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仁宇(1918-2000),生于湖南长沙,1936年入天津南开大学电机工程系就读。抗日战争爆发后,先在长沙《抗日战报》工作,其后从军,1950年退伍。后赴美攻读历史,获学士(1954)、硕士(1957)、博士(1964)学位。曾先后在南伊利诺大学和纽约州立大学NewPaltz分校任教,任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副教授及哈佛大学东亚研究所研究员。著有《明代的漕运》《十六世纪明代中国之财政与税收》《万历十五年》《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地北天南叙古今》《中国大历史》等书。曾参与《中国科学与文明》《明代名人传》及《剑桥中国史》的集体研究工作。
《从大历史的角度读蒋介石日记》分为五章,前四章通过蒋介石日记,分别介绍了蒋介石一生引起争议最大,也最为复杂的四个时期的情况。第一阶段是从黄浦建军到北伐而清党,这是蒋介石又无名小卒到一跃成为中国历史舞台主角的时期。
第二阶段是中原大战及“围剿”红军时期,这也是他维护个人地位,力图达到中国从表面到实质统一的时期。其中也穿插了“九一八”事变。松沪会战及何梅协定等对日事件的处理,这一时期集中体现了蒋介石的著名理论“攘外必先安内”。
第三阶段是抗日战争的第一阶段,也就是珍珠港事变发生之前的时期,黄仁宇先生具体分析了蒋介石在卢沟桥事变发生以后,面对战场上的一系列失败,如华北失陷,南京失陷,汪精卫投降等等的心态。而其中,还有他与中共产生的摩擦和斗争,包括著名的“皖南事变”,黄仁宇先生分析了这些事件的前因后果,尤其揭示了它们发生的必然性,其结论让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第四阶段是从美国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到抗日战争胜利。中国由于罗斯福的扶植而一跃成为世界四大强国之一,并由于美国的参战,使得中国的抗日战争前景变为极为乐观,但同时,蒋介石与美国仍存在着相当多的矛盾,蒋介石为何如此行事,原因何在?在长期的抗战过程中,蒋介石的心理有何反复?黄仁宇先生都给出了相当详细的答案。
在《从大历史的角度读蒋介石日记》的第五部分,黄仁宇总体上分析了蒋介石与毛泽东在中国近代历史的地位。具体来说,正是由于蒋介石所处历史地位的局限性,使得他无法完成中国社会的彻底改造;而毛泽东则正好从蒋介石的事业入手,通过土地改革,基本完成了中国的长期革命,中国社会也因此而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1945年8月蒋安静地坐在重庆一间闷气的广播室里准备告诉中国人民战事业已终结。他和平日一样凝固的沉着。他的头顶剃得净光,不着丝毫白发的痕迹。他的咔叽军装上衣毫无疵瑕,不挂勋章,衣领紧扣在喉头,上有斜皮带钩扣着,一管自来水笔挂在口袋之上。广播室烫热,内中的二十个...
评分在拉肚子的过程中,看完了这本书。不过还好没有给秋蕾姐把书弄脏。越读到后来越觉得乏味,远没有万历十五年那样好看,我想关键是黄先生带着墨镜写这本书呢。 和大部分带着我们类似眼镜的人都会认为蒋介石是个bc,他给我的印象有娘西皮那句骂人话;一部电影里“打牌你不...
评分大概在一年前,在三联看到过三联版的。这两天对蒋介石感兴趣,想找来看看。下午特地跑到三联去看,好象下架了。不知道是脱销还是其它原因。
评分他这本书的观点大概是这样:一、中国近代社会是在经历从农业社会向商业社会的转型;二、此转型需在两个层次上完成:建立一个上层的中央集权的统治机构和制度、在下层改变原有的社会结构;三、蒋及国民党主要致力于上层机构的改革,而毛的成功在于,不仅有上层的政治体制的建立...
评分读他的日记,才觉得以前上学接受的那个符号,顿时变得生动以来。 他与我们一样,在日记里会发誓,会赌咒,会忏悔,会期待……他把心思与见识,雄心与彷徨,激情与节制,小心地隐藏在日记里了 发现了很多有趣的观点—— 原来他早就提出“持久战”的战略:与毛不同,他对民众...
蒋公千古
评分同意文末作者所说,对蒋介石的道德之评议前先注意他亲身之经历。在那样特殊的环境和历史条件下,蒋能够形式上统一中国,建立一个高层机构(统一的军令;货币和中央银行;新型教育制度),并坚持抗战八年最终拖到日本先垮掉。我们也只能惊叹于他的胸襟和气魄
评分饶有趣味。事实上,蒋与毛在近代史上为双生两面,为蒋辩护,某种意义上也是在为毛辩护。
评分饶有趣味。事实上,蒋与毛在近代史上为双生两面,为蒋辩护,某种意义上也是在为毛辩护。
评分老蒋太难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