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迄今为止易中天教授最看重的作品,深刻探究了中国帝国制度形成和灭亡的原因,承续了易氏著作生动、风趣、见解独到的一贯风格。
目录
序言樊树志
引言轰然倒塌的帝国
第一章天下一统
第二章中央集权
第三章伦理治国
第四章官员代理
第五章内在矛盾
第六章共和之路
后记
新版后记
易中天,1947年生,湖南长沙人,1981年毕业于武汉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现任厦门大学人文学院教授,长期从事文学、艺术、美学、心理学、人类学、历史学等多学科和跨学科研究,著有《〈文心雕龙〉美学思想论稿》、《艺术人类学》、《黄与蓝的交响——中西美学比较论》(与邓晓芒合作)等著作。近年撰写出版了“易中天随笔体学术著作•中国文化系列”四种:《闲话中国人》、《中国的男人和女人》、《读城记》和《品人录》。
现在有些明白,为什么先出海外版,才有大陆版.是值得思考的一本好书.作者把政治制度放入横跨几千年的全球历史背景,提出一系列的看法,比较新颖.担心的是否能有更充实的史实依据.易中天看来并非只是畅销书的教授啊
评分历史 传统是一个挥之不去的幽灵,总在左右着我们的思维,决定着我们每一次变革的成败。因此,无视传统的理论是掩耳盗铃,无视传统的制度是无根之木,而无视传统的改革则难免屡遭挫折。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媾通...
评分对于易中天的书,我一直是挺喜欢的(但也觉得没写点啥的必要)。总能让我想起鲁迅的《故事新编》。不抽象的看待历史人物。把他们当一个个真正存在过的人来看待。当然,还没达到鲁迅说的“按最可能的人性”来写(没查书,差不多这个意思)。 一直以来,也把易中天更当成一个非...
评分读完《帝国的惆怅》,就顺带着看了《帝国的终结》,这两本书其实内容有部分重复,尤其是涉及到帝国制度的形成、发展以及缺陷的文字。 值得重点阅读的是最后两章,“内在矛盾”与“共和之路”。帝国的产权问题导致了固有的制度无法通过改革使之重新充满生命力。比起产...
评分读完《帝国的惆怅》,就顺带着看了《帝国的终结》,这两本书其实内容有部分重复,尤其是涉及到帝国制度的形成、发展以及缺陷的文字。 值得重点阅读的是最后两章,“内在矛盾”与“共和之路”。帝国的产权问题导致了固有的制度无法通过改革使之重新充满生命力。比起产...
逻辑清晰,结论有力。最后,只想再一次再一次地哀叹一声:“究竟,我们的那一天,何时才来到?” 我觉得,以目前党倒行逆施之所作所为,这一天就快到了。
评分从这本书中可以看到很多人和书的影子,譬如钱穆、黄仁宇、吴思等等。这个其实不是一本历史书,更像一本政治书。严格的来说,这本书没有什么新的东西,只是把前辈的东西整理一下,用简单的语言说了出来。不过书很好,逻辑很清晰,唯一的缺点在于书名,其实帝国尚未终结。这也是为什么这本书成书后2年才在香港出版,成书4年后才在大陆出版的原因了。
评分这是一本低调的巨著,一本中国人的《罗马帝国衰亡史》。
评分我们是否依然身处帝国?
评分逻辑清晰,结论有力。最后,只想再一次再一次地哀叹一声:“究竟,我们的那一天,何时才来到?” 我觉得,以目前党倒行逆施之所作所为,这一天就快到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