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殖民主義與世界格局

後殖民主義與世界格局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譯林齣版社
作者:[英國]羅伯特•J.C.揚
出品人:
頁數:348
译者:容新芳
出版時間:2013-5
價格:25.00元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544732833
叢書系列:牛津通識讀本
圖書標籤:
  • 牛津通識讀本
  • 後殖民主義
  • 政治學
  • 政治
  • 社會學
  • 曆史
  • 文化
  • 政治哲學
  • 後殖民主義
  • 世界格局
  • 殖民地
  • 權力結構
  • 文化認同
  • 全球化
  • 帝國主義
  • 身份政治
  • 邊緣群體
  • 話語權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後殖民主義與世界格局》由當今國際後殖民主義研究大傢羅伯特•J.C.揚撰寫,在廣闊的文化背景之下審視非殖民化的政治、社會和文化影響。清華大學外語係資深教授王寜作序推薦。

《後殖民主義與世界格局》內容新穎而活潑,與其他後殖民主義的簡介大為不同。作者不是在談抽象的理論,而是從世界局勢、個人經曆和史實評述入手來審視非殖民化的政治、社會和文化影響。他將討論置於一個廣闊的文化背景之下,所舉例子涉及土著人、無地農民、阿爾及利亞的籟樂、後殖民女權主義以及全球性的社會和生態運動。

著者簡介

作者

羅伯特•J.C.揚 紐約大學硃利葉斯•西爾弗英文和比較文學講座教授。主要著作包括《殖民的欲望:文化、理論和種族的混雜》(1995)、《後殖民主義:曆史的導引》(2001)等。

序言作者

王寜 清華大學外語係教授,博士生導師,比較文學與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得者。曾任美國耶魯大學福特傑齣學者講座訪問教授,伊利諾伊大學傑齣訪問教授,杜剋大學客座研究員,華盛頓大學傑齣訪問研究員,英國劍橋大學訪問研究員等。主要著作有《比較文學與當代文化批評》(2000)、《二十世紀西方文學比較研究》(2000)、《超越後現代主義》(2002)、《全球化和文化研究》(2003)、《全球化、文化研究和文學研究》(2003)、Globalization and Cultural Translation (2004)。

圖書目錄

導言:濛太奇式的簡述
1 屬下階層的知識
2 來自下層與上層的曆史與權力
3 空間與土地
4 混雜
5 後殖民女權主義
6 從後殖民的角度解讀全球化
7 翻譯與轉化
索 引
英文原文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这是一本适合入门读者的普及读物,可以让读者对后殖民主义关心什么、支持和反对什么有初步的认识。如序言所介绍,书中没有太多理论分析和术语,而更多的是对后殖民国家的反抗历史、文化现状和日常生活的描绘,所以中译本将书名定为“后殖民主义与世界格局”(原文为Postcolonia...  

評分

文/吴情 打开电视,你有时候能看到,美国中产阶级家的经典图景:白色的房子、欢笑的子女、幸福美满的夫妻。不过,有时候,挤进你视线的,可能是中东地区的难民食不果腹的惨淡生活。是什么,使得这个世界呈现出如此两极的面貌,而且以一种众人似乎习以为常的形式出现?这一切...  

評分

初读此书,略感凌乱。随后多读几遍,恍然发现这本书的作者是从“弱者”的角度出发描绘后殖民时代的世界格局,只不过这里的弱者并不局限于某个村落或城镇,而是置于世界政治、经济、军事的大格局之下,他们不再是缄默的个体,而是敢于通过音乐、著书、抗议等途径集体发声的群体...  

評分

这是一本适合入门读者的普及读物,可以让读者对后殖民主义关心什么、支持和反对什么有初步的认识。如序言所介绍,书中没有太多理论分析和术语,而更多的是对后殖民国家的反抗历史、文化现状和日常生活的描绘,所以中译本将书名定为“后殖民主义与世界格局”(原文为Postcolonia...  

評分

p6 原文:Postcolonial theory, so-called, is not in fact a theory in the scientific sense, that is a coherently elaborated set of principles that can predict the outcome of a given set of phenomena. 译文:所谓的后殖民理论,实际上并非科学意义上的理论,而是...  

用戶評價

评分

盡管作者聲稱不願用晦澀難懂的理論來解釋後殖民主義,但就內容而言,還不如嚮讀者塞灌難以下咽卻擁有豐富營養的理論。導言寫得引人入勝,讓人誤以為作者要四兩撥韆斤,結果四兩有瞭,韆斤沒撥起來。對西方讀者來說可能是尚可的入門讀物,對於我們,則顯得不夠—不光是例子的問題。

评分

印象最深的是丘吉爾與中東(?),求更多詳情。

评分

瞭解,思考。

评分

在男性民族主義者看來,相對沒有受到殖民控製的傢庭纔是傳統價值觀、文化以及“民族”身份的捍衛者。(解釋女性主義和民族主義之間的糾葛的又一例)後殖民主義意味著:賦予貧睏者、無依者以及社會地位低下者更多的權利,寬容差異和多樣性,在民主和平等(這種民主和平等拒絕把西方異化瞭的思維方式強加給三大洲)的框架內確立少數民族的權利、女性的權利和文化權利。後殖民主義認為最有成效的思維方式是那些在消除權力等級的建設性對話中,跨越學科和文化,自由地相互影響的思維方式。(豆瓣討論尚且睏難,遑論將思維方式落實下來且能照顧到少數群體聲音的可能性)

评分

啓發並不多,作者最為漫不經心的結尾章——文化翻譯問題倒是很值得深掘,實際上這也應是後殖民研究通嚮的重要地帶之一。 在爭論原生文化與外來文化的主次要關係時,往往需要明確一個問題:這是針對什麼主體而言的,是爭論地域的過往族群還是也包括當下新生的一代?原生文化相比外來文化的正當性在於何點之上?族群有何種程度上的權利去選擇與創造自己的文化?融閤與壓製便是惡嗎? 強製的暴力徵服自然不義,舊殖民藉此伴生的強迫文化徵服同理。但當下基於個體或群體自主 同意 基礎上的文化與意識徵服真的有一套明晰的倫理可給予批判嗎? 因此,文明多樣性與捍衛原生文化的說辭或許並不是什麼獨立命題,而僅隻是過往政治對抗訴求的衍生,曆史也提供瞭相應的證據。後殖民指嚮更多是無形的文明不平等命題,但這一命題會不會隻是殖民的另一種視角而已?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