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步艰难

国步艰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作者:萧冬连
出品人:
页数:304
译者:
出版时间:2013-5
价格:39.0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09745595
丛书系列:博源文库·现代性与中国社会转型丛书
图书标签:
  • 历史
  • 当代中国史
  • 政治
  • 萧冬连
  • 社会主义
  • 中国
  • 中華人民共和國史
  • 当代史
  • 历史
  • 困境
  • 国运
  • 奋斗
  • 时代
  • 变革
  • 命运
  • 坚持
  • 反思
  • 觉醒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拟对当代中国的历史轨迹做一个逻辑梳理。作者认为,从执政党的建国方略、发展模式和基本政策角度考察,1949年以来,中国社会主义的实践路径经历了五次选择,即实行新民主主义、效苏联模式、追寻赶超之路、发动继续革命和转向改革开放。

试图说明以下问题:中共何以放弃原本认真考虑过的新民主主义,急于仿照苏联模式,向社会主义过渡?在觉察苏联模式弊端并尝试走中国自己的路之后,为什么引导出一场以“大跃进”和人民公社为标志的乌托邦运动?对大跃进的调整和反思,为什么又走上了“文化大革命”的不归之路?“文革”结束后,又是哪些社会力量推动中国走上了改革开放的道路?

这五次选择呈现两个过程,即从走进传统社会主义(或称苏联模式)到走出传统社会主义。前四次选择是传统社会主义内在的逻辑自然演进,第五次选择则具有根本的转向意义。中国的改革和社会转型尚未完成,但当下的中国无论如何定义,它都与传统社会主义相去很远了。

所坚守的学术态度是:力求每一判断都立于可靠坚实的材料之上,收敛过度解读的冲动,对历史的复杂性抱持一种敬畏;着重于发掘历史本身的逻辑,而不是做简单的道德和价值评判,拒绝用某种既成框架来框定历史。本书的考察自然要涉及领袖人物的意志和党内分歧,但更注重于分析在个人意志和党内分歧背后起作用的历史的、制度的和观念的因素。通过这种梳理,为人们思考中国未来走向提供某种历史经验的支持。

作者简介

萧冬连 中国当代史研究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当代史、中国改革开放史。著有《历史的转轨:从拨乱反正到改革开放》、《求索中国:文革前十年史》、《崛起与徘徊:十年农村的回顾与前瞻》、《五十年国事纪要:外交卷》等。 退休前任教于国防大学,长期研究中国现代史,曾经参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注释本》《中国共产党六十年》等重要论著的撰写。

目录信息

目  录

第一部分 主题报告
引 言 003
第一章 实行新民主主义 005
一 “新民主主义”的源流 006
二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建国构想 011
三 新民主主义纲领的实行 015
四 理想与政策之间的张力 020
五 酝酿放弃新民主主义 029
第二章 仿效苏联模式 034
一 优先发展重工业 034
二 统购统销的深远影响 042
三 高潮是如何出现的 050
四 “举国体制”的形成 064
第三章 追寻赶超之路 076
一 苏共二十大引出的改革思考 076
二 1957年的“大转弯” 084
三 赶超模式的大实验 094
四 滑向大饥荒 105
五 思想和体制透视 117
第四章 发动继续革命 123
一 危机下的退却与分歧 124
二 毛泽东的继续革命 139
三 文化大革命何以发动 150
四 暴力、派性与权力斗争 160
五 恢复秩序与维护“文革” 172
第五章 转向改革开放 180
一 中国改革的缘起 180
二 中国市场化转轨之路 193
三 超越传统社会主义 210

第二部分 专题讨论
萧冬连 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的演进逻辑 227
王海光 历史是将错就错的结果 239
唐少杰 应追溯历次转向的历史渊源和制度基础 248
陈东林 关注当今和未来社会的主要矛盾 254
李向前 历史的逻辑反映历史的继承性 258
牛大勇 历次转向都有国际背景的影响 265
韩 钢 用人性和常识理解中国改革的初始动力 268
秦 晓 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两个逻辑过程 274
汪建熙 常人政治是问题导向 275
衣锡群 要靠历史事实呈现历史的内在逻辑 278
章百家 路径选择受多重因素制约 280

编后记 287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就像作者自己在专题讨论篇中说的:“着眼于还原历史的本相,梳理历史本身的发展逻辑,对历史的复杂性抱持一种敬畏,不做过度解读,也不急于做简单的道德价值评判。”尽量不做过多个人的解读,尽可能还原场景,至于怎么去判断,也由我们每一个读者自己去领悟,去感受,也是正基...  

评分

萧东连先生在本书的研讨会上评价自己的学术态度时说:“着眼于还原历史的本像,梳理历史本身的发展逻辑,对历史的复杂性抱持一种敬畏,不作过度解读,也不急于作简单的道德价值评判。” 本书很好的体现了作者的这一意图。全书从执政党的建国方略、发展模式和基本政策的角度,以...

评分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要想坚定不移地坚持改革开放,无疑需要认真总结历史经验。这是史学工作者的责任。 今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如何确立的,在这个确立过程中,经历了哪些历史性的抉...  

评分

只有:多谈问题,少谈主义;大刀阔斧,精耕细作;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直击本质,事实其是。才能说清楚中国问题的某些侧面。 这是看朱镕ji、陈云、《筚路维艰》、傅高义、林毅夫和温铁军的一些观点等材料时候的感受。 多谈主义,少谈问题的,上来就把d和建国60年的历史都否定掉...  

评分

萧先生将我们如何走进传统社会主义到走出传统社会主义,清楚的在本书中进行了阐释。如果你还不知道你是如何走到今天的,你一定要看看。他警醒我们“如何时候都应对人类理性的局限保持一份警惕,谨慎对待按照理想设计出来的社会方案。理想是提升社会的明灯,现实则是一个试错改...  

用户评价

评分

讀完此書,終於對兩個一直摸不著邊際的問題有了點可以令自己信服的構想:何以有文革,和毛是個怎麼樣的人. 毛或許是一個極端矛盾的混合體----身懷救世理想的狂熱的烏托邦建造者與極精權術毫無憐憫之情的政治鬥爭家的完美結合. 而文革,就是一場他發動的把整個社會當做對象的人性改造實驗,人就像小球和白鼠一樣. 從這個角度看,毛或許是歷史上最大的實驗社會學家,馬克思與其他幾乎所有社會學家,都只是理論者. 歷史本身固然不可知,當然還是懷疑再懷疑

评分

对于中国如何走到了今天,脉络梳理的很清楚。其中对于邓公所提政治体制改革的解读甚为精到。

评分

简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前三十年史,简单扼要,折中众说。另,这书跟《筚路维艰:中国社会主义路径的五次选择》有啥不同?

评分

类似题材的书读过好几本了。。。

评分

不知道为什么评价这么高,这么书的不足之处很明显,完全是按照党史的框架来,没什么新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