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罗门·伏尔科夫,音乐学家。1976年从苏联流亡西方,于1979年出版英文版肖斯塔科维奇回忆录《见证》,声称在肖斯塔科维奇临死前一年口授而成,引起极大争议。
伏尔科夫多年著述都和俄罗斯有关,多本著作探讨了苏联时代作曲家的处境,《见证》与《肖斯塔科维奇与斯大林》陆续被改编为纪录影片。他最近的著作包括《圣彼得堡:一部文化史》、《与约瑟夫·布罗茨基对话:跨越二十世纪的诗人之旅》等。
《见证》内容简介:这不是关于我自己的回忆录。这是关于他人的回忆录。别人会写到我们,而且自然会撒谎——但那是他们的事。 关于往事,必须说真话,否则就什么也别说。追忆往事十分困难,只有说真话才值得追忆。
回头看,除了一片废墟,我什么也看不到;只有尸骨成山。我不想在这些废墟上建造新的波将金村。
我们要努力只讲真话。这是困难的。我是许多事件的目击者,而这些都是重要的事件。我认识很多名人显要……
肖斯塔科维奇在书中某处说,“我们生活在一个无情的世界。这个世界把作曲家看做是角斗士,要求他的是‘认真彻底地死去’”。这种死去对很多人来说是一瞬间的事情,只要领袖和当权者的一句话,机关报的一篇文章,就可以终结一些艺术家的本就脆弱的内在生命,让他们灵魂升天,只...
评分细读肖斯塔科维奇的《见证》。颇受震动。 书中,肖斯塔科维奇对我所知道的一些前苏联的文艺圈名人进行了叙述和评价。有些令人始料未及。例如,他说到目前在国内被文艺青年们被奉为神明的导演塔可夫斯基的一件轶事:塔可夫斯基在拍摄《安德烈鲁勃廖夫》时,想要一组被烧着的牛...
评分两个月中断断续续地读完了它,也了解了一下几十年来对此书真伪的争论。我还是相信它的,编者肯定做了许多加工,但那个大时代下的人与事的记载非常有认识价值。表面风光的苏联大作曲家,却自认为“一直在等待着被处死”的压抑、悲惨心理也是可信的。 对我们这些几乎与他同代的人...
评分“没有回忆的人不过是一具尸首”。这是萧斯塔科维奇的回忆录《见证》的整理者、俄罗斯学者伏尔科夫在该书序中的一句话。读完《见证》,心头非常地压抑和沉重。20世纪最伟大的一位作曲家,他的头上不只是辉煌和花环,这早已不再是秘密。然而.透过他的回忆,阴霾沉沉的俄罗斯天...
评分最近一直在看的书是《见证——肖斯塔科维奇口述》,这是当年绿老师看完之后,又特地买了一本送给我的书。在书架上放了很久了,最近才拿起来,一看之下大为喜欢,在书中的很多处折了页,并且拿笔圈圈点点。我从前并没有这种习惯,只是这一次实在是看得高兴,就自然而然的忍不住...
部分重读了一下,主编林贤治的《流亡者译丛》的序非常好,更添意义。
评分内容精彩,翻译顺畅,阅读过程时而捧腹大笑时而扼腕慨叹。关于索列尔金斯基、尤金娜、格拉祖诺夫、穆索尔斯基、哈恰图良等人的描述都非常有意思,老肖真是个幽默风趣的毒舌男啊!个人倾向于认为伏尔科夫没有作假,此书非常值得一看。
评分看得很爽,老肖是真朋克啊!青年作曲家必读。
评分我也觉得volkov肯定加工了不少,虽然大体上是事实;可怕到最后看得很欢乐;看来契诃夫的作品的确很有音乐性,我也曾经把《我的一生》想像成一支弦乐四重奏;老肖和阿劳都猛烈抨击托斯卡尼尼,可见....
评分这本书不光审视了那个时代的俄国古典乐坛,更审视了斯大林的集权政治(可能在对斯大林的审视方面比很多政治家还独道)。但是二者都是通过讲述许多风趣而辛酸的故事达成的,这就使得这本书可读性非常的强。如果换一个写作体例,大概它就成为一本很不错的民族志了。老肖是一位娃娃脸外表下隐藏着犀利内心的音乐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