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魇,ISBN:9787532520015,作者:张爱玲著
张爱玲,1920年9月30日出生于上海,原名张煐;1922年迁居天津;1928年由天津搬回上海,读《红楼梦》和《三国演义》;1930年改名张爱玲;1939年考进香港大学;1941年与胡兰成结婚,1947年离异;1945年自编《倾城之恋》在上海公演;同年,抗战胜利;1952年移居香港;1955年离港赴美;1969年《红楼梦未完》在台湾发表;1973年定居洛杉矶,《初详红楼梦》刊载于台湾杂志;1975年完成英译《海上花列传》,《二详红楼梦》在台湾发表;1976年《三详红楼梦》在台湾发表;1977年《红楼梦魇》在台湾皇冠出版社出版;1995年9月逝于洛杉矶公寓,享年74岁;2003年10月,哈尔滨出版社出版14卷本《张爱玲典藏全集》。
許多年來,讀者和研究者在重視張愛玲文學作品的同時,對其學術研究往往會有一些有意無意的忽視。其實,研究《紅樓夢》,對於張愛玲來說同樣是“十年辛苦不尋常”。自一九六八年始,張愛玲便開始系統地研究《紅樓夢》。此後,張愛玲把研究成果陸續發表在港台的報刊上。一九七七...
评分我从未读过张爱玲的书,没想到第一本竟是《红楼梦魇》。读这本书自然是出自对《红楼梦》的喜爱,也由于张爱玲名声在外,颇想看看大作家如她会怎样评价《红楼梦》。我原本以为这会是一本更像是读后感的、更为感性的书,没想到,竟是一本如此一板一眼、勤勤苦苦、有理有据的书。...
评分一七五四本前,书名“红楼梦”时期已有林红玉,一个怡红院的丫头,难得有机会接近宝玉。第二十四回宝玉初见红玉一节内,晴雯有母亲,是晴雯与金钏儿的故事还没分裂为二的早本,因此宝玉初见这一场是旧有的。此外明义《题红楼梦》诗中咏小红的一首写宝玉替她梳头,这一场今本改...
评分《红楼梦魇》是张爱玲到美国以后针对《红楼梦》做的考据工作集锦。“梦魇”一词指在睡梦中被噩梦惊醒,老话常把人失常的情景称之为“魇住了”,意思类似灵或鬼上身。张爱玲一贯对小说及出书的名字非常讲究,对文字的意象在历史中的流转非常注目,“流言”、“小团圆”、“色戒...
评分許多年來,讀者和研究者在重視張愛玲文學作品的同時,對其學術研究往往會有一些有意無意的忽視。其實,研究《紅樓夢》,對於張愛玲來說同樣是“十年辛苦不尋常”。自一九六八年始,張愛玲便開始系統地研究《紅樓夢》。此後,張愛玲把研究成果陸續發表在港台的報刊上。一九七七...
#1920.9.30-2016.9.30 纪念张爱玲96周年诞辰# 很难想象半百之年的张爱玲竟在异国他乡拿出了考证型红学研读论著,不过读下来确有几分梦魇之感。我也不知该如何准确定位这本书的价值,大概只能交给张学家和红学家去讨论了。
评分张爱玲倒是读出一番趣味来,虽说是咬文嚼字,但也读的仔细,看法也独到。
评分张爱玲说她读红楼已经到了有个别生字都能立刻认出来。怎么还能期待她妙笔生花?
评分比起同时看的另外一本所谓红学大家评论集,张爱玲的这本书一眼便知字字心血。她不知道读了各个版本的红楼梦多少遍了! 很容易看明白的道理和文字,没有人云亦云的重复和啰嗦。虽然也参考脂砚斋和畸笏叟的批注,但并不像时下流行的那些红学家那样迷信脂批。她论证的条理和逻辑之清晰,甚至让我有一种在读推理的快感,非常喜欢!
评分张是不是把红楼背下来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