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南斯拉夫作家伊沃·安德里奇的名作《德里纳河上的桥》,通过故乡维谢格拉特小城的一座古桥,生动地描绘了波黑人民四百年的苦难和奋斗。这部书写作于1942-43年,在四十多年后,中国作家陈忠实写出了《白鹿原》。这两本书有极大的相似处。《德里纳河上的桥》像是...
评分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南斯拉夫作家伊沃·安德里奇的名作《德里纳河上的桥》,通过故乡维谢格拉特小城的一座古桥,生动地描绘了波黑人民四百年的苦难和奋斗。这部书写作于1942-43年,在四十多年后,中国作家陈忠实写出了《白鹿原》。这两本书有极大的相似处。《德里纳河上的桥》像是...
评分看着这本书蓝色的封面,顿使我有一种宁静的感觉,心里面或多或少的就认同了它。然而,在看到它的出版说明后面写着:本书根据法国巴黎普隆书店一九五六年版乔治.吕齐昂的法文译本转译时,心里面仅存的这点认同感便灰飞烟灭了,甚至是产生了一种排斥感。一本书转了两...
评分“现在,这座大桥完全成了孤零零的设施了。”诚然,这一座填满古老的、旧时代气息的德里纳河上的大桥,在灯火通明,商铺林立的维舍格列地区显得那么孤单和格格不入。 在南斯拉夫作家安德里奇的笔下,这是一座熔铸了巴尔干人民炽烈民族之情的大桥,就像是历史老者一般,见证了这...
评分“现在,这座大桥完全成了孤零零的设施了。”诚然,这一座填满古老的、旧时代气息的德里纳河上的大桥,在灯火通明,商铺林立的维舍格列地区显得那么孤单和格格不入。 在南斯拉夫作家安德里奇的笔下,这是一座熔铸了巴尔干人民炽烈民族之情的大桥,就像是历史老者一般,见证了这...
史诗级著作! 波黑、塞尔维亚、奥匈帝国和奥斯曼帝国的历史就是德里纳河上的桥的历史。
评分桥由奥斯曼帝国最著名的建筑师米马尔·锡南设计;刺杀费迪南大公的普林西普与作者安德里奇同为学生秘密组织“年轻的波斯尼亚”成员,并是好友;德国1941年入侵南斯拉夫前夕,安德里奇正担任驻德国大使;被德军软禁在贝尔格莱德期间,1943年完成了本书的写作;1961年,安德里奇获得南斯拉夫历史上唯一一座诺贝尔文学奖
评分不愧是诺贝尔文学奖作品,整部小说篇幅不长,但是通过桥这个主线将波黑的数百年的历史娓娓道来,一个个人物活灵活现,述说了”他们的目光随着雪茄烟雾,越过石碑和公告,向远处眺望,脑子却在想象世界上遥远的地方还有另一种和他们完全不同的生活,这种生活既有青云直上,又有一落千丈,既有飞黄腾达,又有悲惨结局。这种生活,得失相抵,同他们在加比亚台这种平静单调的生活正好平衡。“——2019.10.19刚从波黑回来一周读完此书
评分翻译总觉得有点无力;但是不能看原文,也不能作准。时间跨度是《白鹿原》几乎八九倍,涉及的大事、民族也多于后者。然而切入点则小很多,空间也相应狭小若干成。不过仍然觉得二者可比。
评分7.28晚完。一部“通史”。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