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陈寅恪评传》最先于1976年在香港出版,当时题为《史家陈寅恪传》,仅七万余字。1984年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重印,扩为十五万字。百花洲出的这本是第三次扩写。作者的背景,和这本书在大陆出版之前的出版情况,使得这本书显得比较“客观”,比较中性。本书以春秋笔法对近代闻名遐迩的大史学家陈寅恪……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述和入情入理的评介
一直心心念念说看完陈寅恪的传记就去中大看看陈寅恪的故居,终于看完《史家陈寅恪》。想象陈先生在中大校园内散步,去中山二院就医,去从化泡温泉,觉得很是亲切,一个人的历史与印迹会沉淀为一座城市的文化与记忆,我眼中陈先生至于广州,大概就是如此吧。 除了对陈先生的生平...
评分汪荣祖先生的学问是没的说的,《史家陈寅恪传》也自有口碑,本书作为《史家陈寅恪传》的再版仅仅把名字换了,加了三篇文章,内容无可挑剔。但本书校对实在难以令人满意,错字百出,或因形近而致误,或因声同而有错。“廿秋”作“甘秋”,“金源”易“金圆”,举不胜举,更...
评分1、考據與義理:考據不是研究的終點。由考據求證史實,從史實提煉史識。考據纔能由單純的求知手段與義理對接。 2、學術、學人與時代:學術儘管與現實有距離,但它不存在於真空中。不同時代的不同學者身處的環境,面臨的困境,要解決的問題不同,這必然影響和改變著學術的面貌...
评分一直心心念念说看完陈寅恪的传记就去中大看看陈寅恪的故居,终于看完《史家陈寅恪》。想象陈先生在中大校园内散步,去中山二院就医,去从化泡温泉,觉得很是亲切,一个人的历史与印迹会沉淀为一座城市的文化与记忆,我眼中陈先生至于广州,大概就是如此吧。 除了对陈先生的生平...
评分隔海江山烟雾外,历经沧桑,憔悴朱颜改。 风雨无情君莫怪,那堪春去情难再。 销尽风流心力怠,昔日繁华,梦里相思债。 玦月窥窗花影碎,秋虫似泣啼无奈。 ——本书作者汪荣祖 “寅恪生于满清季世,身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北伐抗战、国共内战,以及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
必读。
评分最敬佩的国学大师没有之一。
评分虽然不是熊猫,同样是国宝
评分2011
评分读于未名湖北四院幽深夏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