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朝文学要略》(上古至隋)是刘永济先生1928年在沈阳东北大学讲授中国文学史时的讲义,因编至隋代而罢手,固用此名。然卷首叙论乃当初编写时为全书而设,并非专指十四朝。凡行文中遇有疑难或需解释之处,皆以小字详加注明,征引赅博。是一部体例、结构和见地均有特色的中国上中古文学史专著。
一本被关注度远远不够的伟大著作,一种在现代学科知识体系正在形成过程中产生的既有现代学科视野更有古典文学理论(批评、史)的综合性内涵的著作。
评分凡作文学史者,兼有其弊。其弊大者,有塞流之危,浊流之险。学人自可凭自身功夫力避其端。 十四朝文学要略,作者乃20世纪有名之学术大家,毕生心血,凝结教学与著述,且其功底深厚,此书薄薄一书,大可一观。 谈设以文,无责任感者不可入此道,学力不深,德养不够...
评分一本被关注度远远不够的伟大著作,一种在现代学科知识体系正在形成过程中产生的既有现代学科视野更有古典文学理论(批评、史)的综合性内涵的著作。
评分一本被关注度远远不够的伟大著作,一种在现代学科知识体系正在形成过程中产生的既有现代学科视野更有古典文学理论(批评、史)的综合性内涵的著作。
评分凡作文学史者,兼有其弊。其弊大者,有塞流之危,浊流之险。学人自可凭自身功夫力避其端。 十四朝文学要略,作者乃20世纪有名之学术大家,毕生心血,凝结教学与著述,且其功底深厚,此书薄薄一书,大可一观。 谈设以文,无责任感者不可入此道,学力不深,德养不够...
哪里有校订!分明就是把黑龙江版直接搬过来吧,对得起后记么= =在史料的洪流中还是不乏新见滴~
评分骈文做的文学史,用子注体,可惜止于隋代。论述部分言契经典,体符诗雅;材料部分即山铸铜,煮海为盐。“盖可变者体格,而不可变者势也;不可变者精神,而通之者理也。”真是视野通达、摈绝俗气。
评分能感到刘永济先生对楚辞及文心深深的迷恋XDD
评分排比史料,至为切当
评分以述为作的纲目体文学史。叙论部分写的尤其好,立名义、体类、断限、宗派四纲;以赋比兴、风雅颂为经纬,用前三事,成后三事;又从文理、作者、读者三方面立三准,“书不尽言,言不尽意,文理之当然也;言以足志,文以足言,作者之良法也,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读者之要术也”;又为“诗”设承、志、持三训,以为诗必有关于一代政教得失,必有关于作者情思邪正,必有感化之力,必有追琢之功;最后分公情、私事二义,论文学之变与不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