度、拜占庭、阿拉伯、中世纪欧洲、日本、奥斯曼帝国等地区和国家的政治史,然后把焦点转入文艺复兴和新教运动后的欧洲各国和美洲殖民地政治制度的突破性发展,最后,集中讨论影响当代世界的三大革命(美国革命、法国革命及工业革命)以及这些革命给世界政治、政府形态和国家社会关系所带来的前所未有的变化。

《统治史》第二卷《中世纪的帝国统治和代议制的兴起——从拜占庭到威尼斯》讲述中世纪的历史,作者考察了拜占庭帝国、哈里发国家、唐朝与明朝的演变、封建制欧洲的特点,在佛罗伦萨和威尼斯共和制之被选择,代议制的兴起以及最后整个欧洲典型的国家建制的诞生。

作者简介

作者萨缪尔•E•芬纳,英国著名政治学家、历史学家。毕业于牛津大学,曾执教于贝利奥尔学院,后任基尔大学政治学教授,1966年开始任曼彻斯特大学政治学系主任,1974年回到牛津大学并任格拉斯顿讲座教授。芬纳还曾任英国政治学会主席和国际政治科学协会副主席(1965-1969)。芬纳一生博学多产、著作等身,代表作有《马背上的人:军事力量在政治中的作用》(1962)、《比较政府:政治学研究导论》(1974)和三卷本《统治史》。

译者王震,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中国学所副研究员、法学博士,兼任西亚北非研究中心秘书长,主要研究领域为国际政治、世界历史等。2005-2006年曾赴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访学,多次参与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等委托的重大科研项目,目前独立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和上海市社科规划办委托项目,研究成果曾获“第九届上海市决策咨询研究成果一等奖”。已在《社会科学》等重要学刊发表论文20余篇,出版有专著《一个超级大国的核外交:冷战转型时期美国核不扩散政策(1969-1976)》(新华出版社,2013年)。

目录信息

综 述
1.过渡时期
2.“历史性宗教”的政治相关性
3.为旧而生的“新国家”
4.移民与入侵
5.中世纪晚期的国家体系
第一部分东欧与中东
第一章 公元1000年前后的拜占庭帝国
1.大事记
2.拜占庭政体的特征
3.帝国的版图
4.中央政府
5.政府职能
6.评价
7.结论:拜占庭政治制度的遗产及其重要性
第二章 哈里发帝国(约公元900年)
1.哈里发帝国兴衰大事记
2.阿拔斯帝国的优势与缺陷
3.政体的性质:比较和对照
4.帝国的版图
5.哈里发
6.中央政府
7.公共工程
8.评价
9.结论:哈里发帝国的特征与局限
关于马穆鲁克埃及的说明(公元1250—1217年)
1.马穆鲁克政体的特征与重要性
2.马穆鲁克概况
3.埃及
4.马穆鲁克统治
5.马穆鲁克统治的负债表
第二部分 中 国
第三章 唐帝国
1.从汉到隋的概况
2.唐初(618—755年)
3.晚唐时期(755—874年)
4.唐代的终结(874—907年)
5.结论
第四章 明朝统治(1368—1644年)
1.明代社会与经济
2.明代的转型
3.统治架构
4.中国人的宪政
5.文书与瘫痪
6.政府与“士绅”联盟
7.管理不善
8.政权的特征
9.明政权的力量与缺陷
第三部分 欧 洲
第五章 封建背景
1.黑暗时代
2.中世纪早期的制度与军事
3.中世纪的统治进程与架构
第六章 统治
1.西欧和中欧的政治地理
2.欧洲王国的发展
3.英格兰封建王国
4.法兰西:经典的封建王国
5.德意志王国的解体
第七章 共和政体:佛罗伦萨和威尼斯
1.自治的冲刺
2.血腥的意大利
3.城市共和制
4.1370年左右的佛罗伦萨政府
5.至静之所:威尼斯
6.中世纪共和制的遗产
第八章 代议制
1.中世纪的伟大政治发明
2.教会与世俗代表之间的联系
3.“代表”的含义
4.代议制的特征
5.三种代议制的比较(英格兰、法国和波兰)
6.代议制原则的命运
参考文献
译后记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只看了拜占庭和哈里发。不得不说作者叙事太强硬了,眼光有点毒辣的意思。

评分

本书形式与方法间的龃龉在卷一中已初露端倪,在卷二中则体现得更加明显。连芬纳自己都坦承,按其撰写本书的思路,拜占庭帝国的一章完全是多余的。在芬纳看来,拜占庭帝国“从未发明任何新的统治方式和统治理念”,之所以撰写这一章完全是出于对历史上一个如此重要的帝国却不在本书中予其一席之地的无法容忍。当然,拜占庭帝国是否真的在统治史上毫无贡献是有待商榷的,但按照本书所使用的分类法,拜占庭帝国的政体确实是个既缺乏独创性、后世影响也不显著的政治体制。对这样一个对象却专辟一章来论述,足见作者所选择的书写体例与其方法论之间的矛盾。类似的还有中国,尽管中国制度不乏独创性和首创性,但客观上最终传遍世界的“中国制度”都是西方二次发明的类似制度。因此,芬纳书中赋予中国部分的篇幅之多和体现中国文明的重要性之低是不能相称的。

评分

翻译减一星,跳着读光看第二卷中的中世纪共和制真有点吃力,可见西方政制的连续性

评分

艰难翻过

评分

内容加深跳跃性放大,对于中国的分析深的赵鼎新赞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