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納(1828—1893)
法國史學傢兼文學評論傢。實證主義的傑齣.使用一於律師傢庭。自幼博聞強記,二十歲時以第一名考入國立高等師範,專攻哲學。曾任巴黎美術學校美術史和美學教授。著有《拉封丹及其寓言》、《英國文學史》、《十九世紀法國哲學傢研究》、《論智力》、《現代法蘭西淵源》、《意大利遊記》、《藝術哲學》等。
《藝術哲學》丹納一生著述宏富,在文學史及文學批評方麵有《拉封丹及其寓言》 (1854)、《英國文學史》(1864一1869)、《評論集》、《評論續集》、《評論後集》(1858、1865、1894);在哲學方麵有《19世紀法國哲學傢研究》(1857)、《論智力》(1870);在曆史方麵有《現代法蘭西的淵源》12捲 (187l~1893);在藝術批評方麵有《意大利遊記》(1871—1893)及《藝術哲學》(1865一1869)。列在計劃中而沒有完成的作品有《論意誌》及《現代法蘭西的淵源》的其他各捲。
自从人类第一次通过石头与石头的撞击而留下自己的印迹以后,广义来讲,审美就开始了。对美的向往热爱沿着时间和空间的坐标不断地延伸,扩展到世界各地,充斥着过去和现在。客观地讲,不懂审美的人并不能称为完整,而一个懂得审美的民族必定是伟大的。 随着人类对美的欣赏和研究...
評分这位译者的名字太普通,对不上是哪一位。不过翻译出来的文字非常优美,流畅。难得。 这样的将艺术的书真不错。 付雷可能也有一个译本,没有比较过。
評分这本书非常实际地让我们知道了很多艺术史背后的一些东西,很值得我们阅读,读完之后会对艺术有一个比较全面的感觉,渐渐丰富我们自己小小的大脑吧,我们这辈子就注定了要做这样的事情。 这里只说一点不能苟同的建议,本书的书名有些偏颇,艺术“哲学”。 哲学这个词汇,得使...
評分一、成书 1864年,丹纳受巴黎美术学校之聘请,担任美术史讲师。本书原系按授课进程陆续印行,总计十讲,共十一本。后作者决定只摘录讲义中提纲挈领的主要观念,汇成五编,陆续出版,是为《艺术哲学》,至今已150余年。 二、翻译 1929年,21岁的傅雷在巴黎翻译本书第一章,写下...
評分在发小的新居里,偶尔谈起创作和痛苦的关系。 是的,每一次创作的过程,其实是穿透一种痛苦。 “这种可怕的努力不能不产生痛苦和骚乱。 现代最善于用色彩的人,不论文学家或画家, 都是耽于幻象的人,不是过于紧张,就是精神骚动。” 这正是在兴之所至的表象之下, 艺术...
可以看,不可信。
评分留作工具書瞭,隻是這個版本不是很理想
评分好有意思的觀點,譯文很流暢,不知道傅雷先生的版本如何。丹納太可愛瞭,下次要好好梳理摘錄一下:)
评分2010.3讀。這書寫的就是我2009年的最大體會-o-哎呀
评分隻是由原著編譯的 所以比較好讀一些。。。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