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初版麵世三年來,頗受歡迎。作者復根據新發現的資料,校訂甚多。中華書局又推齣布麵精裝本,以饗讀者。
從十九世紀八十年代《碣石調·幽蘭》迴歸中土、到二十世紀末的兩個甲子之間,中國的古琴藝術在時代大潮中,也麵臨著韆年未有之大變局。這也是與當代古琴界血脈相連、為所有琴人所熟悉的曆史階段。本書講述的就是這一百二十年間琴壇的軼聞趣事,涉及琴人一百五十餘位,不僅包含瞭九十多篇掌故 ,還選配瞭近八十張圖片,其中不乏首次正式麵世的珍品。通過這些文字和圖像,既重溫曆史,也開闊眼界和心靈。
本書用傳統的筆記體裁進行撰寫,卻兼顧瞭內容的嚴謹。在每篇掌故之後,都注明瞭依據的文獻齣處;在全書之後,都列齣瞭徵引、參考書目及版權信息。此外,本書還特地作“人名索引”,方便讀者查找;對書中涉及到的主要人物,還一一寫齣小傳,便於讀者理解。因此,一般讀者固然可在本書中饒有興味地看故事,關心古琴文化與藝術的讀者卻更可看到曆史,看到人生,看到前輩的風範。
給古琴界編這麼一本掌故書,是有史以來的第一本。書中多是有趣的故事,並不涉及專門的學問,但又與專門的學問多少有點關係。對讀者而言,可以看故事,可以嘗趣味,懂琴的,不懂琴的,都可以看。通過書中揭示的近世文人與古琴的糾結來聆聽傳統中國文化的遺響,則是更有深意的事。書中另有許多難得一見的插圖,有人物,也有實物,不但可以增益閱讀之趣,本身也很有史料價值。
嚴曉星,江蘇南通人。現從事報紙副刊編輯工作。著有《近世古琴逸話》、《梅庵琴人傳》、《條暢小集》、《金庸識小錄》、《七弦古意:古琴曆史與文獻叢考》、《古琴史事摭談》(將齣版),編有《人書俱老》、《和而不同》、《孫子二十講》、《大傢國學•金剋木捲》、《高羅佩事輯》、《民國古琴隨筆集》、《與古琴相遇》(將齣版)、《徐立孫先生琴學著作集》(將齣版)、《梅庵琴派史料》(將齣版)等。
幼时背诗,有“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句,心为之折。 及长,读金庸武侠,《笑傲江湖》一阕,也顿生悲慨,心再为之折。 时有学琴之念,家中困顿,小城也无师可投,终不可得,渐渐作罢。然而陶渊明不解音律,“弦徽不具,每朋酒之...
評分幼时背诗,有“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句,心为之折。 及长,读金庸武侠,《笑傲江湖》一阕,也顿生悲慨,心再为之折。 时有学琴之念,家中困顿,小城也无师可投,终不可得,渐渐作罢。然而陶渊明不解音律,“弦徽不具,每朋酒之...
評分此番解读再度忆起的先是琴名,唐琴“九霄环佩”、宋琴“昆山玉”应是极品,还有传奇典故之名的“崩庭”、“残雷”等,可惜全书似乎未收一文与“玉玲珑”相关,须知这名该是琴名中见一二等的。 另还有文人雅士专为琴坛结社而所盖的一幢幢精致小楼也可见出当时...
評分严晓星是来自江苏南通的优秀作者,虽然不是专业演奏古琴出身,但近年来出版的著作齐刷刷地都是说古琴界的那些钩沉往事,这本书讲述的就是这一百二十年间中国琴坛的轶闻趣事,涉及琴人一百五十余位,不仅包含了九十多篇掌故 ,还选配了近八十张图片。从名曲《碣石调.幽兰》与《...
評分启发蛮大,原来做散淡文章也可如集邮,在一个专题上随手积下材料,年深月久便成一册好消遣读物。 一翻开即见粘着高罗佩绘叶诗梦小像,不禁大感兴趣。可惜内文中虽涉及高氏几次,但以其为主题的似只有两篇。其中“暗测节拍”一事若为真,便可见其还是带些西方性情的。 关于芝台...
大學城圖書館WeSpace偶遇,一氣讀完。 近世多人禍,古琴得以傳承至今,跟琴人的執著堅守分不開,也許就是各人命中的機緣吧,當然也得益於文化在這片土地上的頑強生命力。 相比於於常見的簡短介紹,一大堆名稱頭銜,故事/掌是最有感染力最能產生生命聯繫的,斯人斯事、品性氣概,畢現眼前。
评分舊時風雅
评分好看好看
评分山高水長 前赴後繼 癡於琴沒什麼不好 趁現在有時間有精力 多彈多琢磨 那天睡前我跟老娘說我覺得古琴我可以玩一輩子 現在依然這麼想~
评分其中接近一半都聽過瞭,不過小書編輯得非常精美。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