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

沉默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漓江出版社
作者:约翰·凯奇 (John Cage)
出品人:
页数:386
译者:李静滢
出版时间:2013-10-1
价格:CNY 47.50
装帧:软精装
isbn号码:9787540766719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音乐
  • 约翰-凯奇
  • 艺术理论
  • 约翰·凯奇
  • 艺术
  • 当代艺术
  • 哲学
  • 美国
  • 沉默
  • 孤独
  • 心理
  • 成长
  • 人性
  • 隐喻
  • 叙事
  • 内省
  • 压抑
  • 存在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沉默》是20世纪美国音乐代表人物约翰•凯奇的代表作,本书是《沉默》问世五十周年纪念版的中译本,也是《沉默》的首个中译本。凯奇在本书中以相应于他的音乐创作的独特方式,展现了他对实验音乐和现代音乐的思考,以及结合了禅宗与周易等东方思想的音乐哲学。在《关于无的演讲》《关于有的演讲》和《一个演讲者的45分钟》等著名篇章中,凯奇通过奇特的版面设计,力图在文字、阅读与现场表演之间形成呼应与张力,体现他在与声音相关的一切中寻求音乐的感悟力,以及总是在实验的创造性方式。

《沉默》在美国乃至西方的影响涉及多个领域,时间也证明了本书持久的思想魅力和生命力。作为美国艺术和文化的里程碑,该书已被译成四十多种语言,发行量超过了五十万册。

 编辑推荐

这是一本既艰深又通俗,既严肃又好玩的奇书。如果你想明白在勋伯格之后西方音乐究竟发生了什么,这本书是最好的向导。凯奇的实验性音乐基于他对生活、声音以世界的感受与思考,正如他附在每篇文章末尾的小故事所提醒的那样,他将生活与音乐、人生与哲学融为一体,他的书像他的音乐一样,向专家和门外汉平等地敞开。

本书由杰出的美国音乐评论家凯尔•甘恩作序。作为制作精美的五十周年纪念版,作为一本了解现当代音乐的必读书,收藏价值毋庸置疑。

作者简介

约翰•凯奇(John Cage, 1912-1992),美国作曲家,哲学家,诗人,音乐理论家,版画

复制匠,业余真菌学家。作为打击乐、机遇音乐、电子音乐的开拓者,凯奇是20世纪最有影响的美国作曲家之一。与此同时,在与舞蹈家梅尔塞•坎宁安等人的交往中,凯奇也推动了美国现代舞的发展。1961年出版的著作《沉默》奠定了他作为音乐思想家的地位。凯奇的思想深受东方的禅宗、周易思想的影响,他最出名的作品当属《4分33秒》(1952)。

目录信息

五十周年纪念版序 凯尔•甘恩
序 约翰•凯奇
宣言
音乐的未来:信经
实验性音乐
实验性音乐:法要
作为过程的作曲
I.变化
II. 不确定性
III. 交流
作曲
《变化之乐》和《想象的风景第四号》的作曲过程
《钢琴音乐21-52》的作曲过程
现代音乐的先驱
美国实验性音乐的历史
埃里克•萨蒂
埃德加•瓦雷兹
关于舞蹈的四篇评论
目标:新音乐,新舞蹈
优雅和清晰
在这一天……
2 页纸,关于音乐和舞蹈的122 个单词
关于艺术家罗伯特•劳申伯格和他的作品
关于无的演讲
关于有的演讲
一个演讲者的45 分钟
我们去向何方?我们在做什么?
不确定性
音乐爱好者的田园伴侣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刊载于2015年3月27日《新民晚报》“夜光杯” 说来也有趣,去年我先看是了一本关于”寻找“的书,紧接着又看了一部关于“寻找”的电影。于是暗自纳闷:是不是当下的文化界正时兴“寻找”这种有悬念、似侦探的有趣姿态呢? 我所说的新书就是广西师大出版社的《寻找孙佩苍》,而电...  

评分

当卡夫卡在最后的寓意小说中,把犹太人歌唱的声音与耗子的叫声重叠时,拯救的呼喊已经被还原为动物本能的噪音,充满了灾难来临的那种躁动不安;当阿多诺研究晚期贝多芬风格,发现主体性的力量仅仅体现为离开作品时所用的暴躁姿势,它已经将作品炸碎,音乐不是为了表现...  

评分

--------约翰凯奇到底在说什么 一 无常 "无论有意还是无意,声音总会产生,并在这两种方式分离时把注意力转向无意产生的声音上。在此人们会慢慢地或是突然地意识到到人类和自然并未分离,而是共存于这个世界上。" 约翰学禅宗多年,佛教的世界观一直以...

评分

--------约翰凯奇到底在说什么 一 无常 "无论有意还是无意,声音总会产生,并在这两种方式分离时把注意力转向无意产生的声音上。在此人们会慢慢地或是突然地意识到到人类和自然并未分离,而是共存于这个世界上。" 约翰学禅宗多年,佛教的世界观一直以...

评分

当卡夫卡在最后的寓意小说中,把犹太人歌唱的声音与耗子的叫声重叠时,拯救的呼喊已经被还原为动物本能的噪音,充满了灾难来临的那种躁动不安;当阿多诺研究晚期贝多芬风格,发现主体性的力量仅仅体现为离开作品时所用的暴躁姿势,它已经将作品炸碎,音乐不是为了表现...  

用户评价

评分

那些小故事~

评分

题材和内容都不错,只是漓江出版社貌似不像广西师大或者世纪文景那么土豪,书整体的设计水平捉襟见肘了点。这么拉风的书,换一家大出版社,保证给你弄出一本牛叉闪闪、百元以上的大精装来。对这本书来说,也算可惜。

评分

在约翰•凯奇这里,音乐、诗,以及哲学,这三种古老的且彼此抗争的关系,重新得到了完整的呈现。艺术,不再是从心灵之树脱落的现成果实,而翻转成为一种去往内心的、积极的行为。他的写作,演讲,乃至音乐实验,都是出自某种与此行为相关的必要性:他意识到,在此刻,他只能如此。

评分

本以为有什么振聋发聩的东西,其实整本书其实翻来覆去的就是在说“有与无”的辩证法,借用了许多东方哲学家的话,来解构二元对立的西方思想,音乐只是他得结论的其中一个领域。也就是说,他首先着迷的是这种禅宗佛陀式想法对生活的拯救作用,而顺便把这些概念用进了音乐里,因此我也认为他首先是个哲学家其次才是音乐家。所谓“连续性与非连续性”“创造与接受”“音乐与噪音”“声音与沉默”“字与空格”“现在与传统”等等,都是一样的东西,换了些说法而已。看到一个外国人把《易经》当做世界第一书似的挂在嘴边,真的挺像看一个中国人朝拜《圣经》似的,东方哲学对他们来说竟有如此神奇的效用,这文化巴别塔的存在真是可笑又无奈

评分

kindle原版连亚马逊都还没有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