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伦 霍妮(Homey Karen 1885-1952)
20世纪最伟大的女性心理学家1885年9月16日出生于德国。1913年.获柏林大学医学博士学位。1918--1932年,在柏林精神分析研究所任教.并创办诊所,开业行医。在此期间,霍妮由于对弗洛伊德关于女性性欲的看法表示不满而离开弗洛伊德的正统学说,并在杂志上发表了大量关于女性问题和驳斥弗洛伊德观点的论文。1932年.受 F 亚历山大的邀请赴美,担任芝加哥精神分析研究所副所长。1934,居纽约.创办了一所私人医院,并在纽约精神分析研究所培训精神分析医生。随着她与弗洛伊德正统理论分歧的增大,促使她与弗洛伊德派决裂,退出了纽约精神分析研究所。1941年,创建了美国精神分析研究所,并亲任所长。1952年12月4日逝世。
霍尼的三本书《我们时代的神经质人格》、《我们的内心冲突》及《神经症与人的成长》都看过,最后对书中内容留得下印象的只有这本。两个原因:一个是前两本买的是新出的锦绣版,因为普遍反映国际文化版的翻译太烂,事实证明锦绣版的也不怎么样,而第三本看的是从图书馆借来的上...
评分一些专业领域出身的思考者在晚年的著作愈加浑厚深邃,逼近哲学思考,其前期作品显得比较幼稚或局限,而很多思想家却是在青壮年就完成其最伟大著作,晚年倒未必炉火纯青,甚至可能老糊涂。卡伦·霍妮便是前者的一个代表,相比较于其更早的《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我们内心的...
评分一、【提要】 1.结合案例,分析神经症的结构、要点、内心过程。 2.指出神经症的内心过程基础上,分析该内心过程(之中的自负系统)与人际关系的交织。 3.谈作者的解决方案、理论思考。 二、【脉络】 确实较难梳理,欢迎纠错。 1. 文末(P320),对【神经症过程】下定义 2. 前言...
评分很久以前看过一本心理学的书,是弗洛伊德的弟子Karen Horney所著的《我们内心的冲突》(又名《自我的挣扎》),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因为本书的精神分析更多地着眼于我们生活的社会环境、复杂的人与人的关系,所有“人”更加关注的“尊严”及“意义”等问题,而不是...
评分《自我的挣扎》与《神经症与人的成长》翻译比较,前者明显比后者翻译的好,感觉陈收等人翻译的《神经症与人的成长》真是半天也看不懂也看不通,完全不像专业人事的翻译,个人感觉《自我的挣扎》翻译更通畅易懂。
第2遍看; 2018.8.29 “通过沉浸在痛苦中来获得满足,体现了这样一种共同的原则,这就是通过把自己消融在某种更巨大的东西中,通过消除自己的个体性,通过放弃自我以及它所拥有的一切怀疑、冲突、痛苦、局限和孤独,来获得最后的满足。 这正是尼采所谓的从“个体性原则”(principium individuationis)中解放出来; “卡伦·霍妮的书解决了我青年时期的大部分困顿、迷茫、挣扎、矛盾、焦虑、幼稚、自夸、梦幻和彷徨,对一个初涉人生路的年轻人而言,她的存在之于我犹如弗洛伊德之于王小波,荣格之于赫尔曼·黑塞,尽管有些艰涩,但读下去,便是茅塞顿开。”
评分一读这书注意力就不集中……
评分人类具有一种追求自我实现的内在倾向,如果障碍被消除,个体将发展成一个成熟的、全面自我实现的成人,就像一颗橡树的种子将长成一颗橡树一样。
评分人类具有一种追求自我实现的内在倾向,如果障碍被消除,个体将发展成一个成熟的、全面自我实现的成人,就像一颗橡树的种子将长成一颗橡树一样。
评分自卑、自负、自恨、自恋,统一一体,压抑自我,共筑假象。千变万化,追逐无止境名誉,内在空洞隐秘,重复不间断地折磨,灵魂坠入深渊,在洞穴中陶醉和厌恶——到哪里去看这种人:到这本书里,看神经症患者。此乃神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