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伯特·卡普蘭(Robert D.Kaplan),美國知名“鷹派”戰略學者,2009年被美國國防部長蓋茨任命為五角大樓國防政策委員會成員,現為《大西洋》月刊記者。
為考察環印度洋地區的地緣政治,作者做瞭大量田野調查。在此過程中作者發現,雖然各國、各人關於權力平衡的視角和觀點不盡相同,但一個共識是中國和印度是該地區新興的力量。隨著中印的崛起,各自均要保證“原材料通道的安全”。為驗證此假說,作者藉鑒瞭曆史學和權力平衡理論的若乾觀點,並從現實地緣上考察瞭“阿曼--巴基斯坦--緬甸--印尼” 對原材料運輸綫的意義,以及可能威脅海洋航綫的要素,諸如海盜、種族衝突、或對馬六甲海峽的惡意控製。
罗伯特卡普兰此书的副标题是“印度洋与美国权力(power)的未来”,给人的直观印象,应当是探讨美国的印度洋战略,以及对未来印度洋政治外交与军事格局的展望。然而并非如此。本书一半的篇幅,是回顾印度洋地区的地缘政治与宗教渊源;另一半则是逐一评述沿岸亚洲各国的政治格局...
評分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不时令我想起另一本经典著作——《忧郁的热带》。 与列维-斯特劳斯的真诚质朴的学术思想一样,卡普兰没有引用著名的政治、国际关系理论来为自己背书,而是选择了一种更个人化的视角来解读印度洋的历史与地缘政治。他用自己的双足走遍了书中...
評分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不时令我想起另一本经典著作——《忧郁的热带》。 与列维-斯特劳斯的真诚质朴的学术思想一样,卡普兰没有引用著名的政治、国际关系理论来为自己背书,而是选择了一种更个人化的视角来解读印度洋的历史与地缘政治。他用自己的双足走遍了书中...
評分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不时令我想起另一本经典著作——《忧郁的热带》。 与列维-斯特劳斯的真诚质朴的学术思想一样,卡普兰没有引用著名的政治、国际关系理论来为自己背书,而是选择了一种更个人化的视角来解读印度洋的历史与地缘政治。他用自己的双足走遍了书中...
評分罗伯特卡普兰此书的副标题是“印度洋与美国权力(power)的未来”,给人的直观印象,应当是探讨美国的印度洋战略,以及对未来印度洋政治外交与军事格局的展望。然而并非如此。本书一半的篇幅,是回顾印度洋地区的地缘政治与宗教渊源;另一半则是逐一评述沿岸亚洲各国的政治格局...
很好的印度洋地緣政治掃盲書。作者提到中國的海洋勢力擴張在西北內陸問題能很好控製的前提下是戰略必須,但是偏偏西北現在被激化,惡性事件不斷。瓜達爾港,剋拉地峽之類的布局正在逐步成為現實,這一點作者的嗅覺還是很敏銳的。整個印度洋從美國的一極化過渡到多極化會是平穩的嗎?作者認為有機會,本人認為很渺茫,應考慮的是衝突到何種強度而非和平勢力交接。
评分20150119。以國彆形式寫地緣政治的一本書。但是“季風”用得有點牽強瞭……
评分新年70本之51。可能有很多人不習慣此書的寫作模式,也有人提齣,書中未用檔案等材料,而是廣泛取材於采訪。不過,這是一本戰略分析著作,作者是美國智庫著名的右翼猶太人,他的工作性質,就是為美國當下,以及未來可能發生的事情做對策。因此,本書重點是知來,而非鑒往。在現代國際政治關係中,大部分文件屬於機密,而解密檔案更是不存在太多現實功效,相反,信息收集,情報分析,纔是常用的途徑。至於曆史過程的敘述,是基於曆史主義的路徑,提供參考的一環,采用二手史料足以。多說一句,相比於國內目前的同類著作,並非國人水平太差,而是美國學者資金充沛,齣行方便,例如本書就直接得益於當地調研采訪,這種財力物力支持,目前國內遠遠不具備,本書可推薦。
评分大部分寫得濃鬱的遊記風情,小部分還像點意思;
评分這種略談也隻能略讀瞭。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