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西域考古記》是英國考古學傢、探險傢斯坦因對中國新疆及中亞地區進行四次探險的紀實之作。書中通過記錄大量的考古挖掘,首次揭開瞭諸如樓蘭、尼雅等古國的神秘,具有珍貴的史料意義,對於我們瞭解該地區的曆史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斯坦因,原籍匈牙利,是一名猶太人,1904年入英國籍。考古學傢、藝術史傢、語言學傢、地理學傢和探險傢,國際敦煌學開山鼻祖之一。他是今天英國與印度所藏敦煌與中亞文物的主要搜集者,也是最早的研究者與公布者之一。他的許多著作至今仍是敦煌吐魯番學研究者的案邊必備之書。曾經分彆於1900-1901年、1906-1908年、1913-1916年、1930-1931年進行瞭著名的四次中亞考察,考察重點是中國的新疆和甘肅,所發現的敦煌吐魯番文物及其他中亞文物是今天國際敦煌學研究的重要資料。
半文半白的民国译本文字精练,部分地名有所出入,如果曾经涉足过那些地区则也容易理解。 有不少篇幅在描写跋山涉水的艰辛,恐怕一百年后在考古、历史或收藏领域也没有几个能这样有探索精神而又吃苦耐劳的学者。 很想知道作者在古代垃圾堆里发掘出汉代不同材质的写本时是什么感...
評分斯坦因这个名字,常使中国人百感交集。一方面他在新疆和河西走廊发现了多个举世震惊的辉煌文物遗存,几乎完全重塑了世人对那个区域历史文明的看法;另一方面他又以一种帝国主义的作风,掠夺走大量文物。这种对国人而言善恶二重性的最显著事例,就是他1907年在敦煌以不大的代价...
評分因为要去中亚,遂想看此书。没想到亚马逊,当当什么的都没货,电话打给出版社也没货,最后淘宝买,很多都是复印版,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总算找到一家有货的。幸好,这本书看完后觉得很值。 看这本书一直是百度地名+看地图。因为书上的地名大部分没听过,就算听过也不清楚...
評分本书是斯坦因结合自己1900年、1906年和1914年三次在中亚地区探险的经历所作的简单的、更为通俗的汇报(相比之前每次探险之后做的专题报告而言是简略一些的,书中这种痕迹比较明显),行文中三次探险是互相穿插的。 斯坦因本人探索的目标是在原来的中国西域地区,...
評分定价48元,折后不到四十元,买两本《时尚》的钱买一本这个书,真的值了。 1,浓缩版。斯坦因第四次来中国盗宝被“拒签”了,他综合前三次探险写成了这本书,比其他“分册”无疑是浓缩的精华。 2、翻译好。向达先生三十年代译过此书,巫新华重译,并以“向本”为蓝本,读起来很...
民國版熟讀,這本有必要花錢麼。。。
评分關於樓蘭的記述並不多,但學術性還算比較強。斯坦因的文筆真是dry,看起來也很像戰利品登記文書,以及書中不少地名湖泊河道名跟現在的名稱對照不起來,略睏擾。但還是那句話:學術性比較強。王道士的事兒在書中有所記載,看完很囧。囧的不是斯坦因,而是被教科書欺騙多年——雖然老早就知道教科書是騙人的。
评分Stein雖被尊稱為敦煌學開山祖師,但其人實乃一Explorer、Robber,而非一Sinologist。觀其不通中文,所掠之漢字文書全須攜至法國Chavannes教授處鑒定研究便知。
评分本世紀初,當中亞探險進入學術突破—代錶性的成就是斯坦因的調查、發掘以及隨後西方學者如沙畹(E. Chavannes)的研究—的新階段時,中國學術也正在經曆著由傳統嚮近代的躍進。中亞探險所造就的國際學術新潮流光彩四溢,包括漢文典籍在內的東方文獻,已經被納入到這個新的研究領域中。斯坦因在《西域考古圖記》中多處引用《漢書》和《後漢書》,大多數情況下都能準確地理解。這個新學科雖然生長於西方學術傳統之下,卻麵對著完全陌生的資料和問題。結果,新學科擴張瞭西方學術的傳統領域,其觸角已伸展到中國學者的眼鼻底下。這一情形,與19世紀中後期西方把中國強行並入西方的商業世界,有著驚人的近似。中亞學,或稱西域學,無論其研究範圍還是研究手段,都無法迴避有著無比深厚傳統的中國曆史。
评分這種書必須對照地圖讀纔有意思,因為斯坦因本質上隻是一個品行相當可疑的探索發掘者,而不是沙畹這樣的學者,也不如斯文赫定會講故事。看敦煌部分更是感情復雜。以及,堂堂商務館,嚮達的民國式翻譯不能做一點當代審校嗎?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