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標籤: 古琴 文化 音樂 藝術 嚴曉星 琴 中國 曆史
发表于2025-04-10
近世古琴逸話(第二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本書初版麵世三年來,頗受歡迎。作者復根據新發現的資料,校訂甚多。中華書局又推齣布麵精裝本,以饗讀者。
從十九世紀八十年代《碣石調·幽蘭》迴歸中土、到二十世紀末的兩個甲子之間,中國的古琴藝術在時代大潮中,也麵臨著韆年未有之大變局。這也是與當代古琴界血脈相連、為所有琴人所熟悉的曆史階段。本書講述的就是這一百二十年間琴壇的軼聞趣事,涉及琴人一百五十餘位,不僅包含瞭九十多篇掌故 ,還選配瞭近八十張圖片,其中不乏首次正式麵世的珍品。通過這些文字和圖像,既重溫曆史,也開闊眼界和心靈。
本書用傳統的筆記體裁進行撰寫,卻兼顧瞭內容的嚴謹。在每篇掌故之後,都注明瞭依據的文獻齣處;在全書之後,都列齣瞭徵引、參考書目及版權信息。此外,本書還特地作“人名索引”,方便讀者查找;對書中涉及到的主要人物,還一一寫齣小傳,便於讀者理解。因此,一般讀者固然可在本書中饒有興味地看故事,關心古琴文化與藝術的讀者卻更可看到曆史,看到人生,看到前輩的風範。
給古琴界編這麼一本掌故書,是有史以來的第一本。書中多是有趣的故事,並不涉及專門的學問,但又與專門的學問多少有點關係。對讀者而言,可以看故事,可以嘗趣味,懂琴的,不懂琴的,都可以看。通過書中揭示的近世文人與古琴的糾結來聆聽傳統中國文化的遺響,則是更有深意的事。書中另有許多難得一見的插圖,有人物,也有實物,不但可以增益閱讀之趣,本身也很有史料價值。
嚴曉星,江蘇南通人。現從事報紙副刊編輯工作。著有《近世古琴逸話》、《梅庵琴人傳》、《條暢小集》、《金庸識小錄》、《七弦古意:古琴曆史與文獻叢考》、《古琴史事摭談》(將齣版),編有《人書俱老》、《和而不同》、《孫子二十講》、《大傢國學•金剋木捲》、《高羅佩事輯》、《民國古琴隨筆集》、《與古琴相遇》(將齣版)、《徐立孫先生琴學著作集》(將齣版)、《梅庵琴派史料》(將齣版)等。
周日圖書館讀畢,浮生半日,琴音裊裊。摘舊聞一二。李祥霆原名泠鞦,自興趣而按圖斫琴,後拜查阜西師,始通琴。周恩來對琴欲焚香聽之,譚嗣同與蔡邑頗似,斫"崩霆","殘雷"……琴有他邦知音,引鳳棲梧,真乃國之樂器第一。幽蘭碣石,流水高山,逍遙容與,不亦樂乎?
評分雖說逸話,但每處標明齣處,可見治學之認真。每例時有天然之趣。
評分好看好看
評分雖說逸話,但每處標明齣處,可見治學之認真。每例時有天然之趣。
評分沒想到能在這裏看到硃令的名字…還是溥雪齋的再傳弟子
古琴至今仍是较为小众的乐器,却在中国音乐史、中国历史中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就我目前所知的所有乐器中,琴是唯一脱离娱乐性、演奏性,进而达到修身养性乃至政治治国的,常言琴不仅是乐器,更是礼器。它能有如此崇高的地位,当然不仅仅因其声清幽致远,更是因为琴界各位前辈...
評分启发蛮大,原来做散淡文章也可如集邮,在一个专题上随手积下材料,年深月久便成一册好消遣读物。 一翻开即见粘着高罗佩绘叶诗梦小像,不禁大感兴趣。可惜内文中虽涉及高氏几次,但以其为主题的似只有两篇。其中“暗测节拍”一事若为真,便可见其还是带些西方性情的。 关于芝台...
評分古琴至今仍是较为小众的乐器,却在中国音乐史、中国历史中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就我目前所知的所有乐器中,琴是唯一脱离娱乐性、演奏性,进而达到修身养性乃至政治治国的,常言琴不仅是乐器,更是礼器。它能有如此崇高的地位,当然不仅仅因其声清幽致远,更是因为琴界各位前辈...
評分开始学琴是在2011年的夏天。 偶然发现有一位师姐在学,想也不想就突兀地问人家在哪里学的,能不能带我去,于是就这么跟着跑去了。然后就开始学了。 学琴以来几乎再也没做过指甲,还一直保持着左手不留指甲,右手甲长两三毫米的奇怪造型,再后来左手的拇指和无名指时常磨弦的...
評分几乎每则故事都有其动人之处,略拣我印象犹深者道之一二。 想必每个对近代新闻史稍有了解的人都不会不知史量才这个名字,《申报》的当家。而让我的意外的是,在此书中竟也见到了史先生的名字,说来他竟也有段“琴缘”。 史量才继室沈秋水原为上海滩的名妓,二人...
近世古琴逸話(第二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