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朝文学要略

十四朝文学要略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中华书局
作者:刘永济
出品人:
页数:219
译者:
出版时间:2007
价格:17.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101058642
丛书系列:刘永济集
图书标签:
  • 刘永济
  • 文学史
  • 文学研究
  • 古典文学
  • 中国古典文学
  • 文学
  • 国学
  • 学术
  • 十四朝文学
  • 中国文学
  • 古代文学
  • 文学史
  • 诗歌
  • 散文
  • 小说
  • 历史文献
  • 文人
  • 文学发展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十四朝文学要略》(上古至隋)是刘永济先生1928年在沈阳东北大学讲授中国文学史时的讲义,因编至隋代而罢手,固用此名。然卷首叙论乃当初编写时为全书而设,并非专指十四朝。凡行文中遇有疑难或需解释之处,皆以小字详加注明,征引赅博。是一部体例、结构和见地均有特色的中国上中古文学史专著。

作者简介

目录信息

前言凡例卷首 叙论卷一 上古至秦 一 古代茫昧难征 二 孔子删述之影响 三 诗经为后世感化文学之祖 四 春秋时诗学之盛 五 纵横家为诗教之流变 六 论著文之肇兴 七 诸子文学之影响 八 战代文学风气有三大宗主 九 楚辞为赋家之祖 十 赢秦统一与文学卷二 汉至隋 一 辞赋蔚蒸之因缘 二 两京赋体之流别及其作家之比较 三 赋家之旁衍 四 汉乐府三声之消长 五 两京当诗体穷变之会 六 史体之大成及马班之同异 七 篇体变古之渐 八 建安文学之殊尚 九 魏晋之际论著文之盛况 十 六朝诗学之流变 十一 南北风谣特盛及乐声流徙之影响附录 文体孳乳分合简表《刘永济集》后记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凡作文学史者,兼有其弊。其弊大者,有塞流之危,浊流之险。学人自可凭自身功夫力避其端。 十四朝文学要略,作者乃20世纪有名之学术大家,毕生心血,凝结教学与著述,且其功底深厚,此书薄薄一书,大可一观。 谈设以文,无责任感者不可入此道,学力不深,德养不够...  

评分

一本被关注度远远不够的伟大著作,一种在现代学科知识体系正在形成过程中产生的既有现代学科视野更有古典文学理论(批评、史)的综合性内涵的著作。

评分

一本被关注度远远不够的伟大著作,一种在现代学科知识体系正在形成过程中产生的既有现代学科视野更有古典文学理论(批评、史)的综合性内涵的著作。

评分

刘永济先生的著作,中华书局总计出了十种。最早买的是一本平装的《屈赋通笺》,为繁体横排。如此,我便以为,这个系列的所有书,不论平装、精装,都是繁体竖排的。 可是前些日子,陆续又买了几本。其中包括这本精装的《十四朝文学要略》,以及平装的《屈...  

评分

凡作文学史者,兼有其弊。其弊大者,有塞流之危,浊流之险。学人自可凭自身功夫力避其端。 十四朝文学要略,作者乃20世纪有名之学术大家,毕生心血,凝结教学与著述,且其功底深厚,此书薄薄一书,大可一观。 谈设以文,无责任感者不可入此道,学力不深,德养不够...  

用户评价

评分

文章还不错,观点,观点似乎没有。。。

评分

骈文做的文学史,用子注体,可惜止于隋代。论述部分言契经典,体符诗雅;材料部分即山铸铜,煮海为盐。“盖可变者体格,而不可变者势也;不可变者精神,而通之者理也。”真是视野通达、摈绝俗气。

评分

一本个性化的文学史。绪论部分用四纲、经纬、三准、四端、二义来建构中国文学史,很有特色。立足于本土资源,力图从中国传统中发掘文学历程。处处严谨:四纲中的名义,可以看作对文学史研究范围的划定,但采用名义而非定义的说法,一方面突出文学研究范围不能被人为严格限定的特点,另一方面名义一词与传统中的名实论有一定的关联,显示出从本土资源立足的出发点。虽然书中只有先秦至隋这一段时期的文学史,但颇多精彩的观点。如认为战国文学风气可以分为以理智为主的齐风,情感为主的楚风,志意为主的秦风,在继承刘勰的基础上加上秦风。又如认为纵横家为诗学的流变。将六朝文章放入“六朝诗学之流变”的专题下,似乎表明作者对六朝“文”有自己的认识!全书文言文写作,优美流畅,可以时常翻阅!

评分

我一直对刘永济先生的著作持相当的好感。我也不知道为啥。

评分

酣畅淋漓,绝品妙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