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爾·波斯曼(Neil Postman,1931—2003),世界著名媒介理論傢和批評傢,生前任美國紐約大學教授。他的研究領域橫跨教育學、語義學和傳播學。弘揚瞭麥剋盧漢、伊尼斯開創的媒介環境學,並推動該學派進入北美傳播學主流圈子。 波斯曼存世的著作共25種,要者有:《美國的語言》、《發現你的語言》、《探索你的語言》、《語言與現實》、《瘋話、蠢話》、《作為保存活動的教學》、《作為顛覆活動的教學》、《教育的終結》、《構建通嚮18世紀的橋梁》、《認真的反對》等。其中,《童年的消逝》、《娛樂至死》和《技術壟斷》是他著名的“媒介批評三部麯”。1986年,他獲得美國英語教師學會授予的“喬治·奧威爾奬”,1988年獲紐約大學傑齣教授奬。他曾在世界各地講學,被授予世界若乾著名大學榮譽博士學位。他的“媒介批評三部麯”已經並將繼續在中國學界産生持久的影響。
《技術壟斷:文化嚮技術投降》認為,人類技術的發展可分為三個階段:工具使用、技術統治和技術壟斷三個階段;人類文化大約也分為相應的三種類型:工具使用文化、技術統治文化和技術壟斷文化。和其他學者一樣,波斯曼認為,技術和人的關係是亦敵亦友的關係,但他死死地盯著技術的陰暗麵,以免技術對文化造成傷害。他認為:在工具使用文化階段,技術服務、從屬於社會和文化;在技術統治文化階段,技術嚮文化發起攻擊,並試圖取而代之,但難以撼動文化;在技術壟斷文化階段,技術使信息泛濫成災,使傳統世界觀消失得無影無形,技術壟斷就是集權主義的技術統治。《技術壟斷》認為,“信息革命”經曆瞭印刷術、電報、攝影術、廣播和電腦等五個階段。在技術壟斷到來之前,信息控製機製幫助人駕馭技術,這些機製有:法庭、學校、傢庭、政黨、國傢和宗教。到瞭技術壟斷階段,抵禦信息泛濫的多重堤壩和閘口土崩瓦解,世界就難以駕馭、難以把握瞭。《技術壟斷》揭示技術壟斷階段各種“軟”技術的欺騙作用,撻伐所謂的社會“科學”,譴責唯科學主義,它辨析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文學的異同,它為傳統符號的耗竭扼腕痛惜,它號召人們以強烈的道德關懷和博愛之心去拼死抵抗技術壟斷,並堅決反對文化嚮技術投降。
按照众多生理学家,人类学家,社会学家参与制定的《国家员工休息条例》规定,你应该在工作了2年1个月21天后得到一次旅游的机会。于是你用 光快轨到达一个开发已久的旅游基地。旅途费时3分钟,你所做的只是坐在座位上闭眼休息。车内一片寂静。 于是在其后的4天,你参观了...
評分 評分技术是双刃剑、浮士德的交易,利弊皆有,毁誉参半,既是普罗米修斯盗取的火种,也是潘多拉打开的盒子,既给我们馈赠,又让我们付出沉重的代价。每一种技术都即使包袱又是恩赐,不是非此即彼的接货,而是利弊同在的产物。 波兹曼将人类的文化分为三种类型:工具使用文化、技术统...
評分按照众多生理学家,人类学家,社会学家参与制定的《国家员工休息条例》规定,你应该在工作了2年1个月21天后得到一次旅游的机会。于是你用 光快轨到达一个开发已久的旅游基地。旅途费时3分钟,你所做的只是坐在座位上闭眼休息。车内一片寂静。 于是在其后的4天,你参观了...
評分4.5/5。 有些時候我會很警惕被熱烈擁護的主流觀點,我不是在反對主流本身,而隻是想看清楚我們會失去什麼,和那些還沒被說完甚至被刻意隱瞞的話。 這也是這本書觀察技術進步史的角度。 工具帶有偏見,也以偏見塑造著使用者。這很接近麥剋盧漢的“媒介即信息”的理論,比如互聯網這個媒介的普及,在改變著我們理解這個世界的方式,”真實“,”隱私“等詞語的含義也遠不同於過去的理解。 我有種感覺,工具提供著的某方麵的便捷,也同時在消解著其成就繁榮的意義。比如,信息泛濫的時代,在貶低著信息的意義;煽動情緒的泛濫,在消解著情緒本身的嚴肅性。而消解意義,正是成為可交易商品的前奏。直到信息,情緒,乃至生活本身,都能夠成為彆人的消費。 我會記住來自波茲曼的提醒。技術從來不是必然的,也從來不是自然的。
评分媒介批評三部麯!!!
评分泛技術論。學術的道德關懷。
评分有些地方還不夠深入,不太喜歡。另外,這本書的排版太糟糕瞭!!!
评分這本書是典型的社會文化批評,對工具文化時代、技術統治時代、技術壟斷時代的劃分比較有新意,對於文字這樣的隱性技術的關注、以及對符號的流失和“猥瑣化”的批判也很獨到,最可貴的地方在於能夠穿透許多常見的社會現象看到背後的問題。不足之處,一是深度有所欠缺,許多論題的形而上層麵基本沒有挖掘;二是將科學與技術截然分開,奇怪地保留瞭永恒進步觀念;三是在提齣希望時退迴到典型的保守主義,力度相比批判的部分大為遜色。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