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長序 6
         處長序 8
         編輯序 10
         魂歸夢土:記一段身不由己的旅程 14
         第一章  序論 18
         一、研究動機 18
         二、研究迴顧 20
         三、問題意識 24
         四、論文架構 26
         第二章  生平簡介與分期 29
         第一節  1938~1957:童年及少年時期 29
         一、世居大稻埕的郭傢 30
         二、戰爭經驗及二二八事變  31
         三、父親的遭遇:正統國畫之爭 33
         第二節 1957~1966:颱大時期  37
         一、美援文化與反共文藝下的颱北青年 37
         二、學生時期  38
         三、助教生涯  41
         第三節 1966~1974:釣運與統運時期  44
         一、西方學潮的衝擊及「大風社」的成立  45
         二、釣運的興起與分裂  49
         三、統運的轉嚮及其遺緒 53
         第四節 1974~1983:沉潛時期  54
         一、親訪中國,憧憬幻滅 54
         二、退齣統運,重新思索 56
         三、身心煎熬與創作念頭 57
         第五節 1983~:創作時期  58
         第三章  嚮「左」跨步:左翼路線與國族想像的成形 60
         第一節 自由主義知識份子 62
         一、現代主義風潮下的跟從與反思 62
         二、尋找智識分子的典型 65
         三、標舉「行動精神」的自由主義者 68
         第二節  保釣前夕的理想傢:中國民族意識的昂揚與左傾之初  72
         一、在行動之前 —郭鬆棻六○年代末思想轉變的背景  72
         二、行動前夜的告白:〈鞦雨〉中的傢∕國之思與左傾立場 79
         三、「大風社」的初次實踐:「學習新中國」的激進主張 85
         第三節  保釣運動下的中國民族主義與左翼路線 87
         一、釣運初期的批判態度  87
         二、黑名單下的抉擇與國際情勢的轉變  93
         第四節 小結 106
         第四章  從激昂到幻滅:烏托邦的失落與夢土的浮現 109
         第一節  烏托邦的追求:在「統運」中追求左翼中國  109
         第二節  信仰的一再挫敗 112
         一、〈戰後西方自由主義的分化〉初篇 116
         二、〈談卡謬的思想概念〉係列  122
         三、〈戰後西方自由主義的分化〉續篇  129
         四、未完成的思想體係  140
         第三節  發現颱灣「夢土」 141
         一、〈鞦雨〉:颱灣是中國近代史的一部份 143
         二、〈談談颱灣的文學〉:反殖民颱灣文學係譜的建構  144
         三、〈一個創作的起點〉:颱灣,是一塊開墾自現實的夢土  155
         第四節  小結 159
         第五章  創傷與重生:掙脫語言中的意識牢籠 161
         第一節  語言牢籠與後殖民情境:思維基調的形成 164
         一、如何掙脫語言中的意識牢籠  165
         二、父權的幽微運作:「母親意象」的雙重角色 175
         三、迴憶與哀悼 184
         第二節  陰性書寫:父權象徵體係下的重生策略 193
         一、論述角度的調整  194
         二、世界觀的藉用與暫避:女性視野與母性空間  202
         三、主體的哀悼:肉身和靈魂是最後的戰場 218
         四、陰性世界觀:後殖民情境下崩解的傢庭、死亡的主體 228
         五、惜別昨日「諸」我 229
         第三節  母親的糾纏與死亡:主體的迎拒與重生  234
         一、國傢話語的牢籠、安靜自適的囚鳥:〈嚮陽〉的重寫 234
         二、母親意象的迎拒:〈論寫作〉的重複改寫  236
         三、母親的死亡:「離-返」情節的終結 238
         第四節  父權陰影下主體的解脫之道:〈今夜星光燦爛〉 239
         一、父權的反諷 239
         二、跳脫歷史棋盤 240
         三、鏡裡重生 243
         第五節  小結 245
         第六章  異鄉與夢土:郭鬆棻作品中文化身分的追索 247
         第一節  在「敘事」與「文化身分」之間 247
         第二節  對現實政治體製的失望 250
         第三節  母親意象:颱籍戰後第二代作傢的身分思索 251
         一、失去「立足之地」的主體  251
         二、從「自由神的火把」到「母親的臉」:文化身份的迴歸 253
         三、「奔跑的母親」:迴歸的渴望與抗拒 254
         四、「母親意象」:後殖民主體痛苦的重建之路 256
         第四節  「離散書寫」:戰後颱灣人的旅美處境 259
         一、刻畫颱灣戰後知識分子殘缺的精神樣貌 259
         二、「沙漠」:颱灣戰後知識分子旅外的「精神異境」 261
         三、後殖民移居者文化身份的分裂危機與崩潰 262
         四、「離散處境」:戰後颱灣人寓居美國的身份思索 265
         第五節  小結 267
         第七章  結論 269
         補記:陰性感官.歷史大夢─略談〈落九花〉 275
         附錄一、郭鬆棻生平及著作繫年 281
         附錄二、郭鬆棻評論年錶 292
         附錄三、郭鬆棻創作年錶 294
         附錄四、參考書目 296
         南颱灣文學──颱南市作傢作品集叢書    304
      · · · · · ·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