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守主义》将以“整合西方思想,梳理本土传统,熔铸现代精神,建构中国学术”为宗旨,注重学术积累,赓续往昔的知识与经验,开辟未来的途径与方法。
刘军宁,1961年生,安徽人。北京大学政治学博士。曾任中国社科院政治学所研究员,哈佛大学费正清研究中心访问学者,现为文化部中国文化研究所研究员。作为年轻一代政治学者的领军人物,他策划了《公共论丛》、《民主译丛》、《公共译丛》、《政治思潮丛书》等丛书,著有《共和·民主·宪政――自由主义思想研究》、《民主教程》、《权力现象》、《保守主义》等著作。
国外几百年来长盛不衰的保守主义,到了中国就成了淮北之枳,很不为国人待见,根本原因并非是对“保守”二字的误读,否则,保守主义完全可以变成“保守自由主义”,这似乎不费什么力。何况,谁都知道,保守主义原本就是自由主义阵营的中坚力量,更何况,虽然我小的时候听说英国...
评分在中国,提起“保守主义”,总给人贬义之感,给人“顽固守旧”的印象。当年“右倾保守”的帽子,更是把不少人压得够呛,直到今日大概还对此心有余悸。然而另一方面,当今世界,尤其是欧美国家,保守主义已颇成气候,“新保守主义”之类的说法也常见于报端。受此影响,国内这些...
评分 评分 评分之所以在保守主义之前加上这样的定语,因为《保守主义》这本书的确是属于刘军宁自己的保守主义。 如果你将自己的重心聚焦在保守主义的定义上的话,我认为,刘军宁给出的答案缺少强有力的说服力。但是,如果你愿意进一步探究保守主义的内涵和外研的话,我认为,这本书是...
https://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uri=/review/6613018/ 想了一下,这本书应该对我来说没有什么看的必要了。
评分缺乏自身强有力的连贯推理论证,论述结构破碎化,一般。
评分多一本這樣的書,就少一批左棍!
评分刘军宁介绍保守主义是“自由主义升级版”,当然有贡献。不过,刘氏显然混淆了美国语境中的“保守主义”与欧洲思想史语境中的“保守主义”之差异。更重要的是,他让读者感觉到,似乎只有美国南方那种模式才叫“保守主义”,而中国现代思想史上,要么就没有自己的“保守主义”,要么就是自己的“保守主义”是山寨赝品,是对美国“保守主义”的背离。这是读刘氏此书的小清新们,最容易犯的错误。
评分内容还可以,体例太烂,哪怕是98年初版也不应全无注释。严格地说应该是推介一种“保守古典自由主义/英美自由传统的态度”。几个较有内在矛盾的地方,一是人性白板论和性恶论的潜在冲突,白板表明人性有限,但到底能否引申出人性恶,人性为白板则保守自由传统从何而来;二是反对超验、总体、全知、激进理性的同时又主张存在客观的、先于人类建构之社会秩序而存在的、通过实践可被发现的自由秩序或曰自然法—基督教保守主义更将上帝作为自然法源头—而保守之,是否鼓吹另一个意义上的全知全能性;三是主张保守主义选择性地只保留自由传统、对于没有自由传统的国度则选择性地保留传统中有利于自由的成分,是一种战略性、割裂的保守主义,作为政治议程会造成自由/保守派投机化。还有些细节问题,如社群主义似乎也是保守态度之一种,而非对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