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乐论

孔子的乐论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江文也(1910年6月11日-1983年10月24日),原名江文彬,客家人,祖籍福建省永定县,出生于台湾淡水郡(今台北)。台湾作曲家。1914年迁居厦门,1922年转往日本就学。1929年至1932年入读武藏野高工业学校电机科,课余进修音乐。毕业后当排版学徒,工余拜山田耕笮为师,学习声乐及作曲。之后数年,他在日本内的比赛屡屡获奖。1938年到北京教授音乐,同时研究中国民俗音乐。由于曾居于日本,跟许多日本组织都有交往。

他创作的管弦乐作品有《白鹭的幻想》、《盆踊为主题的交响组曲》、《台湾舞曲》、《孔庙大成乐章》、《第二交响曲──北京》、《汨罗沉流》、《俚谣与村舞》等。其中1934年在日本所作管弦乐《台湾舞曲》是其早期器乐创作的代表作。

出版者: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江文也
出品人:
页数:138
译者:杨儒宾
出版时间:2008-01
价格:19.8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61757130
丛书系列:儒学与东亚文明研究丛书
图书标签:
  • 音乐 
  • 江文也 
  • 孔子 
  • 礼乐 
  • 儒学 
  • 国学 
  • 艺术 
  • 文化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本书根据孔子思想中对音乐的研究、发展及批评,强调孔子“仁”与“乐”的接触点。本书作者江文也是近代台湾及日本最重要的音乐家之一,其音乐理念自现代游走至古典,孔子的乐论是其一生最深层的向往。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虽然还没看这本书,但是看了开卷八分钟的介绍。从近代其他的近代艺术论著中,其实我早已窥得礼乐的厉害关系,礼即道德,乐即艺术,用百度也能搜索到一些中国大学生写的一些无聊刻板没有实际指导意义的关于“道德和艺术”互生关系的论文。 这本书中还原到古代的礼乐关系,倒对...

评分

这本书是作者用日语写的。译者翻译得很不错。孔子是个名副其实的音乐家,对音乐的喜好与研究留下了大量的参考资料。他说“郑声淫”,强调“大音希声”,所以赞韶乐“尽美矣,又尽善也。” 孔子对音乐的鉴赏与偏好,仿佛也就是中国古时雅乐的最高追求:强调平淡。听教授讲学了...  

评分

这本书是作者用日语写的。译者翻译得很不错。孔子是个名副其实的音乐家,对音乐的喜好与研究留下了大量的参考资料。他说“郑声淫”,强调“大音希声”,所以赞韶乐“尽美矣,又尽善也。” 孔子对音乐的鉴赏与偏好,仿佛也就是中国古时雅乐的最高追求:强调平淡。听教授讲学了...  

评分

虽然还没看这本书,但是看了开卷八分钟的介绍。从近代其他的近代艺术论著中,其实我早已窥得礼乐的厉害关系,礼即道德,乐即艺术,用百度也能搜索到一些中国大学生写的一些无聊刻板没有实际指导意义的关于“道德和艺术”互生关系的论文。 这本书中还原到古代的礼乐关系,倒对...

评分

从音乐家的角度看孔子。论点很新颖。翻译者写的序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全书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基本上是作者理解和总结的中国周及周以前的上古历史,穿插了零散的关于音乐的东西。个人不太喜欢。后两部分才是真正关于孔子,但也不是特别系统。整体来说,不是一本严谨的学术...  

用户评价

评分

第一次听说江文也是在王德威的《抒情传统与中国现代性》,没想到华师大出版社在2008年就已经引入这套丛书。随笔式的写作中不时散发着真知灼见。附录部分杨儒宾归纳整理的《孔子及音乐资料选辑》是很好的参考材料。林大雄《江文也与“新儒家”不谋而合的音乐思想研究》(《中国音乐学》,2015年第4期)作为参考论文存读。

评分

看到这本,文风忽变,作者其实是学音乐的

评分

好吧,勉强算是 读过 吧……

评分

台版

评分

第一次听说江文也是在王德威的《抒情传统与中国现代性》,没想到华师大出版社在2008年就已经引入这套丛书。随笔式的写作中不时散发着真知灼见。附录部分杨儒宾归纳整理的《孔子及音乐资料选辑》是很好的参考材料。林大雄《江文也与“新儒家”不谋而合的音乐思想研究》(《中国音乐学》,2015年第4期)作为参考论文存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