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西域考古记》是英国考古学家、探险家斯坦因对中国新疆及中亚地区进行四次探险的纪实之作。书中通过记录大量的考古挖掘,首次揭开了诸如楼兰、尼雅等古国的神秘,具有珍贵的史料意义,对于我们了解该地区的历史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斯坦因,原籍匈牙利,是一名犹太人,1904年入英国籍。考古学家、艺术史家、语言学家、地理学家和探险家,国际敦煌学开山鼻祖之一。他是今天英国与印度所藏敦煌与中亚文物的主要搜集者,也是最早的研究者与公布者之一。他的许多著作至今仍是敦煌吐鲁番学研究者的案边必备之书。曾经分别于1900-1901年、1906-1908年、1913-1916年、1930-1931年进行了著名的四次中亚考察,考察重点是中国的新疆和甘肃,所发现的敦煌吐鲁番文物及其他中亚文物是今天国际敦煌学研究的重要资料。
记录了作者对中国西域的考古经历,包括他考古的见闻(配有不少他实地拍摄的照片)、思考和心情。 作者斯坦因是英国(原籍匈牙利)考古学家、探险家,他于1900-1901年、1906-1908年、1913-1916年共7年时间对中国西域进行了探险和考古。总行程约4万公里。 本书所谓的“西域”,包...
评分本书穿插着介绍了斯坦因三次西域考古的大致情况,令人印象最深刻的是作者在面对各种或自然或人为的困难时,首先想到的不是退却,而是如何去解决,且最后总是能一一化解。诚然,他背后的英帝国提供了一定程度的经济、政治上的支持,但是,我想最重要的原因还是斯坦因对...
评分马克·奥利尔·斯坦因(1862~1943年),也是世界近代文化史上著名的探险家,1862年11月26日生于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的一个犹太人家庭。许多人知道他,不知道斯文赫定。 这本书比斯文赫定的《亚洲腹地探险八年》印刷的精美多了,毕竟相隔十多年。但我还是喜欢斯文赫定,也许是因为...
评分 评分斯坦因这个名字,常使中国人百感交集。一方面他在新疆和河西走廊发现了多个举世震惊的辉煌文物遗存,几乎完全重塑了世人对那个区域历史文明的看法;另一方面他又以一种帝国主义的作风,掠夺走大量文物。这种对国人而言善恶二重性的最显著事例,就是他1907年在敦煌以不大的代价...
王道士后悔了,他后悔没有把所有经卷都给斯坦因。斯坦因考古的背后是一个时代的交替,是英国探险精神的尾声,也是中国变革的开端。孰是孰非中,敦煌迎接着这一切,千百年来它已经见怪不怪了。
评分本世纪初,当中亚探险进入学术突破—代表性的成就是斯坦因的调查、发掘以及随后西方学者如沙畹(E. Chavannes)的研究—的新阶段时,中国学术也正在经历着由传统向近代的跃进。中亚探险所造就的国际学术新潮流光彩四溢,包括汉文典籍在内的东方文献,已经被纳入到这个新的研究领域中。斯坦因在《西域考古图记》中多处引用《汉书》和《后汉书》,大多数情况下都能准确地理解。这个新学科虽然生长于西方学术传统之下,却面对着完全陌生的资料和问题。结果,新学科扩张了西方学术的传统领域,其触角已伸展到中国学者的眼鼻底下。这一情形,与19世纪中后期西方把中国强行并入西方的商业世界,有着惊人的近似。中亚学,或称西域学,无论其研究范围还是研究手段,都无法回避有着无比深厚传统的中国历史。
评分在斯坦因的眼中,那些文物就是谁发现了谁占有,何况自己还准备了那么久历经这么多艰辛病苦。以后的中国人忿忿不平?王道士是收了银子的好吗?还有尼雅等等遗址找文物翻的垃圾堆都很臭的,不容易的~
评分西方殖民史很大程度上是奠基于这种细致入微的深入考察的学术工作上的。相较之下,1路1带的输出显得粗暴和无知。
评分很好看。非常细致的叙述,文笔佳。将考古纪事与人文风光融汇一体。完整记录这一段史实的第一手材料。斯坦因的确有诱哄、盗取中国文物的行为,不过仅从工作角度而言,算得上是一个非常好的文物考古学者。敦煌文物在押运京城途中大批散失,更令人痛心,政府之颟顸与相关人员的无知,真是让人不得不想象,即使没有斯坦因,敦煌就能完整保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